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 快乐的“到此一游”

桂林晚报 2018-05-30 00:00 大字

王建力(左一)与亲人在北京天坛合影。(王建力供图)

吴婷在漓江饭店前。(吴婷供图)

出门旅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往往是最能促使人们按下快门去记录的“事件”。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旅游停留在“走亲访友”的阶段,随着时代发展,一家人出门旅游已经成为稀松平常的事情。不过,人们关于童年时期“旅游”的记忆,都能让他们说起来时显得有滋有味。

翻看市民的老照片,传递出来的不仅是当时对于旅游的新奇,还有着每个年代特殊的印记。

■图说

与标志性景点合影

图1是王建力在他6岁出门旅游时的留影,拍摄于北京天坛。在他的同龄人中,这样的机会实在是非常难得的。

1964年,6岁的王建力得到了一次外出旅游的机会。在文化部门工作的母亲因为演出原因,要到北京出差,王建力的弟弟当时年纪还小,需要带在身边。后来,母亲经过几番考虑,决定将王建力一起带上,原因是他马上就要上小学了,应该带出去好好玩一下。

就这样,王建力得到了去北京的机会。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去北京,也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旅行。实际上,王建力的母亲是天津人,作为南下干部到桂林工作。这一次,她去北京不仅是为了出差,还能顺带走一趟亲戚。于是,在母亲工作时,王建力由姨妈和表哥带着,在北京游玩。

在那个年代,北京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都是一个遥远的梦。在这个“梦”里,王建力愉快地度过了一段时间,并与自己的亲人们一起,在天安门、天坛等地都留下了照片,成为他一辈子美好的回忆。

时间来到1983年,8岁的吴婷从安徽来到桂林,回到了父母的身边。这个山水甲天下的地方很快就吸引了她。周末时,父亲经常带着吴婷到桂林各大标志性的景点拍照。一个夏天的周末,系着红领巾的吴婷来到杉湖边,以波光粼粼的杉湖美景和当时被称为“广西第一高楼”的漓江饭店(现漓江大瀑布饭店)为背景,拍下了图2这张照片。

在那个年代,能够像这样拍摄“外景”还是比较难得的,更多的人只能在照相馆中留下珍贵的影像。小小的吴婷能够拥有这么多珍贵的照片,也得益于热爱拍照的父亲。翻开当时的相册,芦笛岩、七星公园、阳朔等地的风光一一展现了出来。从山到水,从春天到冬天,这样的“周边游”记忆一直不断延伸着。

时间继续推移,照片不再是黑白,变成了彩色的。1992年的春节,4岁的孟海华家里迎来不少客人。叔叔伯伯分别从外地来到他家聚会,带来了节日的热闹。而去湘山寺游玩,也是那时候当地人的保留节目。实际上,在当时的全州县城,湘山寺除了是烧香的场所,也是最有名的景点了。因此,带上当时已经较为普及的照相机,与小伙伴一起,孟海华留下了图3这张珍贵的合照。

与图3时间比较接近的图4拍摄于1994年。爸爸肩膀上的曾雪盈当时3岁。从右边的山水风光可以看出,这是桂林往大圩方向的某一个地方。当年的道路还没完全修好,市区前往大圩的小巴只能停在大道上。当时,周末与家人一起去大圩的曾雪盈在沿途留下了不少颇具童趣的照片。

新闻推荐

阳朔读书月活动呈“三多”景象

本报讯(通讯员谢次娣)近日以来,阳朔县围绕“阅读新时代,书香满阳朔”的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月”活动,呈现“形式多、活动...

阳朔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阳朔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