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业快速发展的喜与忧

桂林日报 2018-11-07 17:49 大字

阳朔遇龙河景区周边民宿发展已成规模。记者唐艳兰摄

阳朔的民宿很注重细节打造记者何平江摄

□本报记者桂晨

1800万和10万

李火有是阳朔当地第一批有意识投资经营民宿的人,去年,他一口气花了1800万对经营了不到10年的山庄进行全面的改造升级。现如今,一套房的房价最低定在千元以上,转型成为了当地的高品质民宿。“我前年去了台湾、浙江莫干山,考察乡村旅游的升级。特别是看了莫干山之后,我感触很深,我对桂林的山水还是很自信的。”李火有认为,如今的游客更关注品质,所以他设计的民宿均有阁楼、天窗、卫浴、床垫等设施,高于五星级酒店标准。

走高端、做品质成为了李火有应对旅游新时代的不二选择。早在2005年,李火有就在阳朔开了自己的首家客栈。“很少有前来旅游的中国人愿意住在村民家,所以只能做境外市场。”李火有的客栈受到了外国游客的青睐。“他们来阳朔前一两个月,就会给我写邮件,那时候经常半夜给外国游客回邮件。”李火有回忆说。那时候尽管英语不熟练,但客栈经营管理,甚至厨师水电都是一肩挑,干劲十足。2009年,当时全县民宿数量不足500家。他又租下了200多亩土地,花了100多万筹建了一家名叫月圆山庄的民宿。

对于民宿发展经营的理念,已过知天命之年的陈秀英,与李火有不一样。1999年,陈秀英开起了第一间家庭旅馆。当时,阳朔民宿进入了发展阶段。据粗略统计,2002年阳朔全县民宿数量仅为90多家。2005年前后,陈秀英搬到了位于漓江边的东岭,把自己的小院命名为东岭别墅,陆续投入10万元修修补补进行美化,至今,房屋外墙还保留着红砖的原貌。10月12日,经过蜿蜒的山路,记者来到了陈秀英的小院。院子宽敞,还建了泳池,种了茶树、榕树进行装点,而房间保持着当地民居的风格,布置格外简朴。陈秀英说,民宿经营近20年时间,她一直想要保持住东岭别墅“家”的味道,她母亲用过的板凳还立在院子里改成了书报架,侄女等人为食客提供地道家常菜。更重要的是,她山歌不离口,以歌代言,用桂林独有的方式与大家交流,让人在热情的人文与秀美山水间流连忘返。陈秀英认为,她的小屋卖的不是房间,而是景色,是乡情。

转型升级的新阶段

桂林是全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旅游城市,上世纪70年代,开始有国外背包客走进阳朔留宿农家,此后伴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在阳朔自然资源禀赋和人们休闲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大量游客涌入乡村。村民渐渐发现农家饭这一经营模式能够吸引游客,也观察到了中远程游客有留宿或者感受乡村居住体验的需求,于是出现了第一批在原有住房基础上改建的家庭旅馆。

对游客来说,吃农家饭、住农家院这样的主客互动,是唤醒乡愁的一个窗口;对阳朔来说,游客的需求激发了村民乃至不少外地投资者的商机意识,又反过来助推了民宿的发展。因此,这几年间,还相继出现了外国人修缮翻新古民居做民宿等现象级的有益尝试。

“今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城乡居民可以利用自有住宅依法从事民宿等旅游经营’。近年出台的各项旅游政策中,也均有提到鼓励特色民宿的发展,可以说,当前全国民宿行业正迈入高速发展阶段。”阳朔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李首群说。

据了解,近年来,阳朔民宿集群产业得到迅猛发展,各类民宿数量超过1200家,床位超过2万张,占全县住宿业的60%,并涌现出了一批极具特色的民宿。而在大约5年前,民宿的床位数只有目前的一半。

自治区旅发委副主任林新河曾表示,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广西以秀美的田园山水和多彩的民族风情,培育出了一批各具特色、内涵丰富的民宿精品,形成了桂林阳朔、北海涠洲岛、贺州黄姚古镇、崇左大新四大旅游民宿集聚区,这对当地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乡村风貌的升级改造、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等方面作出积极的贡献。近年来,阳朔民宿行业的一系列实践探索将为广西实现民宿特色化、集聚化、品牌化发展起到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

然而,谈及阳朔民宿品牌化、特色化转型升级话题,也有不同的声音。

“感觉已经住不起阳朔的民宿了。”每年都会到阳朔度假的市民黄女士如是感叹,不知从何时起,阳朔民宿的房价就翻了一番。在走访中,不少想要寻找乡愁的游客也表示,已经感受到了民宿产业化发展带来的房价集体骤升压力。

而当地一些民宿业内人士对民宿片面强调特色化、高端化发展趋势,以及资本带来的民宿投资消费市场的非理性现象心存隐忧。陈秀英认为,高端化的消费群体总体而言属于凤毛麟角,民宿的本质应该就是家庭旅馆,她希望有关部门在引导这些真正意义上的“民”宿下一步的内涵化、规范化、可持续发展上再多下功夫。

“泛民宿”业可持续发展仍需制度创新

“由于需求激增,民宿成旅游业风口。”原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改革发展咨询委员、中国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总规划师宁志中先生认为,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原以英国的B&B(BedandBreakfast)为代表的民宿,目前正在以多元创新的形式蓬勃发展。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民宿近4万家,民宿从业人员达到近50万人。

而在投资者看来,除了浙江等民宿发展成熟的地区,当前,广西、贵州等旅游目的地的民宿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也正处于投资窗口期。一家网络科技公司精品酒店民宿事业部的负责人表示,当前,他们在全国有300多个民宿项目正在考察和推进中,而通过众筹的方式,他们在半个月时间之内就能为一个民宿项目筹得千万资金。

李火有认为,目前,阳朔民宿处于升级转型的开始,民宿业主只有通过打造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才能突围。而在当地政府层面看来,民宿这一非标准住宿行业在积极探索行业发展标准的同时,还应着力解决民宿发展高端人才不足的问题,阳朔县委组织部部长唐德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有这样的表述。

阳朔民宿协会副会长、民宿学院院长陈朔勇则表示,一直以来阳朔民宿行业是个自然发展的过程,尤其以单体民宿的发展为主。目前,在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阳朔正在重点突破单体民宿发展存在的人才储备不足、宣传推广渠道单一和管理者自身业务素养不高等问题。

“民宿为乡村注入更多的生产要素,提升乡村发展活力,同时带动乡村产业振兴和产业升级,民宿业的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宁志中表示,当前民宿出现了概念多样化、集团投资化、消费高端化、规模酒店化、环境景点化等特征,为实现“泛民宿”行业可持续发展,有关部门应在建设规模、选址以及土地取得方式、开业条件等问题上有所规范,并要在统筹规划、决策支持和市场监管有所创新。

此外,对于度假旅游消费市场,宁志中建议民宿从业者在运营发展观念上有所更新。“在国外,大家对度假目的地的忠诚度非常高,在超越观光猎奇的阶段之后,度假者更需要寻求完全放松的状态。”因此,宁志中认为,在旅游度假消费升级的当下,旅游经营管理者更应该关注到游客们脑海中保留的目的地的“记忆”。他说:“要让到访者不仅仅对景观有记忆,更要对当地的人有记忆、对行为有记忆,最终到访者与旅游度假目的地形成一种类似于走亲戚般的关系。”而这恐怕不仅是打造度假目的地,也是民宿未来发展需要留意和思考的核心问题之一。

新闻推荐

看看这一趟不一样的:空调专列+高铁南下列车2599元起 穿越港珠澳大桥13天畅游广深珠、港澳、桂林、湘西

笑夕阳团队在港珠澳大桥合影要说最近最火的新闻,应该是被英国《卫报》称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正...

阳朔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阳朔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