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神奇的华江瑶族反面绣

桂林晚报 2017-12-11 14:59 大字

一块成型的华江瑶绣精美异常。

华江瑶族刺绣现场。

■杨迪忠文/摄

在华南第一峰猫儿山脚下,有兴安县唯一的少数民族乡华江瑶族乡。这里的瑶族风情丰富浓郁、神秘独特,这里的民间艺术奇异古朴、绚丽多彩,吸引着众多的山外人神往。

笔者多年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收集整理工作,曾经多次深入华江瑶寨了解和整理其反面刺绣的历史和现状。近年,华江瑶族反面刺绣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日前,为将其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作准备,笔者与相关部门又前往华江千祥村委瓦窑面村,对反面刺绣这一华江瑶族独门百年技艺进行进一步挖掘和整理。

刺绣是瑶族姑娘都学的一门手工艺

来到木构寨门,只见门上书刻“瓦窑面军田头”几个大字,门旁一巨石上镌刻“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红色字样,这是前几年国家民委投资建设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一条小溪从村中潺潺蜿蜒流出,在村头修建了一座小型木构风雨桥,左转过桥就是瓦窑面村,直走不过桥就是军田头村。

瓦窑面村不大,有冯、赵两姓,一百多人,是明清时期从湖南迁移至资源再到华江瓦窑面定居的。瓦窑面村原来是典型的华江过山瑶族村寨,民居全部是一层的木架结构人字顶瓦房,一进三间布局,堂屋为独特的敞开式,无大门,彰显出过山瑶豁达的胸襟和淳朴的民风。现在,村里已经修建了一座座钢筋混凝土新楼房,每座房屋的墙上,都装饰着过山瑶族的原始图腾“八角”图案,引人注目。木构旧民居还有几座,显示出古风古韵。

我们来到了邓正姣的家,一座老木屋,她已经打好了华江油茶,十分热情地招呼大家喝茶。金灿灿的米花和锅巴,绿油油的碎葱花,香喷喷的华江油茶,大家一连喝了几碗,都说特别好喝,特别香脆,特别有色香味的诱惑力!

邓正姣1949年6月出生在华江锐伟江头村,瑶族,高小文化,今年68岁。10来岁的时候,她就跟所有的瑶族女孩一样,从母亲那里领到了黑布、彩色绒线及针,或围在母亲身边,或聚在刺绣的姑娘群中,开始学习瑶族刺绣。“刺绣是我们瑶族姑娘从小就要学习的传统手工艺。”邓正姣说,我们这里还流传着“阿妹爱绣花,不会绣花找不到婆家”的俗语。女红成为衡量一个女孩是否优秀的基本标准。也正是因为她心灵手巧,刺绣绣得好,人也漂亮,她才被瓦窑面帅气的瑶哥冯荣炳一见钟情。

嫁到瓦窑面后,邓正姣一边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一边坚持刺绣和传承,这一绣就是近60年。一开始是给自己绣,为家人绣,后来村民觉得她绣的图案特别漂亮,就有越来越多的人找她绣,向她学习技巧。各种头巾、布袋、婚服、香包,以及近几年的旅游工艺品等等,样样都可以绣,绣品很多。她不仅开展刺绣和传习活动,还收集了一些生活中传承下来的刺绣用品,如龙脊银线、新娘帽、瑶王印、披肩等,一些物品非常罕见,是华江瑶族服饰文化的历史见证和珍贵标本。

2005年以来,邓正姣先后多次参与了中央电视台中国十大魅力名镇华江瑶族刺绣与服饰展示,桂林市和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等。2013年,她被确定为桂林市级华江瑶族刺绣传承人。2017年6月,她又带着华江瑶族刺绣技艺代表桂林市参与了广西“中国文化与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获得好评。

华江瑶绣工艺独具一格

华江瑶族反面刺绣以大红或深红的绒线为主调,再以黄、白、绿、蓝、粉红丝线作镶边,与底布靛蓝的色彩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衣裙、布袋、背带的装饰异常精美鲜艳,其反面刺绣的方法和技艺堪称中国刺绣技艺的一绝。通过叠加、去减等方法,华江瑶绣可变换出如日、月、山、河等自然景象,鱼纹、牛角纹、龙角花纹、松树纹、马头纹、小鸟纹等动物形象,以及象征王权的盘王印等图案。在针法上,瑶绣都是由45度对角线、90度垂直线和180度的平行线等三种基本线条组织变化而来,从不用弧线。

据华江文化站原站长赵春梅介绍,华江瑶绣之所以能够入选桂林市和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主要原因在于华江瑶绣的工艺独具一格。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特点,其中之一就是刺绣不用画底稿,基本都是依着布纹绣出一个个方格,再在方格中绣出各不相同的图形组合。还有一绝是,华江瑶族刺绣都是从反面绣,不看正面。这种独具风格的刺绣工艺,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变化和许多瑶族妇女的经验积累,才逐步定型。

不画底稿能绣什么呢?“通常是看见什么绣什么,让大自然入绣。”赵春梅说。她拿起桌上的一块绣品,饶有兴致地向我们解释上面绣的图案,如蝴蝶、八角、盘王印等等。在千百年的迁徙过程中,瑶族人民把他们的日常生活记载在了瑶绣上,看见一条河,就绣一条河,看见一只小鸟,就把小鸟绣进去。可以说,瑶绣藏着华江瑶族人民千百年以来的传说、故事、民俗和生产生活历史,也收藏着他们的生存与发展环境,是解读民族历史与文化的活化石。

传说,瑶族人民的祖先曾经为了躲避官兵追捕,躲到山洞中时,蜘蛛恰好在洞口结了网。“官兵以为洞里无人,祖先们才躲过一劫。所以说蜘蛛算是我们的救命恩人,为了纪念它的恩情,我们就把蜘蛛网的形状绣了进去。”赵春梅说。每到瑶族人民的重大节日,比如“盘王节”,瑶族人民都会穿上自己亲手制作的绚丽多彩、光艳照人的刺绣盛装参加活动。近几年来,瓦窑面和军田头都举行盛大的“盘王节”文化活动。“盘王节”成为展示华江瑶族历史文化与发展的重要平台。

加大保护与传承华江瑶绣的力度

华江瑶绣是瑶族人民的一项传统技艺,但随着时代的进步,瑶绣耗时长、制作工艺复杂等特点也限制了瑶绣的传承与发展。机械化生产出来的T恤、牛仔裤也逐渐取代了瑶民身上的传统服装。越来越多的瑶族姑娘放弃了瑶绣,瑶绣技艺面临着青黄不接的困境,若不加以高度关注与保护,也有失传的危险。

为了保护与传承瑶绣技艺,兴安县文化旅游广播电视体育局和县文化馆经过长期的收集整理与挖掘,已经成功将华江瑶族反面刺绣申报列入桂林市和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时,加大了对它的保护传承力度,建设了几个传承基地,确定了代表性传承人,将瑶绣文化艺术列入了华江中小学校第二课堂的教学内容,免费教授孩子们学习瑶绣。再有,是加大了对它的宣传力度,并与乡村旅游结合,提升它的经济效益。兴安县正积极寻求与外界文化旅游公司的合作,推广华江瑶绣,争取作为旅游特色纪念品在全国范围内销售;继续加大对华江瑶族刺绣的宣传力度,让桂林和广西人民进一步了解和关注它;录制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华江反面刺绣代表性传承人申报片,为华江反面刺绣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准备。

新闻推荐

市文联到扶贫村开展十九大精神宣传系列活动

本报讯(通讯员许菁)近日,市文联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和市文艺家协会部分党员会员到兴安县漠川乡开展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系列活动,市文联扶贫点———漠川乡保林村两委委员及市文联结对帮扶的贫困户...

兴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兴安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