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指纹锁定嫌犯15年前悬案告破
一枚在现场提取的指纹,在15年后让一起杀人案真相大白。
2003年7月,在兴安县城发生一起恶性杀人案,民警勘察现场后提取到一枚“可疑指纹”,但现场没有目击证人,指纹比对也没有成功,破案陷入僵局,案件成了悬案。
就在今年9月,这枚“可疑指纹”却最终帮助民警锁定了凶手,民警随即在江西省内将潜逃15年的嫌犯抓获归案。昨天,记者从兴安县公安局了解到该案详情。
●15年前的悬案
据民警介绍,案发时间是2003年7月20日下午,正值暑假;而案发地点是死者唐女士家果园旁边的住房内;报警人则是唐女士在外办事刚刚回家的丈夫。
而民警赶到现场时,唐女士已经死亡,身上有锐器伤30余处,室内有大面积血迹和被翻动过的痕迹,一家人悲痛不已。唐女士丈夫告诉民警,下午自己出去办事,没想到刚回家就看到让人悲伤的一幕……
而民警勘察后发现,除了锐器伤外,死者身上还有被侵犯的痕迹,背上还有烧伤。因案情恶劣,兴安县公安局立即将此案列为重大刑事案件侦查,并提取到一枚“可疑指纹”。
民警介绍,“可疑指纹”并非唐女士家人的,而这间住房是用来看守果园的,平时除了唐女士一家人住在这里之外,一般也没有外人造访,那么这枚指纹很可能就是杀人凶手的。
然而,就在民警以这枚指纹作为案件“突破口”时,却发现系统并没有这枚指纹的录入信息,加上事发地点没有监控、目击者,案件侦破陷入僵局,案件也成为一桩悬案。
●“可疑指纹”现身他乡
2003年至今,兴安县公安局的侦查人员换了一批又一批,但对本案的侦查却始终没有放弃。2007年5月,随着指纹技术的完善,兴安县公安局将悬案中提取的指纹放到全国联网的警方指纹库,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梳理排查。
直到今年2月8日,这枚“可疑指纹”终于再次现身———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技术中队,在一次派出所采集指纹时,采集到一名叫张某,在县城打工人员的指纹。而经过比对,张某的指纹竟与“2003年广西兴安县唐女士被杀案”的一枚现场指纹完全一致。
张某是否就是15年前杀害唐女士的凶手呢?
为了搞清真相,今年3月7日,安远县公安局民警经过周密部署将张某成功抓获。兴安县公安局民警得知消息后,立即派人赶赴安远县完成交接,今年3月8日嫌犯张某被押回兴安县。张某被押回兴安后,很快就供述了自己15年前杀害唐女士的犯罪事实。
●偷西瓜惹出命案
随着张某的认罪,这桩15年悬案最终水落石出。
2003年7月20日下午,张某当时放暑假在家。因天气热,他就到唐女士果园的西瓜地里去偷西瓜。唐女士发现后,将张某抓到果园旁的住房内,并称要报警,还要让张某父母来领。
张某害怕此事传出,为阻止唐女士报警,便掏出随身携带的匕首朝唐女士的肚子上捅了一刀。之后,为了不让唐女士呼救,张某又多次捅刺唐女士。最后,失去理智的张某还对已经受伤的唐女士继续施暴,最终造成唐女士死亡。
在确认唐女士死亡后,为了扰乱公安侦查视线,张某把床上物品搞乱,把挂在墙上及柜子里的衣服扯下来扔在地上,伪造抢劫杀人的假象后慌张逃离现场。
之后,为防止被抓,张某选择辍学外出打工,并先后去过钦州、东莞、南宁、深圳等地,但每个地方都不敢待久。
“现在解脱了。”张某谈起畏罪潜逃的情景,悔恨地说,“15年来,整日提心吊胆生活,从没过过一天安稳日子。”
9月18日,桂林市检察院以故意杀人罪、强奸罪向桂林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严惩。
记者陆鑫通讯员吴创宁
新闻推荐
本报兴安讯(记者/李春生)9月8日,兴安县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项目竣工投产。据悉,这是桂林市首个利用此项技术处置...
兴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兴安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