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王新军:打造“蘑菇工厂”带领乡亲共致富

桂林晚报 2020-06-22 09:48 大字

王新军在展示收获的草菇。

桂林市食用菌产业一直走在全区前列。在全州县绍水镇,村民王新军通过多年努力,打造出一个高大上的“蘑菇工厂”,并通过大力发展“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带领周边乡亲一起脱贫致富。

近日,记者来到绍水镇,采访了王新军。

打造“蘑菇工厂”探索致富路

20日下午,记者来到全州县绍水镇绍兰村新军生态菌家庭农场示范基地,“70后”的王新军正在菇房内查看草菇长势。记者跟随王新军进入生产草菇的菇房,顿时觉得热气熏人。菇房内,陈列着5排钢结构培养架,这些培养架高约5米,长约500米。每个培养架上有6层菇床。记者看到,菇床上一个个圆溜溜的小蘑菇破土而出,看起来甚是喜人。

这个“蘑菇工厂”可以用“高大上”来形容。在菇房外,每个菇房都悬挂着一个温湿度表,同时设计了一个个小窗户,可根据每天的温湿度数据,来调整菇房的温度和湿度。王新军介绍,菇房采用隔热材料建造,可根据冷热需求调整温度。为了采摘方便,“蘑菇工厂”在各个钢培养架之间设计了一辆可移动的“铁车”,采摘工人可以站在“铁车”上采摘高处的蘑菇。

其实,在打造这个“蘑菇工厂”之前,王新军也只是当地的一个食用菌批发商,根据季节更迭,经常到全国各地批发食用菌,并把绍水本地产的食用菌,批发销售到各地。正是因为对食用菌市场比较熟悉,在从事了十多年食用菌批发生意后,王新军决定在老家打造一个食用菌生产基地。

2016年6月,王新军在绍水镇成立了新军生态菌家庭农场有限公司,并开始动工建设示范基地。示范基地按照高规格设计、高标准建设、高科技开发的要求,实行工厂化生产、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的全新模式,规划“菌+果”综合生态园林10万平方米,8座1500平方米的厂房,300平方米的菌种房(6层菇架),200平方米的冷藏库,可进行人工栽培的食用菌种类有双孢蘑菇、香菇、草菇、鸡腿菇、秀珍菇、杏孢菇、猪肚菌等品种。示范基地建成后,菇房内每平方米可产菇30公斤。2018年,基地实现产量208.3吨,销售收入246.54万元,净利润102.17万元。

从2016年至今,王新军经营的示范基地一直在稳步、健康地发展,他也因此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致富带头人。

带领周边乡亲脱贫致富

一个人致富,本非王新军的终极目标,他希望借助自己打造的“蘑菇工厂”,带领更多的乡亲致富。

记者注意到,在示范基地内,有不少工人在忙碌。王新军说,这些工人,其实都是附近的乡亲,其中有不少当地的贫困户。

刘奇军是绍兰村的一个贫困户,这两年,他都在农闲时节到王新军的示范基地务工,每年能赚得劳务费数千元。此外,通过在示范基地学习种植食用菌的技术,他也种了几百平米的食用菌,通过王新军统一采购的形式,根本不愁销路,每年也能增加数千元至一万多元收入。

王新军说,从2016年开始,示范基地每年都会为当地的村民,特别是贫困户提供食用菌栽培技术免费培训,帮助众多的乡亲掌握栽培技术。此外,示范基地大力发展“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带领农民发家致富,推行订单农业,带动周边群众500多户发展食用菌生产。

绍水镇政府的一名工作人员说,食用菌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种菇需要青壮劳力将培养基进行多次堆料、翻料发酵等,采摘菌类也需要大量劳动力。这两年,全州县新军生态菌家庭农场示范基地为周边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特别是为当地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形成了“产-供-加-销-贮”一条龙服务,起到了很好的辐射带动作用。此外,王新军还创建新军生态菌非公企业党建点,创建微信公众号,采用“指尖”模式为贫困户提供就业渠道,让贫困户实现在家门口就业,走出一条科技扶贫、循环经济发展新路子。王新军算了算,每年在示范基地就业的贫困户就有十来个。

在经过前期考察后,近日,王新军决定在全州县东山瑶族乡新建一个几百亩的食用菌种植基地,为当地的贫困户提供技术服务和就业机会,带动和帮助更多的人借助“蘑菇工厂”走向致富。

记者秦丽云文/摄

新闻推荐

全州 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委员会揭牌

本报全州讯(记者/蒋予昕通讯员/昌婵)5月28日,由全州县妇联、县法院、县司法局等部门共同组建的全州县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

全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全州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