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接触式金融”将成常态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非接触”这个词彻底火了。非接触式金融,是指一种基于互联网、手机应用程序、客户服务电话等载体,不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发生物理接触的服务形式。这种服务形式,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备受关注,成为金融服务正常开展的重要补充。
在桂林,各金融机构推出了哪些“非接触”服务?这些服务对老百姓来说有什么好处?这种服务形式是“一阵风”还是“常态化”发展?
金融机构“各显神通”
近日,记者走访了本地多家金融机构发现,疫情期间,各机构为了服务好客户可以说是“各显神通”,纷纷推出和推广各项“非接触式”的服务。
中国银行桂林分行的工作人员介绍,疫情期间,该银行制定了应对疫情的应急处理办法,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对于一些原来需要在柜台办理的业务,符合客户合理需求的,允许通过网络渠道,经过严格的个人信息核验后,提交相关资料进行无接触办理。
“贷款方面,我们为个人和企业提供的延期还款业务都是通过电话、网络进行联系和申请的,线上服务方面我们则是加强了手机银行原有的功能,比如上线抗疫专区、投产手机银行爱心捐款功能、通过新媒体渠道提供防疫防控指南和推广产品、增加手机银行缴费功能等。”该工作人员说。
广西桂林漓江农村合作银行则是开启了“线上营销”新渠道。该行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在微信公众号上信用卡、社保卡以及“农信易扫“聚合支付二维码线上申请功能,利用现下最流行的AI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人脸识别、OCR识别、电子签名认证、数据风控自动查询等功能,为客户提供优质的线上服务。在手机银行上陆续推出“闪贷”、“金猪贷”和“商摊贷”等线上贷款产品,为客户提供无接触、零距离的线上金融服务。
此外,在LPR定价转换方面,该行从疫情防控需要、方便客户的角度出发,及时推出手机银行线上转换功能。利用人脸识别技术,支持客户自助注册手机银行业务,解决客户需多次往返银行办理难题;开发手机银行自助转换LPR功能,转换界面简单易操作,覆盖全部存量个人贷款,满足客户足不出户、无接触办理业务的需求。
除了银行,本地很多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也同样推出了多项“零接触”的服务。中国太平洋产险桂林中支综合管理部毛志波介绍,疫情期间,他们充分利用了电话、官网和官方微信提供报案、咨询、购买保险、申请理赔等各项服务。“比如我们疫情期间新推出的线上理赔小程序,车险业务和非车险业务都可以做到零接触线上指导理赔服务。”
“非接触”服务数据喜人
其实,早在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通知》,要求金融机构加强线上服务,引导企业和居民通过线上方式办理金融业务。
2月15日,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金融服务的通知》,要求银行业和保险业优化丰富“非接触式服务”渠道,提供安全便捷的“在家”金融服务。这是金融监管部门首次提及“非接触”式服务。
有了政策的支撑,各金融机构“非接触式”服务的各项数据也在不断增长。根据外地媒体报道,工商银行个人客户经理“云工作室”,从2月份推出至5月底,近2万名客户经理已开通服务,累计访问量超250万人次;根据疫情期间的企业经营特点,工行创新推出了“工银e钱包”全线上薪酬代发工资服务,截至5月底,已累计服务1000多家客户,惠及近10万员工,发放各类薪酬补贴资金超40万笔。
广西桂林漓江农村合作银行工作人员介绍,截至5月底,该行共受理信用卡申请7614张,社保卡283张,为商户办理“农信易扫”二维码牌1000余户,累计交易笔数17万笔,交易金额7075万元。
“线上贷款推出后,客户可不到营业网点,只要下载注册手机银行,通过手机银行就可方便申请个人贷款,贷款用途支持个人消费及个人经营等用途,贷款一次授信,随借随还使用灵活,免抵押担保受到广大客户的欢迎。”该工作人员介绍,截至5月底,累计发放线上贷款104笔,贷款金额合计948.46万元。
截至5月底,中国银行桂林分行手机银行线上交易量累计新增同比去年增长129.55%,通过手机银行办理业务笔数同比新增189.68%。“在疫情期间,我们的抗疫专区投产了12个大类30余项便民居家服务,更有利于引导客户做好日常防疫,足不出户办理金融业务。”该行工作人员介绍,手机银行缴费功能也在不断强大,比如中行与某医院合作,2月份在手机银行开通了该医院党费缴纳专属通道,至今每个月都有300多名党员通过手机银行缴费。
市民为“便利性”点赞
“疫情期间不能出门,我学会了好多手机银行的功能,真的没想到那么容易。”今年近60岁的市民邓女士感叹,今年二三月份国内疫情最严峻的时候,她都不敢出门,但是很多金融方面的业务要办理,她只能让儿子教她使用手机银行。
邓女士表示,她以前只会用微信支付,转账和买理财一般都是直接去银行柜台办理。“网上买理财可以慢慢看产品,什么信息都一目了然,付款也方便,而且平常去银行办业务经常要排队,自从我会用手机银行以后,再也没去过柜台办业务。”
在本地做生意的莫女士则是在疫情期间申请了延期还款业务。“疫情期间不开张,原本资金就紧张,我信用卡还有2万多元需要还款,当时我是接到银行那边的电话说受疫情影响可以申请延期还款,在工作人员指导下我直接用手机申请。”她说,疫情后自己学会了越来越多手机银行的功能,感觉特别方便。
家住兴安县的李女士告诉自己,自己的孩子正在县城一所学校上中学,因为是住宿的,所以孩子每个月都要交几百元的伙食费,以前一般是孩子拿着现金去学校交。“现在孩子上学后,学校和银行有合作,应该是手机银行里专门开通了一个缴费页面,在上面直接缴费就可以了,既不用麻烦去取现金,还不用担心孩子拿着现金不安全。”
保险业务同样如此。今年3月,市民杨先生收到车辆保险到期通知后,担心疫情不敢出门,于是打电话与保险公司联系。“客服人员通过微信渠道给我线上报价,当天就完成了投保、支付和查询电子保单、无纸化配送等流程,快速办理了车险续保业务,我真的要为保险公司的速度点赞。”
毛志波介绍,今年3月份,理赔专员接到临桂区李先生车辆刮伤单方事故的报案后,第一时间联系客户,及时引导客户拍照取证,线上完成查勘定损、信息采集上传,仅用时不到半小时,就将理赔款支付到账。“‘零接触’不仅解决了客户的燃眉之急,也让客户享受到科技理赔新体验,在疫情期间我们收到了很多客户的好评。”
“非接触式金融”仍在向前进
疫情期间,中国银行业协会曾表示,将引领银行业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在全国范围,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较为严重的地区加强线上金融服务,发挥数字化优势提升服务便捷性,全力保障“非接触”金融服务顺畅,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其实,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的趋势已经存在多年,很多金融机构运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服务能力和业务水平,只是疫情成为了加速变革的“催化剂”,推动金融机构加快从传统网点走向线上。
在中国银行桂林分行个人数字金融部负责人蒋先生看来,未来这种“非接触式金融”的服务方式应该会成为一种趋势。
“目前银行的物理网点,包括柜台数和自助设备(ATM机)数量其实是在减少的,但智能设备、线上服务功能、手机银行业务都在增长,而且各家银行也在大力推行移动支付业务。”他表示,目前通过手机银行已经可以完成大部分金融业务的办理,未来的方向将是完善和开发出更多服务功能。
蒋先生还表示,如今金融科技也在迅猛发展,比如大数据、5G技术的应用,未来也可能成为数字化转型强有力的支撑,实现“无接触无时差”服务。
记者林扬
新闻推荐
看着地里长势良好的砂仁,赵秀华对今年的收成又信心满满了。砂仁是一种中药,其化湿醒脾、行气温中的效果很好。对家住兴安县...
兴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兴安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