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县:加快农业发展 为农民谋福利

桂林晚报 2018-08-03 12:44 大字

连片的葡萄大棚蔚为壮观,葡萄架上挂满了晶莹剔透的果实,村民们在果园里忙着采摘……眼下,有“中国南方吐鲁番”之称的兴安县15万亩葡萄正丰收。这是兴安县发展高质量农业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兴安县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强农惠农政策,紧紧围绕“三个兴安”发展思路,做强做大兴安县特色优势农业主导产业,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实现农业稳定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特色农业促效益增长

当下,正是溶江葡萄上市的时候,在溶江镇莲塘村委黄茅岭村的葡萄园里,记者看到一串串乌黑的夏黑葡萄整齐地挂在葡萄架上。村民老张一家正在忙着收葡萄,采摘、修剪、装箱、过秤、上车,忙得团团转,脸上洋溢着止不住的笑容。老张说:“今年葡萄的品质比去年还好,又甜又脆,亩产在四千斤左右,亩产收入万元以上。”每到葡萄成熟的季节,老张一家人都是天不亮就开始到葡萄园里忙碌,老人帮着修剪,小朋友则帮忙运输,一家人共享丰收的喜悦时刻。

“今年多亏了政府为我们请来的农业技术专家指导。”老张说。今年以来,兴安县农业局组建的葡萄技术攻关小组建立了2个10亩阳光玫瑰葡萄高标准棚式栽培和限根栽培示范基地、1个100亩连片葡萄根瘤蚜防控试验示范基地、1个3亩砧木繁育基地,邀请区内外科研院所专家开展了一系列葡萄根瘤蚜药效试验,初步制订出一套适合该县的防控方案。正因为如此,今年葡萄有了大丰收。

溶江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全镇7.8万亩葡萄预计产量能达到11.5万吨,与去年持平,但品质比去年好,目前夏黑、京亚等已开园上市,批发价每公斤约8元,单价比去年约提高0.8元。预计今年全镇葡萄总产值约7.5亿元,比去年提高0.3亿元,农民人均收入提高600元。

兴安县过去不产葡萄,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引进种植,目前已经发展为广西最大的葡萄产区,各类品种的优质葡萄销往四面八方。“中国南方吐鲁番”的名气越来越大,果农得到的实惠也越来越多。

兴安县葡萄产业是该县发展特色农业,增产增效的一个典型。近年来,该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特色农业为突破口,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聚焦农产品品牌建设、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心任务,持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积极培育和推进葡萄、玉米、柑橘、草莓、蔬菜瓜果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益。据该县统计,上半年,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4亿元,同比增长3.6%;实现农业增加值6.94亿元,同比增长3.5%;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73元,同比增长9.2%。

截至目前,该县农业生产各项指标完成过半,完成粮食播种面积32.3万亩,占目标任务的63.2%;完成水果改扩种2万亩,总面积达到32.8万亩,占目标任务的102.5%;完成蔬菜种植14.2万亩,占目标任务的60.4%。

“农旅结合”带动百姓致富

兴安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农旅结合”实现农民增产增收,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

灵渠是兴安县的旅游品牌,既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又兼具自然生态之美。近年来,该县沿灵渠建成了近30公里的绿道,同时加强绿道沿线村落的生态建设,逐步建成了一座座“村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美丽新农村。

“农旅结合”的发展模式,已成为村民致富的又一法宝。

“一是通过乡村旅游发展‘体验农业\’,开办开心农场、家庭农场等特色鲜明项目;二是按照‘村民入股、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思路,成立合作社经营驿站;三是村内年轻人从‘走出去\’转变为‘飞回来\’,通过互联网将自家的葡萄、草莓、蓝莓等销往全国。”严关镇相关工作人员说,得益于“农旅结合”的发展模式,今年上半年,严关镇的江西坪村游客总量已突破30000人次,旅游创收110万元以上。

今年57岁的郑康和是土生土长的江西坪村人,年轻时在广东务工,2003年返回家乡。如今,村子里开发搞旅游,他和家人开起了农家乐。

“刚回来那会儿,除了务农,闲余时间就出去给人打零工贴补家用,一月下来也赚不了几个钱。现在好了,在自己家就能赚钱了,一个月轻轻松松就能赚到七千多块钱。”郑康和告诉记者。

湘江源头的第一镇高尚镇是粮食生产大镇。兴安县农业局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因地制宜种植优质高产水稻,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对现有的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优化,利用冬闲田,在镇上两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上种植大量播种油菜,吸引游客前来,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

尝到了“农旅结合”甜头的高尚镇竹园自然村种植大户谭常权说,每年春季有油菜作为有机肥还田,水稻产量每亩可达1200斤至1400斤。水稻收割之后,村民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采用集中育苗、免耕技术种植甜玉米,亩产3000斤以上,价格好的话每亩可收入6000元左右。玉米秸秆销售给青储饲料加工厂,每亩可增收300至500元。加上还有农家乐的收入作为补充,村民收入比以前高多了。

据悉,去年以来,兴安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直接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据该县统计,2017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699.0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9.1%,实现旅游总收入77.74亿元,同比增长47.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11元,同比增长9.1%。

打造美丽乡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近日,记者走进兴安县高尚镇西河村村民郭太文家的厨房,里面煤气灶、抽油烟机、消毒柜、橱柜一应俱全。“厨房改造好后,墙壁再也不会被烟熏黑了。”郭太文告诉记者,政府鼓励村民改厨改厕改圈,还给补贴,“我们自己住着舒服,当然愿意去做。”

从去年开始,兴安县全面推动农村厨房、厕所、畜禽圈舍的标准化建设和提质升级。目前10个乡镇、107个村委、515个自然村已完成农村“三改”1万多户,每户都得到了3000元补贴。

过去人们说,农村脏,最脏就是厕所。可是,郭太文家的厕所一点异味也没有。他家厕所安装了排风扇,地面、墙壁都贴着瓷砖,便池也是水冲式蹲坑,非常干净整洁。

“厨房加上卫生间改造,一共花了1.7万元,但我觉得这钱花得值。”他说,大小便通过污水管进入村里集中修建的沼液池,不仅消除了异味,产生的沼液还可以浇地肥田,节能环保。

夕阳西下,炊烟袅袅,曾是农村生活的生动写照。如今,兴安农村的厨房兴起了一场变革,居民大多用上了煤气或电磁炉,房前屋后的柴火堆也消失了。为了方便村民“三改”,该县成立由村民代表组成的工作队,统一设计,统一购料,统一施工,不仅加快了改造效率,也让村民大大节省开支。

“农民经济承受能力不一,‘三改\’不能搞一刀切。”兴安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县将改造类型分为经济型、标准型和舒适型三类,由农户自主选择。对补助资金的标准、发放程序等信息及时公开。一些经济暂时困难、改造意愿又比较强烈的贫困户,则由工作队先行垫资垫料,帮其完成“三改”,待验收合格后再从补助资金中抵扣改造费用。

“一开始,有村民存在观望心理,不知道要怎么改,改后有什么好处。”严关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镇党员干部、村委会干部带头在家中打造样板厨房和厕所,并让村民实地参观。看过了,体验了,村民们信服了,“三改”积极性大为提高。

“三改”工程是兴安村容村貌环境综合整治、绿化美化及文明卫生村屯创建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兴安在广袤的农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活动,很多乡村都开始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有益尝试。

兴安县的黄毛坝村,通过整体村落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美丽的村落、漂亮的房屋、干净的村道让人耳目一新、心生向往,郁郁葱葱、干净整洁的村落引来游客一茬又一茬。

经过改造,一个个更加靓丽更富特色的新农村像雨后春笋般涌现,村民的生活更加有滋味了。

记者庄盈

通讯员付秋红

新闻推荐

不忘医者初心 牢记健康使命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7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2周年,7月21日,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门急诊社区支部、内科三支部、医技二支部赴...

兴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兴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