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他们不仅捐助建房资金,还从世界各地赶来亲自砌墙扎钢筋———21名“老外”帮着高田贫困户建新家

桂林日报 2017-11-07 12:45 大字

外国志愿者们在扎钢筋。通讯员梁玉萍摄

外国友人与帮扶干部、老郑一家在新建的房屋前合影。通讯员梁玉萍摄

外国志愿者在建筑师傅的指导下砌墙。通讯员莫桥妹摄

□本报记者李慧敏通讯员梁玉萍林志强

“这个月底就要住进新房了,我们老两口特别高兴。”这两天,阳朔县高田镇鸭棚嵅村的贫困户郑中云家中异常热闹,经过镇党委帮扶干部及县残联的积极联系,来自国际公益组织“仁人家园”的几十名外国志愿者不仅为他凑集了建房资金,还亲自动手帮助老郑建新房。

“郑中云的新房是一座大约80平方米、一层高的砖混房,就在他的老宅旁边,这个月15日前就可以安装好门窗。等水电安装好后,二老就能住进去了。”高田镇政府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郑中云是村里的***户,由于身患残疾行动不便,长年依靠轮椅出行;他的老伴则双耳失聪,与人交流困难,两人都已年过古稀,在两间泥砖建的危房中住了几十年。高田镇党委委员谢飞是郑中云一家的“一对一”帮扶干部。他介绍说:“看到郑中云的房子比较破旧,我就通过县残联联系了‘仁人家园\’,没想到21名外国友人很快就专程从世界各地赶来,帮郑中云建房子。他们不但资助了2万元建房资金,而且亲自动手帮助郑中云修建房屋。能得到这么多不同国籍好心人的帮忙,我们真为老郑感到高兴。”从上个月中旬新房开始动工后,行动不便的老郑每天都会到新房前转转。看着房子一点点建起来,他高兴不已。

据介绍,“仁人家园”是一个致力于改善贫困家庭住房条件的非盈利国际公益组织,从2002年开始服务中国大陆,先后在云南、广东、广西设立了分支机构,积极与当地政府等合作伙伴联手开展为贫困家庭兴建房屋项目,参与工作的人士来自世界各地、各行各业,有中学生、财富500强大企业的首席执行官,甚至一些国家前领导人,如美国前总统卡特等均积极参与其中。该组织不单从资金上对贫困家庭建房进行资助,更注重的是通过志愿者的亲身参与,与资助对象沟通交流,帮助贫困人群找回战胜贫困的信心,找回对生活的热爱。

来自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的“仁人家园”志愿者布兰达告诉记者:“中国人都很热情,我喜欢中国的文化,所以在我们志愿者群里看到招募信息之后,我就立即报名了。我非常高兴能够来到这里帮助这个家庭建设这个新的家园,可以为人们得到更好的生活环境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让在世界各地漂泊的人可以有一个居住的港湾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在建房现场,志愿者们递砖、砌墙,在中国师傅的指导下扎钢筋,忙得不亦乐乎而又有模有样。志愿者迈克说:“在建筑师傅的指导下,我们很快就能理解和掌握中国农村房屋的建筑技巧。”

国际友人的热心相助和乡镇干部的关爱,让郑中云和老伴感觉很温暖。眼看新房就要建好了,老郑的心里感慨万千。他高兴地说:“完全没想到会有外国朋友来帮我建房子,不久我就有新房子住了。感谢政府,也感谢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

新闻推荐

桂林市举行第38届“漓江之声”颁奖晚会

10月30日晚,桂林市第38届“漓江之声”颁奖晚会在漓江剧院举行。晚会上,文艺演出精彩纷呈。记者唐侃摄本报讯(记者陈娟通讯员李晓峰)金秋十月,丹桂飘香。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推动文化...

阳朔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阳朔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