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有摩崖石刻、绿地水景,成为慢节奏休闲街区龙隐路年后将迎来华丽变身
由摩崖石刻构成的围墙成为龙隐路的一大特色。
□本报记者陈静实习生黄丽娴/文记者陈静/摄
石涛的《兰花图》、王城的“三元及第”牌匾、阳朔碧莲峰刻的“带”字……这些有名的石刻如今都可以在正进行改造的龙隐路特色街区找到。1月29日上午,老桂林人阳伯伯打来电话告诉记者,他就住在七星公园后门附近,这几个月来龙隐路的变化,让他和老街坊们特别欣喜,他们想知道改造后的龙隐路到底会变成什么样?什么时候可以改造完成?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进行了采访。
主体建筑基本完成,整体有望年后完工
1月29日,记者来到龙隐路的施工现场,一幅幅石雕作品已经悬挂至新建墙体的钢结构框架上,一旁的人行道已经拓宽并铺上了新地砖,另一边,七星景区后侧的济公塘水景已初具规模,岸边已经种上乌桕树……
几位工人正在忙着对旁边一处建筑进行外墙的施工。其中一位师傅介绍,现在工程大体上已经完成,年前对一些细节进行最后的收尾,年后等到水景施工完成就可以交付使用了。
记者从七星区宣传部门了解到,龙隐路目前的施工项目属于七星路、龙隐路特色街区改造项目,涉及改造道路约1.8公里。据了解,该改造项目是2017年桂林市重点工程、书记工程,总投资约8000万元,主要包括七星路、龙隐路市政、园林、夜景灯光改造以及干休所左右两侧建筑立面改造和济公塘清淤工程。改造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基础设施功能性改造,以修复七星路、龙隐路范围内的水体和植被,改善城市公共服务质量,改进市政基础设施条件为主,尽可能拓宽龙隐路两侧原本狭窄的人行道、扩大三金广场的展示和活动空间、修复和美化济公塘水体并进行展示、梳理调整道路上的植物等。二是进行人文景观的改造,展示桂林石刻文化的魅力。同时通过对该路段公园围墙的重新设计、建设,打破围墙对美景的束缚和遮挡,让城市道路与公园融为一体。通过改造,提升环境质量,将路段古朴化、人文化,引导龙隐路段成为仿古制品、精美工艺品和琴棋书画等文化业态的汇集地。
40块仿制摩崖石刻展示桂林文化魅力
最让阳伯伯等市民津津乐道的便是龙隐路人行道一侧由摩崖石刻构成的围墙。对此记者采访了七星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马志鹏。他告诉记者,龙隐路一带蕴含深厚的文化背景,桂海碑林就在旁边,所以这个围墙的设计是依托碑林,展现桂林浓郁的石刻文化特色。
这一说法也得到了七星区副区长、七星路龙隐路特色街区改造项目副指挥长周琥的印证。他告诉记者,龙隐路原先的两侧人行道都较为狭窄,尤其是南侧,最逼仄处仅有60厘米左右。指挥部与七星景区协调沟通后,得到了景区的大力支持,同意在土地权属不变更的前提下,将围墙“后撤”以“让道于民”,拓宽北侧人行道。南侧人行道则以铲除部分树池的方式拓宽。
周琥说,如何让拓宽后的人行道富有特色,也是项目指挥部在规划设计时考虑得最多的问题。“既然是特色街区改造,就不能千街一面,得找到符合自身特点的定位。”周琥说,除了原有的自然景致广受认可,龙隐路周边还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公园绿地和自然景观资源。经过多方酝酿沟通,最终决定对龙隐路北侧公园围墙重新建设,拓宽格栅“透绿借景”,并将之打造成为一个新的展示桂林石刻文化、讲述桂林历史旧事的承载空间。
周琥介绍,这段围墙共仿制了40块摩崖石刻,并配以文字说明和桂林历史旧事等文案进行介绍。他们还与桂林图书馆联合征集以桂林为主题的原创诗词,从中选取部分适合的作品,通过书法石刻的形式与仿制摩崖石刻展示在同一个空间。周琥说,他们希望以这种方式将桂林的人文历史从七星景区、桂海碑林拓展到城市道路上来,让游客可以借此领略这座城市的文化脉络,同时让市民增强地域认同感,提升文化自信。
在记者的现场采访中,好几位路过的市民和游客对于这条街的改造也表示认同。“点赞,特别好。”来自四川成都的游客毛建民告诉记者,他是一名书画爱好者,龙隐路的碑刻创意让他印象深刻。他说,成都的宽窄巷子经过改造后,既保留了原来的特色也有一定的艺术加工,如今已成为著名的景观。
新闻推荐
桂林这几年推进旅游服务多元化、智能化,让游客出行变得更方便。图为游客在阳朔旅游。(资料图片)近年来,桂林市着力培育乡村旅游、体验旅游、研学旅游等旅游新业态。图为游客在灵川县的乡村游玩。(资料...
阳朔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