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春富:回乡创业种药材 致富不忘帮乡邻

桂林日报 2020-10-22 11:05 大字

□本报记者刘健通讯员周田秀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无限思念之情,还反映了古代重阳插吴茱萸这一民间习俗。在全州县,每逢吃饭时间,很多人家里会飘出一股浓香的剁茶香,这里的男女老少都喝过这种茶,这种茶的一个主要配料就是吴茱萸,全州本地口音叫“徐辣”。

全州县安和镇的何春富回乡创业的故事就是从吴茱萸开始。很多农村家庭自己种植一点以供自家用,但有着经济头脑的何春富,喝茶之后嗅到了商机,把这个产业做大做强,还带着乡亲们发家致富。

“2000年之前,我跟老乡一起外出打工,在广东的一家电子厂上班,从工厂流水线工人一步步做到部门主管,先后做过物料员、修理工、组长、工程师,有了一定积蓄。”何春富说,在外期间,他一直有回家搞种养的想法,总想在家自己做点事立足,况且家里父母年纪也大了,就更加坚定要回家创业了。

2012年,何春富怀揣着多年打工的积蓄回到老家。他回来后就开始寻找商机,通过产品筛选、市场前景、销售渠道、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仔细考量,最后选定了吴茱萸。

“我也是经过考察,发现吴茱萸在当地做配料有一定的市场,更可贵的是吴茱萸具有散寒止疼、助阳止泻、降逆止呕等多种功效,当时市场紧缺,价格很高。”何春富说,2016年,他从桂林买来种子,在老家安和镇文塘村委种植了40亩。经过精心培育,他的吴茱萸长势良好,当时的价格在每斤60块钱左右。当年就收益了上百万元。

在何春富的种植基地,记者看到一片一片果实累累的吴茱萸,工人忙着采摘,烤房的烘焙机器也在忙碌着,外面还晾晒着一大片半成品。何春富介绍说,这些药材都是销往外地的。

“刚开始的时候,我也不知道怎么种,都是何春富一点一点教我的。今年我扩大了面积,他也给我引进了新的品种。”该村老唐算了一笔账,自己种植的加上去别人家收购的,每个月能挣2000元钱,脱贫致富就在眼前了。

在何春富的带动下,不仅安和镇文塘村的农户种植面积扩大了,而且周边的村及乡镇的农民也积极种植中药材,收入多的每年达几十万元,少的也有上万元。同时也带动提高了全镇农民的就业率,为安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我一个人富了不算富,乡亲们一起富了才算富。只有大家种植了,我才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看到村民都发展得很好,何春富的脸上笑开了花。

经过多年的打拼经营,不仅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也练就了他对商机敏锐的洞察力。2016年,何春富创办了何生源种植专业合作社,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合作社已逐步发展成为集种植、加工、经营中药材为一体的民营企业。

“我们这个合作社今后将进一步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在聚贤、文塘、四所等村委,扩大种植面积500亩以上。在原有药材种植品种上增加苦草、香草、黄精等,实现药材品种的多样化。”何春富说,下一步他还打算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在原有药用药材种植品种上发展多种食用药材种植,打出自己的品牌,把优质药材销售到全国各地,带领乡邻一起走向致富之路。

新闻推荐

广西第十七届“看禾选种”大会(桂北)在桂林市举行

本报讯(记者谭熙通讯员周凌辉吕玉华)昨日,广西第十七届“看禾选种”大会(桂北)在全州县绍水镇原种场举行。记者从市农业农...

全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全州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