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过山牌子
唐义武(中间击鼓者)和他的唢呐队
唐义武在拉二胡
唐义武在全州县老年大学教学
□廖雨刚文/摄
全州县有一种悠扬的曲调,既能让你热血沸腾心潮涌动,又能让你赏心悦目心平气和,让你如痴如醉物我两忘;还能解开你心中的疙疙瘩瘩,融化你生活中的是非恨怨,让你进入宠辱不惊坐看庭前花开花落的人生淡然境界。它就是被列入桂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全州唢呐“过山牌子”。
在全州,提及想听“过山牌子”,老人们都讲:“你去找全州‘过山牌子’唢呐队的唐义武,人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唐1-5’,保证能让你心花怒放。”近日,我专程来到全州县火车南站一座古旧的瓦房(全州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拜访了这位唐老师。
唐义武老师如今77岁高龄,上世纪40年代初出生在安和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就喜爱音乐,向往艺术,8岁时自己就用皮竹制作笛子学吹曲调。11岁时,在没有任何人指导的情况下,自己做成一把二胡练习拉曲,后拜师,专心学习二胡和唢呐。1956年,他被允许参加了本村俱乐部,并很快就学会了20多曲彩调常用唱腔,从此后便跟随先辈们游艺乡间。因穷无钱买戏票,他经常是一个人翻越围墙到当时的桂剧院偷看桂戏。1962年,唐义武因有多技之强进入县桂剧团,领导分配他任左场“二把手”(拉戏剧二胡兼吹唢呐)。由于他勤学苦练,不到一年半便坐上了“主胡”位子。1964年,他从县总工会借来了一把旧小号和一支单簧管,利用下乡演出的空闲时间,一个人躲在牛棚里摸索着学会了小号和单簧管的吹奏。他曾多次被评为县、市、自治区乃至国家级的演奏奖,并多年担任桂剧团团长。退休后,除整理大量曲牌外,他还创作了《孝顺歌》《送魂》《黄泉路》《蝶恋花》《湘江随想曲》《喜庆农家乐》等10余曲管乐吹奏曲。唐义武从艺60多年,他的生命已与民间音乐紧密地融为一体,县内艺人根据他的名字谐音,戏称他为“唐1-5”,被人们尊称为全州民间艺术的“活宝”。
谈起全州的唢呐“过山牌子”,唐老师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全州的唢呐“过山牌子”是全州当地民间唢呐吹奏曲牌,过山是指为迎亲而在跋山涉水中吹奏的。将曲牌冠以俗名,是指全州的过山牌子是不同于全州之外任何地区的唢呐吹奏曲牌。宋代时就有全州先贤陶崇在全州民间发掘整理并出版过《宋铙歌鼓吹曲》一书,他在被宋宁宗召见时呈献该书后曾得到“圣上嘉喻”(《陶氏族谱》明代版)。可见,那时的全州过山牌子已广泛盛行于民间。全州史上凡红白喜事,不管城乡必须要请过山牌子的鼓手班,少则两堂(班),多则六七堂。过山牌子的曲调内容广博,从中可以窥探到古代民族的原始崇拜、宫廷礼仪、生活习俗等精彩的历史断面。唢呐“过山牌子”2009年已列入桂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全州的唢呐“过山牌子”在继承中发展,其演奏母曲由唐宋时期中原的一些江湖艺人传入,既有中原文化的特点,如以宋词词牌名为名的《桂林枝香》、《玉美人》、《江淮楼》等,又兼容本地先辈艺人发展及民间俚曲及戏剧音乐,从而形成了独特韵味,通过打击乐的配合,吹奏时运用轻重快慢的变化,更深刻地展现喜、怒、哀、乐等情感。其演奏形式,由5个乐手组成的小乐队(俗称鼓手班)组成,配制清楚,分工明确,司鼓手是乐曲演奏中的轻、重、快、慢的总指挥,首席唢呐负责“发头子”(即引子)和吹奏曲牌的高八度,次席唢呐则吹奏低八度,两支唢呐同时吹奏起来,形成“八度和弦”,声音高亢,常常相距两三里地都能听到。音调高高低低,忽快忽慢,悠扬转折,有时会激起人扬帆千里的斗志,有时会让人倾诉出心中的无限苦闷。
“过山牌子”红喜事可吹奏《新春红》、《喜相逢》、《四季红》、《月林好》、《双蝴蝶》等。新娘上轿前一定要吹奏《离娘子》,否则新娘不会上轿。寿宴时要吹《老年高》、《红流水》、《坐堂园林好》等曲牌,90岁以上的还要吹《寿诞开》和它的青板。
“沧海桑田,随着农村社会结构的改变,受现代电影、电视等新事物及互联网的强大冲击,加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传统的认识不足,比如在丧事中洋鼓洋号吹奏《今天是个好日子》歌曲时,主家也不以为然,更富喜、怒、哀、乐等情感的传统过山牌子演奏在民间日渐式微。全州县过山牌子乐手较40年前已减少了二分之一,且大多数人长年在外打工,年轻的生力军寥若晨星。照此下去,学习和传承‘过山牌子’恐怕后继乏人!”唐义武担忧地说。
新闻推荐
7月26日下午,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从“11·13浙大女生被害案”受害方代理律师柳斌处获悉,被告人熊某因犯故意杀人罪、强制...
全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全州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