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三改”让学校食堂大变样

广西日报 2018-07-30 12:45 大字

本报记者奚振海通讯员陈君

放假了,校园里一片宁静。但兴安县第一小学、湘漓镇初中的食堂里却是忙碌的景象,这里正在进行着格局改造和设施设备的更新。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的食堂,是食品安全风险的易发、高发领域。当前,我区各级各地食药监管部门通过示范化建设,使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得以整体提升。

“学校食堂就餐人数多,易发生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历来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难点。我区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校食堂普遍基础差、底子薄,在不能推倒重来、全面新建的情况下,推动其升级改造是大势所趋。”自治区食药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前我区共有学校食堂2.5万余家,托幼机构食堂1.2万余家。学校老旧食堂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三个:功能设备不完善、设施老旧、管理混乱。

“针对这三大问题,我们实施了‘三改\’工程。”兴安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刘志谋说。“三改”,即一改功能布局:将不符合生进熟出原则、不能有效防止食物交叉污染的学校食堂,以拆墙打洞的方式进行改造,重新规划布局流程;二改设备设施:实现工具设备不锈钢化,隔墙柴火灶改成天燃气灶或使用电能;三改监督管理方式:制定完善管理制度并加以落实,通过推进色标管理、明厨亮灶、量化分级、口罩工程等多种举措,规范从业人员的操作行为。

完成“三改”的老旧食堂,样貌大变化,看上去赏心悦目。记者在兴安县二中看到,食堂实现了人员与食材分流进出,各类采购员制度、索证与验收管理制度等各种食堂管理的相关规范一目了然。所有食材都分类存放,粮油副食调味品有专门的储存间,食材按生料、半成品、蔬菜等分别存放于不同的冰箱。进入食堂操作区,记者有两个明显的感受,一是地板干爽,完全没有油渍,不用踮着脚小心翼翼地走路;二是空气不潮闷,完全没有油烟感。

食堂切配工宋运莲对记者说,现在肉菜、蔬菜分开洗,切配使用不同的刀具和砧板,从配送到端上售卖台,全程不走回头路,感觉科学了很多。厨师阳玉珍说,现在厨房地面总是干燥的,炒菜不用穿水鞋了,再也不见蟑螂害虫爬。

目前,兴安县已完成“三改”工程45家。“三改”后的学校食堂流程布局合理,从业人员操作规范,环境干净整洁,物品摆放有序,各类记录台账规范,食品安全质量水平进一步得到提升。这个暑假正在实施改造的有16所学校、托幼机构。

新闻推荐

桂林市持续推进道路交通安全专项行动要求进一步强化客货运输隐患整治

本报讯(记者陈娟)7月22日,记者从全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会议获悉,今年以来,桂林市安全生产工作整体形势向好,但交通安全事故...

兴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兴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