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兴安县: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好学读好书
“现在条件好了,都想让孩子接受好的教育,过去租房到城里陪孩子读书,现在孩子在家门口就能接受高质量的教育了……”这是兴安县一位学生家长对近年来兴安县教学质量发出的由衷感慨。初冬时节,记者深入兴安县部分乡镇学校,处处看到的不仅是山清水秀的景色,更深深感受到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给乡镇学校带来的巨大变化。
近年来,兴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兴安教育发展,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摆上重要议事议程,以“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升级教育装备,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完成了一次破茧成蝶的蜕变。目前,全县共有义务教育学校123所,其中普通初中10所,高完中1所,完全小学28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教学点83个,教学班716个,义务教育阶段学生31339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职工1924人。
建好校每所学校都是“重点”
从一间屋子一块板,一张桌前站一年,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开嘴说一天,到如今一幢幢学校高楼拔地而起,犹如一颗颗璀璨明珠,镶嵌在兴安大地,成为全县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2018年教师节,县礼堂座无虚席,兴安县四家班子所有领导和全县的各部门主要领导、教师代表齐聚这里,为教育出谋划策,该县县委书记黄洪斌“砸锅卖铁,也要搞好教育,让孩子们读好书!”的话语,激起阵阵掌声,掀起了全县全力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热潮,教育优先发展的各项工作随之展开。
严关镇中心小学也发生了巨变。推进“义均”工作以来,严关镇中心小学硬化了学校操场,建成了200米的环形塑胶跑道,修建了1350平方米的逸夫综合楼、一栋1310平方米的教学楼、两栋学生宿舍楼(一栋728平方米、一栋697平方米)、一栋480平方米的教师公租房及600平方米的食堂。学校建有图书室、阅览室、少先队科技活动室、仪器室、体育器材室,电脑室、实验室、舞蹈室、美术室等专用功能室,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在湘漓镇力头中心小学的计算机室里,记者看到孩子们正在上计算机课,同学们都很认真地使用着电脑,按照老师的指导,正在用电脑软件设计图片、打字等,看着学生们认真地上课,享受着与城里孩子同等的教育资源,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湘漓镇力头中心小学学生蒋思淋高兴地说:“作为农村学校的学生,能和城市的学生一样上信息课,我感到很幸福。”
近年来,力头中心小学办学条件不断升级,校园面貌焕然一新,教学、办公、生活、运动、文化等功能区区分明确、布局合理,取得这些成果离不开上级领导的关心以及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美术室管理员李荣华老师,从最初来到学校,对“义均”教育要求不是很懂,到现在成为学校“义均”工作的中坚力量,这一过程中她付出了很多。
“自从音乐室和美术室建成以后,学生就能正常地上音乐课和美术课,他们兴趣也提高了,作为一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线教师,我深切地感受到,教育应该对每个孩子都是平等的。”李荣华高兴地说道。
正是有像李荣华一样的老师,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如今该校除了美术室,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体育室等功能室也陆续建立了起来。老师发现学生更喜欢到功能室上课、借书、学画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艺术的兴趣也浓厚了。
湘漓镇力头中心小学校长赵伟说,乘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东风,校容校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家长非常放心把学生放在我们学校,因为这里的教学设施跟县城是一样的。
漠川乡长洲中心小学属于偏远乡村小学,今年9月份搬进了新的教学楼,学生们现在提起学校还乐得合不拢嘴。“以往的教学楼破旧不堪,更不要奢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以往的宿舍潮湿昏暗拥挤,现在是8人一间,单人单床;以前吃饭都是随便找个地方蹲着吃,现在有了餐厅、餐桌,可以舒舒服服地坐下来慢慢吃了……这些是我们做梦都没有想到的。”
自2014年以来,该县共投入3.79亿元,大力实施义务教育“无差别”式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了兴安县第三小学;修建了56栋教辅用房和21栋学校教师周转房;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76栋校舍进行维修改造和校园场地硬化;更换农村学校课桌椅7000套;改造功能室82间;升级改造了21所学校的监控设施;购置交互式多媒体电教设备585套;创建信息化达标学校5所、精品录播室7间;采购图书61.8万册;购买教学仪器19870种;装备计算机教室41间,高标准配齐了实验设备及交互式智能平板一体机,实现了优质资源班班通、实验教学和图书借阅信息化管理。该县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资源配置实现基本均衡。
上好学每个学生都是“宠儿”
近年来,兴安县坚持走教育公平之路,关注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全方位多途径致力于全县教育公平发展的良好格局。实施“孤儿爱心工程”,孤儿不“孤”。该县2006年起实施孤儿爱心工程,全县适龄孤儿分别就读于柘园小学和兴安镇初级中学,生活补助由县财政统一拨付。县财政设立“孤儿爱心工程专户”,2015年起“孤儿爱心工程”学生生活补助标准由每月200元,提高至小学生每生350元/月,初中生每生400元/月,这些孩子在集体的关爱中享受着一样的阳光和温暖。
关爱留守儿童,创建“儿童家园”。实行留守学生“一人一案”登记制度,开展爱心妈妈结对帮扶活动。2015年来,共发动1230人兼任“爱心妈妈”;创建“儿童家园”55所,涵盖全县10个乡镇55个行政村;开通了12338维权热线,为留守儿童家长和亲人反映各类问题提供法律咨询与帮助。
聚焦精准资助,助力贫困学生。2015年以来,该县共发放义务教育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2806.9万元,确保不让任何一个孩子因贫困而失学。关注随迁子女,解决入学需求。对凡符合条件的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全部就近安排在公办学校;创办特教学校,保障教育公平。采取“特殊学校、随班就读、送教上门”三种形式,保障每一个残疾儿童平等接受教育。
育好苗全面发展培育“新人”
教育的根本是育人,兴安县不断探索“育人之法”,全方位多途径寻求教育的内涵发展之路。
文化育人,彰显特色。拓宽育人渠道,丰富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一校一品”的办学特色:县一小的国学文化、县二小的灵渠文化、界首镇小的红色文化、华江中心小学的瑶乡文化、溶江二小的“以艺辅德”、严关中心小学的古韵严关……彰显着文化育人、环境育人的无穷魅力,促进着学校的内涵发展。
素质教育,全面发展。校园内,阳光体育常抓不懈,文体活动蓬勃开展:经典诵读、汉字书写大赛、学生篮球赛、校园文化艺术节、戏曲进校园、科普进校园等活动,丰富了学生的第二课堂,促进着学生的全面发展。
注重教研,打造精品。教学开放周、中青年教师优质课展示、教学技能大赛、送教下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等教学活动,打造出一个又一个精品课堂……2016年以来,该县“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共荣获教育部级优质课8节、省级优质课38节、市级优质课181节,获得优秀组织奖9项;参加各类课堂教学比赛和教学技能大赛共获得自治区级奖项41人次,市级奖项79人次,在全市县区中名列前茅,成绩喜人,全县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中考成绩逐年提升。
今朝花灿烂,蓄势待明天。面对新形势、新机遇,“千年名镇,魅力兴安”正以更加执着的信念和追求,勇于担当的气魄和豪情,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教育改革发展的征途上,伴随时代的旋律,奏响更加华美的篇章。
记者庄盈通讯员付秋红张锦艳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孙敏通讯员钟君丽)11月10日,由九三学社桂林市委会与桂林医学会、兴安县政协、兴安县委统战部联合主办,桂林医学...
兴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兴安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