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粮大户唐新全:“种”出美好新生活
温室育秧大棚里,满是正在培育的稻种。记者秦丽云摄
机械化操作,是唐新全种粮的诀窍。记者秦丽云摄
清明前后,正是春播育秧好时节。连日来,在兴安县全新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内,“80后”的种粮大户唐新全带领着社员们忙着育秧。传统的农户分散育秧的场景已经看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水稻工厂化育秧模式,一天所育的秧就可供应约300亩农田的栽种所需。
近年来,靠大面积流转农村土地种植水稻,唐新全不仅为自己“种”出了幸福生活,还带领当地的村民及一些贫困户“种”出了美好新生活。
近日,记者到兴安县崔家乡采访了这位种粮大户。
1不断“扩张”的种粮大户
很多“80后”、“90后”都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更不会选择种粮这项苦活累活,为何唐新全偏偏选择以种粮为事业呢?
27日,记者在兴安县崔家乡高泽村委的兴安县全新农机专业合作社里,见到了正在忙着育秧的唐新全,他向记者讲述了与种粮结下的情缘。
在大面积种植粮食之前,1981年出生的唐新全做了9年的种子销售生意。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他的事业开展得很不错,还在县城买了新房。不过,对于一直有闯劲、有想法的唐新全而言,这样的生活并没有让他停止继续前行的脚步。因为种子生意只在上半年比较忙碌,下半年则十分清闲,这让他想找点别的事情来做。
后来,唐新全发现,乡镇里很多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导致大量土地闲置。这个情况,让他萌生了一个想法:回家种田,或许是一条别样的致富路子。
唐新全说,家里祖辈都种田,但种植面积仅仅几亩地,产量也仅够一家人的口粮。决心回乡种田的他做出决定:不再按传统的老路子种田,要种就种大的,搞规模化种植。
2009年,唐新全承包了50亩水田种植超级稻。2010年,他增加机械化生产,种田面积扩大到300亩,当年收入达18万元。这样的收入,不仅是唐新全之前年收入的4倍,更是众多靠种田为生的乡亲们想也不敢想的“天文数字”。2011年,唐新全更是“大胆”拿出全部积蓄增加投入,流转崔家乡高泽村、湘漓镇江口村土地共560亩田地搞种植。随后这几年,唐新全“大手笔”不断,如今种粮面积已增至1000多亩。
2机械化操作是种粮诀窍
在兴安当地,每家村民种植几亩甚是十几亩水稻,已经是非常辛苦的事了。唐新全如何能做到种植水稻几百亩,甚至上千亩?
对于这个问题,唐新全笑而不答,而是带领记者先参观合作社的全新水稻机械化育秧流水线。
在流水线上,7个工人有序站在不同的位置作业。有人在铲营养土,有人在撒放已经过处理的水稻种子。随着流水线的流动,有的工人在照看稻种淋水情况,有的则在机器的末尾,把刚刚撒播完毕的一箱箱稻谷种子搬到小拖车上,再搬入育秧大棚或者育秧暗室。
在水稻机械化育秧流水线旁边,是合作社的温室育秧大棚。进入育秧大棚,记者顿时感到暖意融融。在这个面积为412平米的大棚里,6台空调正在运转,温度同时调到25℃。大棚内的一个个多功能立体育秧苗床上,摆放着一箱箱刚刚育下的稻谷种子,有的种子已经冒出了细细的尖牙。
“机械化育秧,正是我种粮的诀窍之一。”唐新全说,早春气候多变,在田里育秧风险大,如遇上恶劣天气,育秧失败,影响一年的收成。但是工厂化育秧,恒温恒湿,设备好、技术新,有专人管理,育出来的秧苗根足、苗壮,成活率高,还可以根据气候调整播种时间。此外,机械化育秧,完全改变了当地农民传统的一家一户育秧这种麻烦又质量不高的方式。
“现在我们合作社工厂化的育秧流水线,一天所育的秧苗可供300亩左右的农田栽种所需,效率是过去人工育秧的15倍。”唐新全说,今年春播,合作社为当地村民的3000亩左右的农田育秧,通过机械化操作,仅15个工人10天就能完成了。
在合作社,记者还看到了唐新全新建的暗房育秧室,以及各种农业机械化操作所需的机器。
据兴安县崔家乡政府的一名工作人员介绍,早在2011年,唐新全就获得了全国种粮大户的荣誉,还把国务院奖给他的“东方红”拖拉机开回了家。2013年,唐新全成立了占地面积200多平米的兴安县全新农机专业合作社,该示范基地拥有各种先进的农机设备。其中:大型拖拉机7台,大型收割机6台,插秧机7台,直播机3台,其他机械23台。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从2014年开始,唐新全的合作社新建了工厂化育秧中心、粮食烘干中心及产品加工中心等,实现水稻生产耕、种、收、烘干、加工等主要环节机械化,“可以说,正是现代化、机械化的操作,让唐新全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现代化种粮大户。”
3带领更多乡亲“种”出美好新生活
靠着种粮,唐新全“种”出了幸福生活。他告诉记者,2019年,合作社的500多亩稻田,纯收入是100多万元。今年,种植面积增至1000多亩,估计纯收入将达到200万元。
与此同时,唐新全带领着众多乡亲,也“种”出了越来越好的生活。
唐新全的合作社,为附近的很多乡亲提供了就业的机会。每到农忙的时候,合作社需雇用的人手就要200多人。就算是在平常,几乎每天都有十几个村民在合作社做工。今年,在合作社聘请的工人当中,就有5户贫困户。
崔家乡岩背村的张玉珍是在合作社做工的贫困户之一。张玉珍一家因病致贫,家婆患病,两个孩子读书,仅靠夫妻两人打零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2014年,唐新全邀请张玉珍来合作社做工,至今已6年。
“我是合作社的老员工了,这几年在这里打工很稳定,每个月至少有一千多元的收入。”张玉珍说,每天忙完家里的事,她走十几分钟的路就到了合作社上班,家里、做工两不误。她说,是唐新全带着他们家,慢慢地把日子越过越好了。
崔家乡政府的一名工作人员说,唐新全的合作社作业服务范围涉及本县及相邻几县,辐射带动了全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发展。此外,他为当地不少村民就近务工提供了便利,为当地贫困户脱贫提供了帮扶,“唐新全不仅个人致富了,还带动了不少乡亲们过上了更好的生活。”
唐新全说,规模化种植能让农民发家致富,希望在政府的支持下,更多的乡亲开展规模化、机械化种植,让更多人成为种粮大户,“种”出美好新生活。
记者秦丽云通讯员段晓燕唐秋
新闻推荐
文化新闻近日,灵渠申遗工作会议在兴安县举行。记者获悉,申报文本已按国家申报程序推进,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开展,灵渠申遗工作迈...
兴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兴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