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口田村的会团与义仓

桂林晚报 2020-03-28 09:31 大字

塘口田村至今仍保留了一部分老房。

李国权文/摄

塘口田村位于兴安县城东南,距县城28公里,距白石乡政府3公里。该村坐北朝南,北面、东面、南面皆为绵延的海洋山系,其北背靠金盘岭、石雨狮山,其南面对狮子山、寨子岩,东边毗邻盘古岭山脚下的三友村,西边是如今的乡政府所在地鳌头村,贯穿东西的钉子石板古商道与村距离300米。湘桂古商道在鳌头村分叉,一条经高圩、上桂峡、高尚通向桂林,一条经七里峡、粉山、上塘到兴安。塘口田村依山傍水,交通便利,民风淳朴,是兴安县著名的传统村落之一。而该村曾有的会团和义仓,流传下来许多有趣的故事。

大户包全桌闹笑话

塘口田村银盆井南侧原来有个老祠堂,旧时规定每月初二在此开会,称为会团日。会团,即开会议事,由甲长(与现在的村民小组长相同)轮流组织召开。民国时期塘口田有甲长三人,分管三个甲区。参加会团的人员为每户一人,只要能够代表家里说话算数的人即可参加,每次参会约八九十人,按聚餐桌数为十桌左右。会团可聚餐议事,也有饭后议事,以聚餐议事的为多。聚餐时每人自带一菜前往,也有大户人家为了体面包桌的。因为会团的人数基本固定,每次每桌坐一起的人员也不动,所以如果哪桌有大户,包桌也就包那一桌,很少全部包。但遇到哪家大户当月发了横财或是有什么好事,想光耀一下门楣,也会将全部桌数包完。在民国三十一年(1942)的九月初二,村里大户刘金智就包了一次全桌,但却招来人们的笑话。

会团是个议事场合,也是村里甲长们为了便于管理,定期地组织村民相互之间交流感情、互通信息的一种形式。帮助村里无人赡养的孤寡老人解决实际困难,处理街坊邻里发生的一些棘手矛盾,通过大家坦诚地交流、沟通、协商,可以把各种矛盾、问题尽量化解,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刘金智是塘口田村大户,祖父遗留下几十亩良田。有一天村里养鸭户李老汉的鸭子跑到他稻田里吃谷子,被他看见然后追打,有两只跑不快的鸭子被他的锄头打死了。李老汉要他赔鸭子,刘金智却横竖不赔,还说损失了谷子要李老汉赔。两人闹到甲长家里,甲长说莫争莫闹,有事到会团解决。刘金智寻思在会团可能占不到便宜,因为李家人多,为了争个面子,索性做个顺水人情把整个会团的团餐全部包下来。果然在会团上大家吃着喝着刘家的酒肉饭菜,有说有笑地开导李老汉,说两只鸭子就算了,刘老板安排了这么多的好酒好菜不容易啊。李老汉还能说什么呢?两只鸭子再值钱也抵不了十桌酒菜呀?

李老汉不说什么了,但从此村里流传着一句顺口溜:

几桌酒席几只鸭,

哪个利小哪利大?

争强好胜有啥用,

赔了大财闹笑话!

其实不然,刘金智大财主根本不在意这些,区区几桌酒菜对于他来说也就是九牛一毛,他平时很少赞助公益事业,所以他也想通过这次酒席与各位乡亲邻里联络感情,增进彼此了解而已。

义仓囤粮助村民度饥荒

银盆井东侧的村街边曾经有一座房屋(现此房屋倒塌只留有遗址),是塘口田村的义仓。义仓,即囤集救济粮的仓库。清朝乾隆版《兴安县志》有过关于义仓的记载。义仓原本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村民临时缺粮的困难,遇到缺粮可以到义仓借粮,等收割后有粮了再还回义仓。这种临时救急,极大地方便村民粮食周转,不至于在缺粮时挨饿。

塘口田曾经是一个小集市,来来往往的人很多,这里面就有一些乞丐和遭遇困境的流浪人。村民们见他们在街市上乞讨很是可怜,而且影响村里的社会治安,于是在会团时建议由义仓帮助解决。塘口田的大户人家带头捐款捐粮捐物,一些小商户也跟着捐献,义仓很快积蓄了满仓的粮食,由甲长派专人统一发放到流浪人手中。此义仓不但救济流浪人员,也救济本村及周边村的贫困人口。为保证义仓能够正常运转,甲长们还与村里的庙宇“金山殿”主持商议,将庙会收入捐出购买粮食,得到积极响应。所以自清朝后期到民国,但凡遇到灾荒、战乱年月,此义仓发挥了很大作用,如1944年秋季基本颗粒无收,义仓幸好积攒下头年的粮谷,让塘口田村民顺利度过饥荒。

新闻推荐

如此“复工”要不得 兴安交警查处多起货车超载

本报讯(记者陈静通讯员蒋琦莉)随着辖区企业、单位复工复产的有序展开,道路车流量明显增多,一些货车频现超限超载等违法行为...

兴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兴安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