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里的曹邺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带香入鲍肆,香气同鲍鱼,未入犹可悟,已入当何如。
黑黍舂来酿酒饮,青禾刈了驱牛载,大姑小叔常在眼,却笑长安在天外。
扫叶煎茶摘叶书,心闲无梦夜窗虚,只应光武恩波晚,岂是严君恋钓鱼。
其下有孤侄,其上有孀嫂,黄粮贱于土,一饭常不饱。
曾于清海独闻蝉,又向空庭夜听泉,不似斋堂人静处,秋声常在七条弦。
□伍维平
晚唐诗人曹邺(今桂林市阳朔县人),是有史以来桂东北第一名进士,也是广西第一位有重要影响的著名诗人。曹邺的诗歌关心民苦,刺时愤世,思想鲜活,笔调辛辣,继承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真实反映社会现实,并触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晚唐诗歌中独树一帜。
曹邺不仅在政治上持论不阿,文学上成就斐然,在生活中也是一个悬壶济世、充满正义与灵性的智者。他那些生动活泼的故事至今流传于世,经久不衰。
钓鱼与钓台
青年时期的曹邺,喜欢钓鱼,但钓术不精。
这天,曹邺与好友渔隐相约漓江垂钓。两人在江边的一块生根石坐定,装饵放线。
不过片刻,渔隐已有收获,一尾草鱼欣然上钩。接着,数尾鱼相约而来,成为钓获。再看曹邺那边,桶里空空,一无所获。渔隐顾及曹邺面子,照例叫曹邺去收拾些枯枝落叶来煮茶喝。曹邺得此吩咐,欢天喜地去了。不久,便烧了一壶新鲜谷雨茶出来。
淡黄的茶水倒进敞口粗瓷碗里,散发出一股南方春天的香气。曹邺吃着茶,痴望着一江长流水,心思无限遥远,把钓鱼忘记得一干二净。然后,心情渐好的曹邺从怀里摸出一张纸来,递与渔隐。
渔隐展开草纸,默念数遍,一拍大腿,叫声“好诗”,竟大声朗诵出来:“扫叶煎茶摘叶书,心闲无梦夜窗虚。只应光武恩波晚,岂是严君恋钓鱼。”
曹邺干笑一声,提壶给渔隐的茶碗斟满,以掩饰自己的窘态。渔隐也不客气,一仰脖子碗底朝天,接着开始品诗:“在诗里,你把自己比作东汉严光,在漓江边上扫叶煎茶,垂钓吟唱,似已归隐漓江,以钓鱼为乐。你自吟‘心闲无梦\’,其实你的心并不闲,你渴望有朝一日出人头地,功成名就,而现在你不过是机缘未到,暂且蛰伏于此罢了。”
曹邺欲言又止,渔隐则说得风生水起:“有朝一日你功成名就,我就请人把这首诗刻在旁边的这块生根石上,如果我死了,就叫我儿子,或者儿子的儿子去做。”
曹邺摆手示意,渔隐又指着生根石的一角说:“你看,这石头上倒也刻了几个字,不知道是诗还是对联。”
曹邺仔细一看,上面果然有两句诗,“梦到钧天差一点,始知神女应无缘”。他吃了一口茶,笑道:“这不是诗,更不是对联,而是一则谜语。你看,钧字少一点不就是钓字吗,始字去掉女字正是台字啊。那人在石头上刻这几个字,是为这个生根石定名呢。”
“你人生的钓台不在这里,在北边的长安。”渔隐淡然一笑,把桶里的鱼一条条放回河里,最后只剩下一条鱼,“走,回家煮鱼吃酒去。”
千年历史,一翻而过。斯人已去,漓水长流。钓台犹在,岁月静好。
巧对诗码先生
在家乡阳朔,曹邺才情俱佳,出名甚早,常有文友找他吟诗斗酒。
一天,诗友李叔原远道来访,曹邺大喜,照例煮酒待客。曹邺早就知道,这李叔原有个特点,每次写完一首诗,都要用数字给诗编上号,故外号“诗码先生”。这次来,免不了一番切磋。
酒足饭饱,曹邺领着李叔原出门去见一位叫智空大师的高僧。
曹邺北麓山下的家距鉴山寺不过数百步之距,说话间就到了。此时斜阳残日,落霞满天,迎面望去,背山面江,在光滑如镜的崖壁下,果然有一寺耸立,其建筑古朴典雅,崇阁巍峨,规模壮观。四周古木参天,浓荫密盖,确是修佛养性之处。
两人沿着城墙走到山门前,忽而寺钟响起,栖鸟惊飞,鸣叫着融入晚霞中,石阶上一个扫地的和尚转过身来,曹邺一看,暗喜,“智空大师,来得早不如来得巧,看来真是有缘。”
智空见了两人,随即施礼,并请二位施主入寺内用茶。
曹邺望了望四周说:“此处甚好,何不就在此吃茶聊天。”
“既然如此,恭敬不如从命。”智空吩咐徒弟端来茶水,就着石桌石凳吃茶聊天。
三句话不离本行。智空大师也是个文士,三人凑在一起,话题自然离不开琴棋书画,转眼间便说到了诗。李叔原看着山门前的两匹石马,建议智空大师给编个号,分出一二上下左右,方便辨认。貌似戏言,却暗藏玄机,像要给智空和曹邺好看。
智空之前对李叔原的诗码故事有所耳闻,对其“发难”也不太在意,只用一句诗作上联笑而作答:“笑诗翁言此寺石马无码。”
然后,请李叔原对下联。
李叔原一听,甚为佩服。原来,此联由几个合体字组成。言与寺二字合而为诗,石与马合而为码,暗隐“诗码”先生之名,亦有戏谑之意。这让李叔原立马面红耳赤,又羞又愧,下联更是一时半会对不出来。
见此情景,曹邺迅速为其解围,漫不经心地对出下联:“问智叟知何日山人成仙。”
李叔原听了下联,更是赞不绝口。原来,曹邺对的下联也极为工整,同样由几个合体字组成。知与日合而为智,山与人合而为仙,同样暗隐智空和尚法号。此联情趣盎然,意味深长,充满哲性。
三人大笑,品诗,吃茶,尽兴方散。
智破齐州刺史案
曹邺考取功名两年后,被任用为太平节度使幕中推官。上任伊始,曹邺就受命查办齐州刺史胡达金贪赃枉法一案。
得令当日,曹邺只带一个随从赶往齐州,悄悄在城里一处偏僻的小客栈住下,日出夜归,深入乡村暗访,历经月余。曹邺到了各村,按照清册,仔细核对户口人数与所领救灾钱款,结果发现胡达金谎报灾民户头和剋扣赈银的大量真凭实据。曹邺不敢疏忽,一一作了记录,造具清册,草拟呈文,准备上报。
这日下午,二人调查回来,走到客栈门口,却见胡达金与一帮官员列队迎候,这让曹邺甚是吃惊。一阵繁文缛节之后,曹邺随胡达金去知州府衙赴接风宴,走到府衙大门口,只见门上方挂着一个“贫官”的牌匾,便驻足观看。胡达金见状忙问:“大人,你看这匾题得怎样?”“不怎样啊,稍不注意看,‘贫官\’二字很容易读成‘贪官\’。”胡达金尴尬地笑笑,继续走到二门,指着门上写着“牧爱”二字的牌匾又问:“这两字总还可以吧?”曹邺却讥讽道:“更不怎样了,从下往上看,看来看去都像‘收受\’二字。”胡达金听了脸色难看,又不好发作,只能暗恨在心。
第二天,曹邺返程复命。走到临近出齐州地界,见一块石碑竟插入路中,上刻文字,碑名为《齐州贪官胡达金遗臭碑》。碑文详细记载了胡达金贪污的具体事实。曹邺照单全收,策马返程。
胡达金终因贪污数额巨大,证据确凿,定下死罪。破了胡达金案,曹邺夜不成寐,留下一首《奉命齐州推事毕寄本府尚书》,誓言“截断奸吏舌,擘开冤人肠”。
谏言谥号
大约是懿宗咸通初年,曹邺奉调长安,任太常博士。
上任不久,即遇一事。原来的宰相白敏中病死,曹邺奉诣进殿,讨论对其封何谥号。面对圣上,曹邺毫不忌讳,直指白敏中生平恶行,建议谥号称为“丑”。此言一出,众人大惊,圣上面有不悦,问曹邺何以如此糟蹋前宰相,在场的宰相也暗暗为他着急,但曹邺不慌不忙地一一指出白敏中的种种罪行,证据确凿,有理有据,其说法令人信服,于是采纳了曹邺的建议。事毕出宫,宰相提醒曹邺,说如此公开贬损白敏中,不仅会得罪白敏中家族及其党羽,还会广为树敌,这是为官之道经验欠缺,政治上不成熟的表现。曹邺不以为然,说忠于操守、直言相谏是太常博士职责所在,是分内之事,如果建言合理,程序正义,何须向邪恶低头。宰相苦笑一下,不了了之。
白敏中一事刚结束,权臣高璩又病死。曹邺再次进殿参与讨论高璩谥号加封事项。进殿前,宰相专门约谈曹邺,要他谨言慎行,切不可意气用事,再结梁子。曹邺表示服从,但一进入实质讨论,曹邺那股拗劲又上来了,他不顾宰相的暗示,坚持己见,细数高璩平日恶行,说他“交游丑杂,进取多蹊径,请谥曰刺”。这一次,皇上从原来的吃惊不解变成了逐步理解,并对其敢于建言表现出些许欣赏,同意了曹邺的谏言,赐高璩谥号为“刺”。
此事在《新唐书·白敏中传》和《新唐书·高璩传》中有明确文字记载。
妙计赈灾
这年暮春,洋州刺史曹邺轻车从简,微服私访。行数日,到了东山县境内。
曹邺早前得知,这东山县今年由于饥荒严重,灾民甚多,然城中数处粮行却借机哄抬物价,低进高出,不少灾民因无钱买高价粮吃饿死,灾情加剧。
曹邺每到一个村庄,都要下马进屋,察看农家灶屋米缸,询问有无储粮,粮价高低,得到第一手资料。
进了城,曹邺直奔最大的一处粮行查验,粮行老板以为是顾客光临,殷勤接待,详细介绍各种粮品及价格,曹邺看后面带微笑,频频点头。粮行老板以为生意做成,大喜过望,忙问曹邺要买多少。曹邺伸出一根手指,老板问:“一斛?”曹邺摇头。“一斗?”老板再问,曹邺还是摇头。“你到底要多少?”老板脸色阴沉下来。曹邺说:“要一合。”老板一惊,眼珠子差点掉出来,“十合才是一升,十升才是一斗,你是来捣乱的吧?这可不是你撒野的地方,马上滚蛋!”不由分说把曹邺轰出了门。
约摸一顿饭工夫,几个公差拿着封条过来,老板才明白那是本州刺史曹大人,后悔不迭,但悔之已晚,只得关门大吉。第二天托人求情,曹邺告知,想重新开门好办,把库存的粮食全部按低于平价的一半售完方可。老板无奈,只得照办。东山县另外几个粮行闻讯,不敢造次,赶紧按平价出售粮食,以免引来麻烦。消息传开,洋州其他县的粮行纷纷仿效,开仓放粮,于是粮价得以平抑,灾情得以缓解。
畅饮黑米酒
“黑黍舂来酿酒饮,青禾刈了驱牛载。大姑小叔常在眼,却笑长安在天外。”一般来说,我们认为这首《田家效陶》诗是曹邺从官场归隐后在家乡阳朔所作,但洋县(洋州)人民认为此诗是在他们那里写就的,理由是诗的第一句就写到曹邺喝了黑米(黑黍)酿的酒,而洋县黑米现今已经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具有典型的地域特点。曹邺任洋州刺史时,此地普通百姓就有用黑米酿酒为饮品的生活习惯,说明唐代的洋州黑米种植已十分普及。
《田家效陶》一诗通俗易懂,情趣盎然,充满生活气息:一个秋高气爽、喜获丰收的日子,洋州刺史曹邺微服来到这个小山村姓田的农家院子里,看到这家主妇一边与小叔、大姑从牛车上卸下刚从田里收回的稻谷,一边其乐融融地唠着家常。朴实厚道的女主人看到穿着便服的远方来客,热情地问客人来自哪里,曹邺答道:“长安。”而田姓一家人竟然不知长安在何处,“却笑长安在天外”。攀谈中得知曹邺就是他们的父母官后,田姓一家人更加热情地端出醇香浓厚的黑米酒招待客人,曹邺深受感动,写了《田家效陶》一诗来记录这次难忘的山村见闻。
千年已过,黑米酒芬芳依然,曹邺爱民亲民的故事,像洋县的黑米酒一样,醇厚甘甜,香留民间。
新闻推荐
继共享汽车在桂林出现“第一撞”引发关注后,近日当地交警又查获一男子无证驾驶共享汽车 共享汽车安全共享 仍需“摸着石头过河”
一辆共享汽车在阳朔县福利镇与一辆商务车发生碰撞现场。阳朔交警大队供图南国早报记者唐晓燕8月1日,阳朔县一辆共享汽车与一辆商务车发生碰撞,事故造成5人受轻伤,两辆车受损。作为共享汽车在桂林的...
阳朔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阳朔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