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派科技特派员 人才对口帮扶 产研学用合作 全州县:打好脱贫攻坚“人才牌”

桂林日报 2020-04-16 10:39 大字

□本报记者陈静通讯员潘攀

“自从我们村来了桂建芳院士,大家改变了传统种养模式,现在的综合种养模式特别受农户欢迎。”4月13日,提起村里的改变,全州县才湾镇七星村党支部书记唐政明侃侃而谈。

全州才湾镇七星村是“十三五”贫困村,过去老百姓“靠天吃饭”,主要以传统水稻种植养家糊口,由于缺乏技术、品种单一,卖出的价格也不高。镇里通过引进中科院院士桂建芳,创建全县首个院士工作站,筹资100多万元打造绿淼稻鱼综合种养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为脱贫攻坚提供了产业支撑。如今,七星村已实现整村脱贫摘帽,辐射带动全县稻田禾花鱼养殖面积达50万亩,年总产量8000多吨,总产值达4亿元。稻田禾花鱼养殖成为全州县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

这仅仅是该县人才扶贫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全州县牢固树立人才是脱贫攻坚的第一资源的理念,实施选派科技特派员、人才对口帮扶、产研学用合作等三大战略,鼓励和引导优秀人才到脱贫攻坚一线建功立业,为早日实现全面脱贫奔小康提供智力支撑。

选派科技特派员,变“粗放指导”为“按需服务”

“我们通过党建‘云互动’视频系统随时可以跟科技特派员对接,通过线上下单预约、实地指导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帮助我们解决发展产业遇到的问题,发展灵芝鸡养殖、金槐种植等多个特色产业,瑶乡脱贫致富有希望了!”该县东山瑶族乡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队分队长郑甜森说。

科技扶贫,重在人才。全州县采取驻村蹲点、搭建对接平台、培育产业项目等方式,从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等单位遴选36名技术骨干、高级农艺师等人才进驻全县18个乡镇70个贫困村开展“点穴式”科技扶贫。去年以来,指导稻鱼综合种养、沃柑种植、金槐种植、富硒米种植等180余场次,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种养新品种27种,为脱贫攻坚增添了动力。

为进一步优化科技扶贫服务,该县探索推行“互联网+社会扶贫”模式,通过县人才创业孵化中心和“全州县全域党建云”微信小程序搭建“线上+线下”双向对接平台,实行“订单式”管理,驻村特派员和村(社区)“两委”干部根据需求下单,及时提供科技服务。

实施人才对口帮扶,变“技术断层”为“无缝培养”

黄龙病防治,农村电商培训……这些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云课堂”,农民可以足不出户开展技术培训和农技指导。

全州县从县农业农村局、县文广体旅局、县工信局等部门单位和两新组织选派优秀人才60多名,组建“流动讲师团”,到乡镇、村(社区)开展扶贫创业技术培训。依托县、乡、村三级党建“云互动”视频系统和322个远程教育站点,开设“远教大讲堂”,举办计算机专项能力培训、柑桔黄龙病综合防控助力脱贫攻坚技术培训、电子商务进农村技术培训等180余场次,培育电商青年英才、米粉行业经理、“医联体”专家、红色基因传承人等特色人才队伍8支9600多人。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该县创新推行“党支部+人才+企业”抱团发展助脱贫“篱笆桩”模式,选派70名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和659名干部驻村扶贫,整合32862名“六类人才”与68家企业力量,围绕全州优势产业开展技术扶贫,为加快实现全面脱贫致富奔小康打下了坚实基础。

产研学用合作,变“科研成果”为“扶贫效益”

“为促进高校科技和人才资源流向脱贫攻坚一线,我县实施大、中学生‘1+1’基层培训计划,在桂林人才网开辟\‘全州县企事业单位人才招聘’专栏,征集就业岗位50多个,收到应聘简历216份,目前已录用21人,打造了脱贫攻坚的人才‘引擎’。”在采访中,全州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周娜表示。

为加强脱贫攻坚理论支撑,该县建立产研学用合作“智库”,吸纳脱贫攻坚典型经验、调研报告等100余篇,引进院士、博士等高层次人才810人,打造绍水镇绍兰村市级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桂林国际茶花谷旅游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产研学用基地23个,创新校企村、村企、村社合作等模式7个。同时,健全落实人才联项目工作机制,引导高层次人才走出实验室、走进全县286个村(社区),指导实施产业项目126个。

新闻推荐

广东省企业家专家团队到桂林市进行投资考察

本报讯(记者陈静通讯员邓琳邹婧)3月17日—18日,广东省企业家专家团队到桂林市就种养一体的农业生产区块链园区项目进行了...

全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全州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