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坑村来了个“90后”第一书记 群众笑称他为“年轻的老书记”

桂林日报 2019-08-23 12:25 大字

8月12日,正在工休的胡仲办完手头的事,还专程去看望了贫困户。见习记者刘健摄

“90后”第一书记的朋友圈里,一条帮贫困户销售水果的信息获得朋友点赞。(受访者供图)

日前,在兴安县兴安镇石坑村,记者见到了该村第一书记胡仲。1991年出生的胡仲在石坑村已经“驻扎”了近5年,性格开朗,能和老百姓打成一片。这个“90后”第一书记活泼、爱动脑筋,当地村民很喜欢他的工作方式,都笑称他为“年轻的老书记”。当天,胡仲本来应该在家休工休假,但因为手头的一份材料没有做完,他选择了留在村子里继续工作。

□本报见习记者刘健

从未接触过农村生活的城里“孩子”,短时间内就和村民打成了一片

今年28岁的胡仲,于2014年从部队转业到桂林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工作。2015年,单位领导找到胡仲,希望他能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接受任务以后,他便收拾个人物品,带着“去帮农村生活贫困的人脱贫”的简单念头来到了兴安县。由于从小生活在城里,胡仲对农村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同时他也完全不了解农村。

“住不惯,吃不惯,就是我来到村里第一天的真实感受。那个时候,虽然我的年纪还小,但我曾经当过兵,也没有把这点困难放在心上,每天都过得乐呵呵的。”胡仲告诉记者,当时的村委是在村里小学的两间屋子里办公,自己就占用了一间“办公室”作为卧室。村里许多人都曾经“预言”他待不长,但让大家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年轻的第一书记面对村里的工作和生活,总是乐呵呵的,完全不像一个娇滴滴的城里孩子,也没有要甩手离开的迹象。

虽然大家接受了这个“年轻书记”会留在村里的事实,但对他的工作能力似乎依旧不买账。工作上不配合,生活中打哈哈,许多人仍然认为胡仲只是个孩子,干不好村里的工作,因此也不愿意配合他。

“当时我想找村里人了解一点情况,很多人都直接不理我,根本别提开展工作了。后来我想,当地的老党员都比较有威望,我自己也是党员,所以我就利用党员身份和他们接近,由他们出面和村民进行沟通,大家才开始慢慢接受我。”胡仲说,当时他对扶贫工作理解还很模糊,所以他用了三个月时间对全村所有村民进行走访,同时虚心向老党员们请教,才慢慢形成了关于扶贫工作的概念。

有了认识,有了概念,胡仲的工作热情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很短时间内,胡仲就和村民们打成了一片。由于工作中点子多,办事老练、积极,村民们也对这个“城里孩子”刮目相看了。相处的时间一长,大家都称他为“年轻的老书记”。

“90后”第一书记善于用新潮的办法解决贫困户的困难

“2015年我去的时候,石坑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2户41人。他们的情况各不一样,有的是因病致贫、因学致贫,有的是家中缺乏相应的产业支持等等。我就把他们的情况都罗列出来,一个一个去分析。这不仅有利于我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而且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去认识他们和他们的家庭。”胡仲说,他每天都拿着那些收集起来的资料,反复阅读和记忆,最后把资料都记在脑子里,思考采取什么样的工作办法适合这个贫困村。

胡仲在逛朋友圈的时候,看到许多人在上面出售商品。他发现有些贫困户种了点柑橘和葡萄,有的贫困户善于编竹筐,但由于他们所处的环境相对比较闭塞,很难实现创收。了解这一情况后,胡仲马上就做起了微商,一时间身边的朋友、亲戚都被他发动起来,村民创收的局面立马活跃了起来。当年,贫困户唐学荣家的葡萄大获丰收,胡仲在听说唐学荣正苦于如何销售这些葡萄后,马上背起背篓和唐学荣一道去地里摘葡萄,短短几天内便摘了500公斤葡萄回来。然后他通过微信朋友圈,很快就把上千斤葡萄卖了出去。仅此一项,唐学荣家就获得了几千元的收入。

与此同时,胡仲发现村子里家家户户都种油茶树,村里也有一个榨油坊。胡仲就想到在城里的超市中茶油的售价很高,于是他整合了全村种油茶的人家统一茶油包装,再通过电商平台进行统一销售,让多年种油茶的村民得到了实在的利益。

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原先找不到工作的贫困户也被胡仲“包装”推介了出去。不仅如此,那些在家种植过柑橘、葡萄等农作物的贫困户在尝到了销售甜头后,纷纷主动干起了特色种养的“事业”。胡仲也积极联系相关专家技术人员到村对他们进行指导。

扶贫工作要取得真正的实效,需要一个良好的整体基础。过去几年中,胡仲也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中狠下功夫。他联系当地政府、后盾单位对全村最后一条通村水泥路进行硬化,让村民们走上了水泥路。2017年针对整村脱贫,对村委办公条件进行改善,现办公大楼主体已经建好。在第三季度走访慰问贫困户时,单位领导发现村内垃圾未分类,有到处乱扔现象。胡仲和村委干部立即开始调研,最终在村里设置了40个垃圾桶,改善当地村民的生活环境。

在村子里一年又一年踏实地待了下来,无论是在实际帮扶工作还是其他工作中,这位“90后”第一书记都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好评。胡仲说,这是他最大的收获。

多一份感情和投入,从“90后”的角度去理解脱贫攻坚工作

在村子里,许多贫困户的年纪都和胡仲的爸爸妈妈相当,每次走访的路上,胡仲都会想象贫困户家中生病的人如果就是自己的家人,该怎么办?对那些因病、因学致贫的家庭,他会想象如果自己生在这样的家庭,又该怎么办?每当想到这些,他的眼眶总是湿润的。

“我特别能理解那些贫困户在生活中的艰辛。由于有些贫困户的子女年纪和我差不多,所以我就经常去家中看他们,听他们拉拉家常。”胡仲告诉记者,自己经常进行这种换位思考,时间久了,贫困户也渐渐把他当成了家里人,在交谈的过程中他的思维和想法也影响到了他们。胡仲渐渐发现,贫困户的思维也变得活跃起来,愿意去尝试一些新鲜事物。搞种养、干电商、盖新楼,面对日新月异的变化,村民的骨子里都流淌着一股干劲。村里的扶贫工作也被胡仲带上了“90后”的活力和节奏。

由于胡仲投入地工作,石坑村2017年已经脱贫。胡仲告诉记者,虽然他一直尝试用“90后”的思路去开展扶贫工作,但多年的扶贫经验也让他更成熟稳重了。在谈及以后的工作会是什么样时,胡仲介绍说,目前村里还有6户没有脱贫,好在已经打好了脱贫的基础,他会一直把扶贫工作坚持下去。

“接下来的工作重心还是要稳定村集体收入和让贫困户增收。希望能有更多相对稳定的增收项目投放。”胡仲说。

新闻推荐

传承红色基因 厚植家国情怀

日报消息(记者谢耘、通讯员赖玉杰)4日至9日,自治区文明办、自治区关工委主办的“我和我的祖国——传承红色基因,走好新时代长...

兴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兴安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