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农村建了“社区”之后

桂林日报 2018-05-07 12:44 大字

通过“小菜园工程”,村民们房前屋后变得干净整齐。

村民们带着孩子在新装的滑滑梯上玩耍。

村里建了综合服务中心,方便 群 众 办事。

房屋外立面改造和整体规划让村里环境焕然一新。

参天的古树郁郁葱葱,翠绿的竹林通向小公园,一座座新建的楼房错落有致,干净整洁的道路旁是篱笆围起来的一个个精致的菜园和花园;村前的小广场上,村民们在乘凉、聊天,一旁的空地上,健身器材一应俱全,孩子们在滑滑梯旁嬉戏玩耍;村口金融点、便利店、快递点、停车场一应俱全,居民办事就到村里的“居委会”……这是记者在兴安县溶江镇莲塘村走访时见到的场景。如果不是村口“莲塘村”几个大字,让人难以相信这居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小村庄。

2015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此后,全国各地便开展了创新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作为第一批自治区级农村社区建设示范点,经过2年的建设,兴安县莲塘村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农村建成社区之后,村民们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农村社区示范点能否为解决当前空心村、留守村现象提供借鉴和经验?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调查。

□本报记者秦紫霞

农村社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上午的阳光和煦温暖,今年66岁的庄荣福正带着三岁的孙女在莲塘村前的小广场玩耍。孩子很爱玩滑滑梯,咯咯的笑声逗得庄荣福也开心不已。“我们以前就想到城里去,过上城里人的生活。现在生活条件改善了,我们家的厨房、卫生间也装修得敞亮,无线网、电视、手机我们也都有了。最重要的是搞了社区建设后,村里生活、办事都方便,我愿意在家里呆着。”庄荣福笑着告诉记者。

在庄荣福散步的村前小广场,刻着庄氏族戒的文化墙非常醒目。广场的一侧还配有居民健身器材,俨然像个城里的小区。“这叫古树坪广场,我们老人平时就在这跳舞,村里的文艺队也在这里排练节目。市里面还在这里举行过大型演出呢。”正在健身的村民庄作红告诉记者,广场对面还专门修建了老人娱乐室和儿童家园,儿童家园里面配备了报纸、图书、书架、桌椅和智力玩具,每周都会定期开放,9名志愿者爱心妈妈组成的服务队还会定期前来开展活动,很受孩子们欢迎。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兴安县溶江镇莲塘村建于明朝年间,周围有5个相互连通的池塘,自然风景宜人。全村82户,总人口385人,因种植葡萄而有着“广西葡萄村”的美誉。2016年开始,随着农村社区建设试点不断深入,这个小村庄的整体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最大的变化有两个,一个是硬件设施增加了,另一个就是生活便利了。比如,村口我们修建了专门的停车场,车辆统一停放,村口有银行网点、有邮政点,还有杂货铺,村民们取钱、邮寄和收发包裹或者购买生活日用品,步行不到十分钟就可以到达,再不用骑着车跑到村外去办了。”莲塘村委委员庄代鸽一边介绍着村里的变化,一边领着记者来到莲塘村综合服务中心。记者发现,在这个两层小楼的综合服务中心里,党代表工作室、居民议事室(党员活动室)、综合调解室、法律顾问室、警务室、图书阅览室一应俱全,二楼的服务大厅里设置了党建服务、社会保障、民政事务、卫生计生、综合管理、法律管理、法律服务、文体教育等服务窗口。电视、电扇、饮用水等便民服务设施配备齐全,墙上还贴有免费WiFi密码,供来办事的村民使用。两个社区值班干部正在为村民办理业务。“我们要求每天都有值班干部来值班,确保方便村民们办事和咨询。”值班干部唐本好说道。

除了硬件配备之外,对于村民们家门前的菜地和养鸡等情况,村里也进行了统一规划和管理。“这是我们的小菜园工程。”村民庄永秋正在菜园里摘蔬菜,准备做午饭。他告诉记者,在农村家家户户都有在自家门前种些花草、蔬菜的习惯。村里进行社区建设改造时,对每家门前的绿地进行了规划,并利用竹篱笆、树桩、鹅卵石等本地自然资源,在房前屋后建起了“微果园、微菜园、微花园”;并用围栏围住,上面标注上谁家的菜园,主要种植的是什么菜。养鸡种菜都在菜园里,一来可以起到观赏的作用,二来便于实行责任制,每家管好自己的小菜园,不能随意超出菜园种养。随着“小菜园工程”的开展,村容村貌也焕然一新。“村里环境变了样,日常生活都在村里搞定,这样的日子越过越舒心。”庄代鸽笑呵呵地说。

农村社区建设的“试验模式”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农村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人口结构加剧变化,农村留守渐渐凸显,村庄空心化现象有所增加。与此同时,农村居民收入增加,服务需求更加多样,而传统农村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已渐渐无法适应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农村社区一词开始进入公众的视野。

“农村社区建设,就是要把各种资源集中在自然村里,群众不出村就能把所有的事办好。”兴安县民政办主任候华生告诉记者,这个目标实际操作起来却并不容易。候华生介绍,2016年,兴安县申报的第一批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有界首镇百里村、兴安镇柘园村、严关镇杉树村、溶江镇莲塘村、湘漓镇龙禾村等5个,每个试点的情况不同,基础条件也不同,他们只能因地制宜地尝试。

“这个村有很好的自然条件,灵渠就在不远处,还有天然的小公园和小广场,村民们也比较配合,我们决定从莲塘村开始突破。”候华生说,莲塘村的社区建设是从改厨改厕改圈“三改”试点开始的。“我们结合正在轰轰烈烈开展的‘三改\’工程,先让村民们享受到建设带来的好处,再进行农村社区建设时,村民的配合意愿就很高了。”兴安县民政局相关工作人员说道。

2016年8月,莲塘村“三改”工程开始动工。在此期间,兴安县还重点对该村的“两线四点”(进村主道、环村巷道,古树林休闲广场、荷花池、竹林等)进行美化、亮化、绿化,完善了村里的基础配套设施,并在村口新建了长廊,对30户村民房屋外立面进行了改造,让村民们切切实实感受到了改造带来的好处。“从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面,房前屋后都整齐一致,垃圾集中处理,我觉得挺好。”村民吴阿姨说起变化,高兴得咧嘴一笑。得到了村民认可后,在施行“小菜园工程”时,村民们纷纷表示配合,小菜园工程得以顺利进行。在此基础上,该村通过流转土地,新建了竹林小道及休闲亭和停车场,添置了体育健身器材及环卫设施,村里整体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变;还完善便民服务中心的农村就业、社保、教育、卫生、文体、法律等六项职能,实现了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农民群众办事不出村的目标,农村社区雏形基本形成。

据介绍,下一步,莲塘村将根据村庄整体规划,依托灵渠和休闲绿道精品旅游路线,打造集葡萄规模种植和农家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示范村,进一步解放留守劳动力,促进农村社区建设长效发展。

“莲塘村的成功经验给了我们很大的动力。在推进社区服务场所标准化建设中,我们在强调统一规范的同时,更注重兼顾具体情况,突出自身特点,确保外在形式与品牌特色高度融合。”兴安县民政局局长张旎告诉记者,兴安县2016年申报的第一批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的界首镇百里村、兴安镇柘园村、严关镇杉树村、溶江镇莲塘村、湘漓镇龙禾村等,已全部获得自治区级示范点称号。示范点的农村社区村村建有球场、戏台,村村都通水泥路,村村都有自来水,户户厕所洁净卫生,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的生活。

在此基础上,2017年,兴安县申报了第二批市级农村社区建设试点,试点社区有兴安镇冠山村、道冠村、粉洞村、源江村,湘漓镇阳安村,界首镇兴田村,高尚镇江东村,溶江镇廖家村和崔家乡长冲村等9个村。经过因地制宜建设,已取得了一定成效。“兴安镇冠山村、道冠村都是近城村,村内都建有三层办公大楼,面积达一千多平米,利用地域优势,建有商店、银行、学校、市场等。界首镇兴田村成立了柑桔产业专业合作社,建设柑桔示范园。到目前兴田村共种植柑桔达16000多亩,每年吸引游客近万人,成为群众的一项主要经济来源。”张旎说。

探索:农村社区建设长效发展之路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早在2006年,我国不少地区就已经开始探索农村社区建设,但成效一直褒贬不一。2015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以创新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意见》印发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许多农村探索出了村社合一、企业带动、移民搬迁、联村建社等模式。

但记者了解到,由于农村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以城镇化理念改造农村,以公共服务社会化覆盖农村为目标的农村社区建设也存在着一些矛盾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不少农村基层工作者向记者表示,由于群众对农村社区建设态度不一,推进难度较大。多位基层干部表示,一些农村社区的相关配套尤其是人员的配备,距离真正的社区还有不小的差距,社区建设的长效管理还待增强。“比如,社区服务中心需要配备社区工作人员值班,但目前真正专职的人员并不多。这些建设好的设施长效维护的问题、村民之间思想观念的转变等等均需要解决。”在采访中,一位村干部告诉记者,由于试点工作还处在不断推进阶段,目前农村社区工作人员的任用、考核奖励机制尚未形成,对于农村社区试点建设的长效管理体制也未建立,如何提升社区规范化管理水平,还需要时间的考验。

此外,不少村民和村干部也对农村社区建设的长效管理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村里环境是变好了,但城里的社区和小区有专人维护,我们的环境怎么保证?”村民黄秀华说出了不少村民的想法。在采访中,也有少部分居民表示,对社区按统一标准规划并不适应,希望多些“自主空间”。更有一部分村民认为,要让农村社区建设真正出实效,根本还是离不开村里的产业支持和发展。“如今,村里很多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留下来的大多是老人小孩,空心化严重。吸引年轻人回到村里,并解决闲置劳动力的问题,才是真正的发展之路。”村民唐永福表示。

广西师范大学社会与法学专业的李教授表示,桂林市的农村社区建设目前处于试点阶段。试点地区应从各地实际出发,加快探索符合发展实际的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机制,参照城市社区工作经验,完善农村社区的相关功能,实行管理职能和公共服务重心下移。应坚持将农村社区建设列入新农村建设总体布局,可尝试鼓励志愿者、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社区义务担任一定时期的社区工作者。政府应鼓励和引导教育、卫生、科技等部门对农村实行人才对口支援,提高社区工作者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构建有利于农村和谐稳定的社会管理机制,促进农村社区建设的深入发展。

(本文图片由记者秦紫霞、通讯员唐凤华摄)

新闻推荐

27城市签署会宁共同宣言

会宁红色旅游文化节晚会现场通讯员朱晓红摄兰州晚报讯(通讯员王瑞记者王万盈)5月5日,长征沿线红色旅游城市联盟成立大会暨第七届甘肃·会宁红色旅游文化节开幕。来自江西瑞金、广西兴安、广东南雄、...

兴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兴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