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难题为动力 让问题变优势 兴安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三赢”

桂林日报 2020-04-02 10:54 大字

□本报记者胡逢超通讯员邓桂荣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实施和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兴安县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用地难”的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兴安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瓶颈。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促进土地资源集约、高效和可持续利用,同时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开辟新的资金筹集渠道,2019年,兴安在全县范围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三赢”。

实施“增减挂钩”项目

兴安县自然资源局局长卢宇春告诉记者,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简称“增减挂钩”)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将整理复垦为耕地、农用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即拆旧区)和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即建新区)等面积组成拆旧建新项目区,通过拆旧建新和土地整理复垦等措施,最终实现城乡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总量不减少,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城乡建设用地布局更趋合理的目标。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用地。尽管近两年实施了园区“腾笼换鸟”战略,淘汰了部分污染严重、产能落后的中小企业,收回了长期不开工的企业土地,清理整顿了投资密度不足或建设时间较长的企业,“但这种方式‘治标不治本’,只能解一时之需,并不能根本解决土地矛盾”。卢宇春指出,目前,兴安县每年经济社会发展所需土地指标达到300亩以上,而自治区每年下达的用地指标仅为75亩,缺口超过225亩。

2019年以来,兴安县先后制定出台了《兴安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实施方案》、《兴安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阶段各乡镇落实工作的奖惩办法》等文件。针对县财政资金紧缺的实际情况,创新思维引入社会资金委托广西路建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垫资在县域内积极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

截至目前,兴安县共实施增减挂钩项目22个子项目,总面积共计10548.3亩,涉及全县10个乡镇、113个行政村、1100多个自然村;全县已注入资金1.5亿元,签订复垦协议面积已达3899.72亩,涉及农户共计10932户。项目全部完成后,可保障兴安城乡未来几年用地需求,将成为美丽乡村·幸福兴安建设的重要“助推器”。

助力乡村振兴惠民生

为了保证“增减挂钩”项目顺利实施,兴安县委提出,要按照“高标准,严要求”实施,并与乡村振兴、“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三清三拆”紧密结合起来,强力推进“增减挂钩”工作。

红色文化广场、滨江道、田园步道、渡口码头……界首镇何家拉村民积极响应号召,主动配合“增减挂钩”项目实施,全村土地增减挂钩设计实施面积为42.36亩,签约面积48.58亩,实际开垦面积为48.58亩,完成开垦率为115%。该村被打造成土地“增减挂钩”与乡村振兴、红色文化与农耕文化的深度融合示范村。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兴安县通过每个乡镇打造一个“增减挂钩”项目建设示范点,因地制宜,拆除废弃工矿及公共设施;因势利导,拆除破旧老宅;因时而为,改善乡村风貌。一个个示范村、示范点的打造,让村民们看到了“增减挂钩”项目实实在在的好处,最大程度调动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让“增减挂钩”的规划,逐步变成现实。

现如今,“增减挂钩”已经成为兴安助推脱贫攻坚、深化乡村振兴和“三清三拆”等工作的引擎和主力军,让“难题”变成“动力”,让“问题”变成“优势”,更重要的是有效破解了近年来困扰土地供需的瓶颈,保障了发展,推动兴安经济进入了崭新阶段。

下一步,该县将不断完善奖惩机制,充分激发各方面的积极性及主动性,着重对大地块、大图斑进行攻破,推进项目稳步实施;加大资金投入,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倒排施工期,确保优先完成10个预支指标项目;加强舆论宣传,营造浓厚氛围,消除农民的思想顾虑,充分调动村民对项目的认可和支持;认真做好项目后期管理,确保复垦后耕地不被破坏,充分发挥耕地的耕作效益。

新闻推荐

足不出户漫游纪念馆 兴安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馆网上展馆上线

本报讯(通讯员邓桂荣梁春)“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馆VR全景虚拟网上展馆上线,参观者可以通过电脑和手机登录网址,‘走进’...

兴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兴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