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种药“医”贫困

广西日报 2019-06-24 07:54 大字

本报记者巫美桥红通讯员蒋甲济

6月20日,兴安县华江瑶族乡升坪村贫困户罗国平带着六七个村民在隔壁杨雀村一片爬满藤子的山坡地里锄草。这片近两百亩的藤子是名叫百部和白芨的中药材,“今年预计纯收益可达400万元。”眼看丰收在望,罗国平心情美美的。

罗国平为甩掉贫困帽,没少想办法。外出打工,工资除了吃住,没剩下几个;种植红枫,又卖不出去……贫困压得他透不过气来。

2017年,几经折腾的罗国平在云南看到有人种植中药材,收益不错,他悄悄跟着学技术。他把兴安猫儿山下的环境、土壤、气候与云南对照,发现家乡种植药材的环境与云南相差不大。于是,和朋友一合计,把村民的土地租来,开始“种”药医贫困的创业之路。

万事开头难。刚开始种下去的中药材老是不壮根,长势不好。为此,罗国平多次到云南及我区玉林等地考察学习中草药种植技术。通过不断学习和摸索,他逐渐掌握了中草药种植技术,又试种40亩。在华江瑶族乡独特的气候、土壤、水质条件下,中草药长势很好。

创业初步成功后,罗国平以杨雀村作为百部、白芨种植基地,并继续扩大种植规模。通过扶贫干部的帮扶,罗国平四处筹集资金,终于说服两位老板入股,将种植规模扩大到200多亩,每亩收益近两万元。

罗国平的药材种植让他摆脱了贫困,还帮助5户贫困户摘帽。村民梁基礼说:“能够在家门口干活,每月收入两千多元,心里很高兴。”

新闻推荐

参观灵渠 惊叹古人智慧

游记灵渠就在广西境内,我对它久慕,最近有空,我的足迹终于踏上了桂林兴安。被誉为“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灵渠,全长37.4公...

兴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兴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