钢笔画“大咖”罗克中 钢笔手绘明信片呈现桂林别样美

桂林晚报 2019-01-22 10:20 大字

罗克中展示邮资明信片套集《笔秀桂林》。

邮资明信片套集《笔秀桂林》中的《漓江渔歌》。

青山秀水是桂林的靓丽衣装,颇具地域特色的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千百年来形成的独特人文景观、风俗人情是文化底蕴的积淀。如何将这些元素定格并传承,是很多关心桂林、热爱桂林的人士所思考的问题。当这些对一座城市而言意义非凡的元素,都浓缩进一张小小的明信片,那么这张明信片的意义,将注定不平凡。

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退休老师罗克中以钢笔为表达工具,在明信片上描绘桂林厚重的人文景观、风土人情、历史印迹等,在方寸之间展现桂林的别样之美。

近日,记者在桂湖旁的一个居民小区见到了罗克中老师,听这位钢笔画大咖讲述与明信片之间激情碰撞的故事。

钢笔画“大咖”与明信片撞出“火花”

走进罗克中家的会客厅兼书房,宛如走进了一个钢笔画展览馆———客厅的墙壁上,书柜上,书桌旁,均摆放着罗克中创作的各种钢笔画作。

除了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大学教师的身份之外,罗克中还是中国美术家协会广西分会会员、广西·中国东盟艺术研究院特聘荣誉教授、中国钢笔画联盟常务理事。几十年来,热爱钢笔绘画的罗克中,沉醉于四处写生,上山下乡、跋山涉水,用钢笔记录着眼中的所见所闻。

一次机缘巧合,这位钢笔画“大咖”与明信片撞出了“火花”。

手绘明信片是指在明信片的空白处有手绘图画的明信片,其中图画不是印刷品,而是由这枚明信片的设计者绘制而成的。2012年,罗克中应桂林市委宣传部和当时的桂林市邮政局的邀请,设计绘制以桂林地方文化、人文景观等为主题的邮资明信片。接到这个任务之初,并没有任何手绘明信片经验的罗克中,心里有些忐忑。但是抱着试试的心态,他把全身心都投入到了这次任务的完成之中。

在设计绘制期间,罗克中不仅要到桂林市内的各大主要景观景点采风、写生,还得赶赴兴安、龙胜、恭城等县城采风。耗时两个多月,三易稿件,桂林当时第一套以手绘形式出版发行的邮资明信片套集《笔秀桂林》诞生了。

《笔秀桂林》这套邮资明信片共有10张,分别是罗克中老师用钢笔绘制的桂林人文景观,包括闻名世界的漓江渔歌风景,象山水月风景,以及兴安灵渠人家、阳朔秀山风光、恭城文庙等桂林各大县城的知名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

《笔秀桂林》发行后,广大市民好评如潮,很快销售一空。截至目前,这套让无数市民津津乐道的邮资明信片,已加印三次,距离目前最近的一次加印,正是2018年秋季。

多角度呈现桂林别样美

《笔秀桂林》的发行成功,大众的好评,让一直想通过自己擅长的方式,为桂林做点什么的罗克中,通过钢笔+明信片的方式找到了突破口。

“明信片是一种如今依然流行的交流工具、传播工具,如果把更多的桂林元素融入其中,这些内容将跟随明信片飞往世界各地,无形中给桂林做了世界性的宣传。”罗克中说,带着这个初衷,他对在明信片上用钢笔绘画这种表达方式,有了更多的想法和追求。

2015年11月,第二次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在恭城召开。当年9月,东道主恭城瑶族自治县政府,邀请罗克中设计绘制一幅恭城民居小长卷,作为特殊礼物馈赠给与会嘉宾。经过历时两个多月的写生、设计、绘制,《广西恭城宜居瑶乡写生》手卷完成。最终,这幅手卷被用作第二次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的国家文化礼品,赠送给与会代表,深受好评。

肯定和赞誉接踵而来,罗克中没有停止在手绘明信片上的创作,以及对桂林元素的表达。这几年来,罗克中陆续出版了一系列以桂林题材为主的邮资明信片,其中包括《2016年桂林首届国际马拉松邀请赛》、《桂林古城门》、《桂林抗战遗址》、《桂林三山远眺和逍遥楼风光》、《永福风光》、《醉美恭城》、《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等七套邮资明信片。

“翻看罗老师的手绘明信片,你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桂林。”罗克中老师的忠实粉丝,桂林市青年集邮协会副会长张继先说,罗克中老师手绘明信片中展现的桂林,包含着厚重的历史底蕴,又散发出浓厚的地域风情,更有历史与现代的交叉呈现,多角度呈现桂林之美。其中,罗克中老师的手绘明信片作品,以精湛细腻的技法、贴近生活的创作元素、亲切自然的画风吸引读者,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都非常喜爱。

小小明信片背后凝聚汗水和心血

熟悉罗克中的人都知道,每一套新的手绘明信片的诞生,背后都凝聚着这位老艺术家的汗水和心血。

2018年9月底,一套十二枚的《醉美恭城》邮资加印明信片出版发行,以此纪念恭城置县1400年。此套明信片共有12枚,内容涵盖恭城文庙、武庙、周渭祠、瑶族博物馆、青年渡槽、龙虎关、平安桥、红岩新村、老码头、高铁站、恭城中学、打油茶场景。这套邮资明信片是桂林市青年集邮协会策划、撰文,罗克中绘画完成,没有任何报酬。

20日下午,桂林市青年集邮协会副会长张继先,向记者讲述了其见证罗克中创作的艰辛历程。

张继先说,2018年6月10日,罗克中早上8点就从桂林赶到了恭城,与桂林市青年集邮协会的策划小组开启了当日的采访、写生之旅。当天,罗克中跟随策划小组把事先选定的十几个取景点走了个遍,跨越恭城9个乡镇中的5个,全程90多公里。途中,背着摄影器材和写生材料的罗克中不仅要跟着一帮小伙子徒步,还要跋山涉水。为了选取最佳写生角度,每到一处取景点,他还得反复走动,不断琢磨。那一天,除了中午吃快餐后休息了一小会,罗克中忙到傍晚6点多钟才踏上返回桂林的动车。

“一个年近古稀的老艺术家,为了创作,如此的付出,让我们这些当日陪同其采风的年轻人特别敬佩。”张继先说。

取景辛苦,构思设计更是辛苦。罗克中说,取景的时候,他会多角度拍摄取景点,并向当地百姓了解其中的历史故事,人文典故等。回到桂林后一个半月时间,罗克中谢绝了各种应酬,把搜集的各种材料汇总。比如对着摄影照片,判断、选定取景点的角度,然后构思轮廓,最终确定。构思完毕,一幅画就算是大功告成了大半,付诸笔端就是几个小时或一两天的事了。四易其稿后,《醉美恭城》的12幅画作设计绘制圆满结束。

在明信片上呈现11个县市之美

创作虽然辛苦,但罗克中乐此不疲。谈到未来的创作打算,罗克中已经制定了“私人计划”。他说,他要把桂林11个县市的传统民居都用画笔画出来,现在的他已经完成了其中的7个,比如灵川古村落的长卷,恭城的文庙武庙等。此外,荔浦的银龙古寨、阳朔的兴坪古镇、平乐的老榕树等,都将在未来的某个时刻,被他的画笔勾勒于画卷之上。

作为一位当代的艺术家,罗克中为何偏爱在小小的明信片上描绘桂林?对此,罗克中说:大多数明信片是采用摄影的作品,但是在他看来,手绘的明信片,既拥有摄影的功能,即把实物再现,还可以通过创作者的主观能动性,帮助整个明信片增加艺术的魅力。比如,“桂林传统的古建筑物体现的那种斑驳的美,一墙、一砖、一瓦,这些东西用钢笔和钢笔淡彩表达的话,比起摄影去表达倒是更有意思。”

另外,罗克中还告诉记者,这几年他先后绘制并通过邮政发行的《桂林抗战文化遗迹》《桂林古城门》《象山水月》《逍遥楼》等多套明信片,都是由桂林市青年集邮协会的“80后”年轻人在其中参与策划的。“这些年轻人常说:‘桂林是个好地方,既是国际旅游胜地,又是历史文化名城,趁现在年轻,我们总得为家乡做点有益有价值的事情’。我想,我作为一个美术教师,能被多次应邀参与其中,就算没有任何报酬,我也会尽其所能,为甲天下的桂林绘制更多的文化邮品,为桂林的宣传做些力所能及的贡献。我觉得,这是一件蛮愉快又蛮有价值的事。”

一笔一画,不仅仅代表着书画艺术本身,也是书写人生、展示心灵的过程。罗克中以钢笔为表达工具,以明信片为载体,以对艺术的追求、对桂林的热爱为灵魂,向全世界的人们展现桂林自然风光之秀美、历史文化之厚重。这些浓缩着桂林人文精华的明信片,将成为桂林城市印迹的一部分,深深地烙印在我们每一个读者的心里,乃至桂林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记者秦丽云文/摄

(张先生报料奖80元)

新闻推荐

智慧桂林 让生活更美好

2018年7月5日,磨盘山码头启用游客可信电子身份证快速办理系统。(资料图片)临桂法院新增的自助设备,集查询和打印功能于一体。...

阳朔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阳朔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