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上古韵今犹存

桂林日报 2019-04-11 18:45 大字

榜上村掩隐在青山绿树中

陈门程氏古牌坊

清代古炮楼之一

气势恢弘的墓道屏风

□杨迪忠/文阳著文/摄

榜上村位于兴安县漠川乡榜上村委,是政府所在地,距兴安县城33公里,现有村民203户715人。以陈氏家族为主,另有袁、李、彭、蒋等诸姓。大多汉族,有少量瑶族。其北可通往全州蕉江,东可到灌阳西山,西达灵川海洋,南通恭城栗木,是通往兴安、全州、灌阳、灵川、恭城五县的交通枢纽,湘江之源的漠川河从村前流过,区位优势十分明显。该村保留着大量的历史文化古迹,为世人所瞩目。如今,村落已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几年,我曾多次走进榜上村,采访村里老人,查看村中古迹,翻阅有关资料,试图走进它,了解它,以揭开其复杂而神秘的历史面纱。

据村民介绍,榜上村陈氏始祖叫陈俊,于明代洪武八年(1375年)为靖江王护驾来到桂林。为平息桂林周边战乱,靖江王朱守谦命陈俊驻守漠川关隘。解甲归田后,陈俊便在榜上江西营落籍安居,繁衍子孙。咸丰年间,江西营被太平军烧毁,其后人遂移居今榜上自然村。陈氏至今20余代,已有600多年。陈氏一族历来重视教育,人才辈出,经商为官者不断,到清代中晚期已经成为漠川和兴安的名门望族,既富有又显贵。现存漠川的著名文化遗存,基本上是陈氏家族所建。

榜上村古民居群大多建于清咸丰至同治年间,历时二十多年,现存大小古宅共60余座,占地一百多亩。陈氏第十三代后裔陈克昌,利用古道繁荣的经济活动弃农经商,发家致富成为湘桂古道线上的首富。为解决家族住房和统领古道商贸,陈克昌在榜上村精心规划兴建了家族住宅群和楼堂会馆。

古村前临漠川河,后背靠着一座浑园形雄伟挺拔的青山,村落傍着古道依山顺势而建。位于水之阴山之阳,中国古代风水学叫负阴抱阳,是风水宝地。虽说是民宅,但却有左右两座高耸的炮楼,以及厚重的大门和贯通的巷道,无不彰显出镇守古道、确保平安的军事用途。古村层叠有序、规划整齐。群宅之间巷道相连,寨门守望。其选址深受南方地区汉族风水文化的影响,群山环抱,绿水绕行,具有南方风水理论所要求的全部要素,是兴安和桂北古建筑文化的经典代表,乡土味极浓。

榜上古民宅传承徽派建筑和岭南骑楼风格,加入西洋建筑符号,形成独具一格的桂北古民居风格,粉墙、青瓦、马头墙、砖木石雕以及层楼叠院,高耸飞檐、曲径回廊等和谐组合,规模宏大、结构合理、布局协调、风格清新,多为两进三开间,各进皆分开天井,充分发挥通风、透光、排水等作用,雨水通过天井四周的水槽流入暗沟。尤其是装饰在门罩、窗楣、梁柱、窗扇上的砖、木、石雕,工艺精湛、形式多样,造型逼真。

古村小巷狭窄幽深,青石板铺砌。其结构错综复杂,交叉衔连、互相达通,组成了古村落生生相息的血脉。东西两座高耸的炮楼俯视周围,护卫着这片深宅大院。进村有一个十几级的台阶,一级比一级宽,一步比一步高,意谓步步高升。两边高高的青砖风火墙可防火防盗,但院中有院,门中有门,院院相通,户户相连,鸡犬之声相闻,炒菜香气四溢。

在陈秉彝的书房里,墙壁上还保留着当年朋友送他的字画和对联,因年久日深,已模糊不清。据村老介绍,陈秉彝的四个儿子都考取了功名,当时的桂林府学教授题“名魁湘漓”匾额,广西学政赠“百年树人”匾额,以彰教风。

在村东西两面还完好保存着两座高耸的护卫炮楼,为兴安县和广西罕见的古村炮楼,具有古城堡特征。清咸丰四年(1854年),江西营为兵火所焚,陈克昌携家眷搬到榜上村居住时所建,用于护卫陈家大院。

古炮楼一,位于村东侧,以砖、木、石为原料,占地21平方米,高12米。古炮楼二,位于村西侧,以砖、木、石为原料,占地20平方米,高12米。墙体垒石为主体,辟有土炮窗口、鸟铳射击孔十多眼,以便战时以交叉火力封锁入寨路口。炮楼呈四边形,高达4层,上盖屋顶以避风雨。炮楼对防御贼匪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除了密布其上的大大小小的炮孔和枪眼,不见一丝缝隙,连窗户都没有,想从外边爬进去,根本无处可攀;用一般的竹梯和木条也不容易爬上楼顶。炮楼的枪眼炮孔开向各个方向,不管贼匪从什么方向进攻,都会被炮楼中的人发现。

村里还保留着一棵巨大的古樟树和数百棵古银杏树,彰显着榜上历史生态的优美与沧桑。如今,榜上村是漠川冬季“扫黄”的最佳风景点之一。

陈克昌夫妇墓和陈门程氏牌坊是陈秉彝完成的两大孝道传奇。陈克昌夫妇墓,位于榜上村背面田地中,座南朝北,原占地十余亩,后多改为水田,现仍占地3余亩。大墓前有两排望柱和石狮、石马、石羊、石翁仲,墓碑雕龙刻凤、花草、人物栩栩如生,气派雄伟壮阔,为广西桂北最大的私人墓葬,堪比桂林靖江王陵。

陈克昌为陈俊第十三代后裔,漠川首富,其夫人为程氏。陵墓为陈克昌之孙陈秉彝于光绪15年(1889年)至19年(1893年)所建。

大墓用石块圈成圆形,高约5米,宽约10米,高大的五合墓碑雕龙凿凤,伏狮潜龟。从墓门至最前面的望柱,墓道长达60米,宽15米;望柱高7米多。雄狮昂首怒目,石马瘦削精悍,石翁仲满面笑容,秉笏而立。四周的墓碑及圈石上都雕刻着龙凤、花鸟、人物,件件石刻可称得上是晚清时期桂北石雕艺术的精品。

左右两则各高耸着一方诰封碑,高5.25米,宽1.76米,厚0.99米,堪称兴安县保存完好的最大最精致的诰封碑,其碑主人也是诰封级别最高的。碑下是巨型千年赑屃驮着,赑屃长1.52米,直径1.5米。两边浮雕刻着4条昂首的行龙,顶部是镂空浮雕一条大盘龙,朝下望着,栩栩如生,精美绝伦。碑的正面分别刻着清朝光绪皇帝给陈克昌与夫人程氏的册封制,分别诰封为通奉大夫和二品夫人,制文为翰林院庶吉士陈凤楼光绪十五年二月二十二日敬书。查《兴安县志》(2002年版)得知,陈凤楼光绪年间曾经两度任兴安县知县。陈凤楼,四川双流县人,清代光绪元年(1875)举人,光绪九年(1883年癸未科二甲41名)进士,历任广西兴安县知县、凌云县知县,署理泗城知府等。

墓后一道宽厚高大的石屏风,宏伟壮观,上面保存着完好的墓志铭和颂联等文字资料,是研究陈氏家族和晚清历史的重要文物。这道石屏风,也是兴安县目前发现的最大墓葬屏风。屏风之上,刻满了墓志铭等文字,史料十分丰富。涉及兴安县等地当时有名的人物多人,如署兴安县事陈展云,署理归顺直隶州学正邓锡俊,举人、保举知县秦镜蓉,副贡、试用教谕陆树藩,兴安县学杨超伦,六品衔、补用府经历、兴安县典史翟尚志,试用训导文汉,增生(与廪膳生员相对而言,称增广生员为增生)文若锦,曾孙陈直方等。这些人物与陈氏家族有着各种密切关系,如陈展云是“宗晚”,文汉、文若锦是“姻再晚”,秦镜蓉是“姻晚”,邓锡俊、陆树藩、杨超伦、翟尚志是“世再姪”等,就是宗亲关系、姻亲关系和朋友关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白石乡的水源头村秦家与漠川乡榜上村的陈家联姻,那就是门当户对,强强联合,实现了两大家族的双赢发展,创造了兴安县古民居建筑艺术和历史文化的辉煌一页!

在正中间的一方石碑上,刻着《诰赠通奉大夫陈先生暨德配夫人墓志铭》。陈克昌生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殁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享年65岁。他经商发家的时间应该为道光年间,鸦片战争之后。上面志载,其原配程氏生二子,长子陈玉麟,咸丰四年战死,有幼子陈秉彝;次子陈有裕,早殁。程氏年未三十而亡。继娶唐氏贤淑,家道大兴,经营二十载,富甲一方。唐氏墓葬在陈克昌夫妇大墓之后,规模很小,无封赠,可见封建等级之严。据碑文载,唐氏享年82岁。自陈秉彝之后,陈家子孙繁衍,至刻写此墓志铭之时,已经有子7人,孙5人。

据《归顺直隶州志》记载:邓锡俊,灌阳人,光绪年间州学正。归顺州,即今靖西县。

在郑锡俊的墓志铭两侧,还有四方“墓次”文,即陆树藩、秦镜蓉、文汉、文若锦写的文字。其中秦镜蓉是兴安县白石乡水源头村人,同治三年(1864)举人,保举知县,后诰授钦州知府。现录试用训导姻再晚文汉拜题的《诰赠通奉大夫陈太姻翁暨程太夫人墓次》如下:

平田吉壤自天开,青鸟仙人指示来。高插玉簪山缭绕,长连罗带水潆洄。桥南木古垂双荫,萱北当阴毓众材。试向乌泥江上望,云蒸霞蔚气佳哉。

九原永诀路迢迢,佳偶由来怨寂寥。何意穴同盟故日,竟如仙降会蓝桥。并头花放成千古,合抱枝连岂一朝。邀得龙幸频宠锡,灵魂应共拜当朝。

在六条石柱上面,分别刻有3副对联。兴安县事陈展云题的是“创业善居奇广辟胜鳞高封马鬃,传家贤启后荣膺凤诰庆衍冬斯”。陈展云,字砚皋,广东镇平县(今蕉岭县)人,光绪15年举人,曾经官至那马县知县,有《抗古堂诗集》传世。兴安县学杨超伦题的是“九重颁龙凤丝纶受天之祜,二美颂鸳鸯福禄发地之祥”;兴安典史翟尚志题的是“丹篆紫泥荣封二品,青山白石巩固千秋”。

屏风之上,还有“凤规宛在”“乾健”“坤柔”“□语”“琼玉”等词语,显得十分的庄重肃穆,传统的墓葬文化内涵深厚。

陈门程氏大牌坊,位于漠川桥头村委蒋家堰村,是陈克昌之孙陈鼎彝于光绪三十年冬月为其母程氏修建的贞节牌坊,为兴安县唯一现存完好的古牌坊,整座牌坊皆石料构筑,衔接精密,稳重牢固,布局和谐,雕刻艺术精湛,可谓兴安县不可多得的石质古牌坊建筑范例,它对于研究封建妇德,了解封建爱情、婚姻、家庭等都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牌坊上面保存着完整的建筑记录和题刻,历史文化信息丰富。它是当朝一品要员、与李鸿章等齐名的清朝九大封疆大吏之一的闽浙总督许应骙奏奉钦赐并为之题词与撰联。还有福建布政使周莲等官员拜颂的题联。如此多的大小官员题词撰联,实属少见。

修建这牌坊的陈鼎彝与修建大墓的陈秉彝相差了一个字,二者是什么关系呢?有人说是二个人,他们是堂兄弟关系,鼎彝是陈克昌兄弟之孙。而我认为,他们是一个人,陈秉彝字复堂,也许还有一个号,叫“鼎彝”,或者后来改字“鼎彝”。这有一个古碑作证。在长洲村委辖地土名“螃蟹现铗”,现存有陈鼎彝母亲、二品太夫人程氏与儿媳李氏(鼎彝妻子)的合墓,也是漠川比较大的石圈墓,两边护碑完好,墓志铭完整。一方诰封碑耸立墓前,是四品衔加四级云南试用通判陈鼎彝之妻的,为光绪二十五年六月二十八日孙沛霖书立。“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家有孝慈之范,美以相济,而成国崇褒锡之文,恩以并推而厚尔。李氏廼四品衔加四级云南试用通判陈鼎彝之妻,德可相夫,教能启后,一堂环珮,和音克著,其慈祥五夜织丝,内治聿昭,其柔顺兹以尔夫,克襄王事。封尔为夫人於戏,溥一体之荣,施鸾章贲采,同心于训迪,象服分光。诰命。”修建大墓是光绪十五至十九年,陈秉彝是四品衔加四级云南试用通判,至光绪二十五年树立李氏诰封碑,变成四品衔加四级云南试用通判陈鼎彝,再到光绪三十年花翎四品衔加四级福建军民府陈鼎彝奉建大牌坊,这历史轨迹无不在说明他们是一个人!

新闻推荐

锦绣、清风社区联合开展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党日活动

本报讯(通讯员关桂成邱林秀)为进一步提升社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广大党员的责任感、使命感,激励广大党员发挥先锋...

兴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兴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