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远方”的融合共生 演奏山水间最美乐章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魂”。近年来,在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打造“升级版”的征程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发展,坚持规划引领,坚持改革创新,坚持政策扶持,走出了一条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之路。青山绿水注入文化灵魂,“诗与远方”的融合共生,演奏出更为美妙的乐章。
2014年3月至今,桂林市委先后召开了6次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提出大力实施“寻找文化的力量,挖掘文化的价值”战略,持续唱响历史文化保护利用“三部曲”,通过文化与旅游、生态等各方面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在桂林市委、市政府强力推动下,这“三部曲”很快奏出美妙“音符”,“一城文化满城绿”独特风韵全面彰显。逍遥楼、正阳东西巷、王城历史文化街区成为传承桂林历史文脉新地标。灵渠成为广西首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龙脊梯田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在全国率先出台地方文化保护实体法《桂林市石刻保护条例》。出台《桂林市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工作总体方案》,成立桂林历史文化研究院,开展桂林历史文化资源调查,系统梳理、抢救性保护历史文化,整理发掘了9大类12个专题历史文化资源名录。美国飞虎队桂林遗址公园、甑皮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新博物馆建成开放,靖江王府及王陵遗址公园加快建设,一批文化标识、名人故居得到修缮。2019年9月12日,以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全州县)、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馆(兴安县)、新圩阻击战史实陈列馆(灌阳县)“一园两馆”为代表的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设施落成。如今,游览红色景区景点、参观红色纪念馆等红色旅游,成为桂林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新亮点。今年国庆黄金周,红军长征湘江战役“一园两馆”累计接待游客共276375人次,1227批次。
在“寻找文化的力量,挖掘文化的价值”过程中,桂林市坚持项目建设带动,历史文化与时代脉搏紧扣,努力提高城市文化和旅游品位。2018年实施文化旅游重大项目110项,总投资1260亿元,完成年度投资155亿元。
旅游产业重大项目强力推进,融创万达文化旅游城、兴坪休闲养生度假区等重大项目进展顺利,全州天湖度假区滑雪场等建成营业。桂林袭汇国际文化世界、恭城瑶家大院互联网影视旅游基地、象山区瓦窑小镇等重大文化项目加速建设。成功引进会仙湿地国际旅游度假小镇、兴安乐满地5A级文化旅游康养综合体、美好家园国际旅居康养小镇、愚自乐园地中海度假村(二期)、益田(雁山)民国风情小镇等一批投资50亿元以上、辐射面广、带动力强、引领产业走向的重大项目,极大地丰富了桂林旅游内涵,推动桂林旅游由单一观光型向多元综合型发展,进一步增强了桂林旅游发展的后劲。
不仅如此,桂林市还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原则,探索生态、文化、旅游领域的产业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实施生态、文化、旅游市场的共同培育、统一管理,着力推动生态、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打造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旅游企业和文化旅游品牌。
立足桂林旅游文化核心优势,深入发掘桂林山水生态与文化的契合点,以桂林山水资源与广西特色文化资源“刘三姐”为基础引进了广西投资最大、科技含量最高、原生态文化容量最大的旅游演艺品牌———“桂林千古情”。开业仅15个月,累计演出1261场、接待游客超541万人次,单日最高演出8场,成为广西区内演出场次、观众人数最多的大型旅游演出之一。
加强历史文化街区提升改造,打造了漓江风光与历史文化融合的正阳东西巷、逍遥楼,独秀峰风光与藩王文化融合的“新王城”等一批集自然景观、历史文化、休闲旅游于一体的旅游经典项目,开创了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桂林模式,为国内外旅游业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桂林经验。
记者庄盈
新闻推荐
全州“拉车门”系列盗窃案告破 警方提醒:停车后要仔细检查车辆
本报讯(记者陈静通讯员时俊超)不砸窗也不撬锁,只用沿街挨个拉拉车门碰“运气”,车门一开就能轻松盗走车内的财物……近日,甘...
全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全州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