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保护才是长久之计 广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新机制解读

广西日报 2019-07-17 07:27 大字

位于全州县文桥镇栗水村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里的水稻长势旺盛。本报记者 唐广生/摄

本报记者唐广生通讯员张雁肖君

日前,自治区政府印发《关于全面实行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新时期广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总体要求,提出了加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的政策措施,对于构建巩固、管控、建设、激励、约束“五位一体”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新机制,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具有重要意义。据悉,这是全国首个通过省级政府常务会审议、以自治区政府名义印发贯彻落实的文件,凸显了广西对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的高度重视。

A巩固成果,强调特殊保护地位

2017年,广西全面完成了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划定永久基本农田366万公顷,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365.4万公顷划定任务,实现了上图入库、落地到户,并纳入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管理,作为土地审批、卫片执法、土地督察的重要依据。

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后,对其的约束性保护和后期管护已加强,但在部分地区仍存在违法违规占用、擅自调整农业结构、划定不实、查处不力等问题。因此,完成划定只是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第一步,对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才是长久之计。后期还须不断明确和细化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的工作要求。

《意见》提出,从摸清永久基本农田家底、守住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统筹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三方面着手,强调永久基本农田的特殊保护地位和实施全区国土空间一盘棋的管理。

结合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组织对全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进行全面核实,厘清广西永久基本农田实际利用情况,找准问题,制定分类处置措施,确保广西永久基本农田数量不减、质量提升、布局稳定。这是有效解决广西部分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不实和非法占用等问题的重要契机,但绝不是开口子对永久基本农田进行重新划定,不能以编制国土空间规划为名突破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

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管控和用途管制,强化用地预审闸门作用。强化永久基本农田对各类建设布局的约束,将不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作为项目选址的重要前提条件,采取工程技术等有效手段优化选址,切实从源头减少占用。符合国家要求又确实难以避让的要补足补优。

将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纳入全区各级国土空间规划,并作为核心要素摆在突出位置。不得擅自将永久基本农田和已实施坡改梯耕地纳入退耕范围。以国家因生态退耕实际核减广西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基数,核减有关市、县相应的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并在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时按规定予以调整。

B严格管理,落实管控性保护

《意见》强调,要统筹规划各类用地需求,以节约集约用地缓解占用耕地压力,充分发挥占补平衡制度的约束作用,落实中央不占少占优质耕地,尤其是避让永久基本农田的要求。

一是严格控制建设占用永久基本农田。一般建设项目一律不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重大建设项目、生态建设项目等符合国家规定的项目,在选址时确实难以避让永久基本农田的,依照法定程序批准占用。明确了对线性工程的重大建设项目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管控,通过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后,发生重大调整和变化的,按有关要求重新办理用地预审,为变更增加难度,减少线性重大建设项目选址的随意性。对符合国家规定允许临时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建设项目施工、地质勘查和抢险救灾,需要临时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行为进行了规范,从审批到复垦进一步压实属地责任。

二是严格规范永久基本农田上种植活动。永久基本农田必须坚持农地农用,在永久基本农田上不得种植杨树、桉树、构树等树种,不得种植草坪、草皮等用于绿化装饰的植物,不得种植其他破坏耕作层的植物,合理引导规范永久基本农田上农业生产活动。

三是妥善处理涉及永久基本农田的矿业权设置。属于露天开采的非油气战略性矿产涉及永久基本农田的,在符合占用永久基本农田重大建设项目用地要求的前提下,允许以临时用地方式或者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方式用地。以临时用地方式用地的,必须履行土地复垦义务方可办理延续变更等手续;以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方式用地的,必须按规定补划永久基本农田。

C加强建设,实施建设性保护

《意见》要求,加强永久基本农田建设性保护,优先在永久基本农田上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开展农田整治、石漠化耕地整治、退化耕地综合治理、污染耕地阻控修复等,加速土壤熟化提质,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强化土壤肥力保护,有效提高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综合生产能力。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区范围内涉及永久基本农田的,在确保耕地数量有增加、质量有提升、生态有改善的前提下,允许对其永久基本农田布局进行调整,需在项目申报立项前所拟定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中体现永久基本农田调整相关内容。建立健全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制度,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工作,做到保质保量补划落地,提升耕地质量,以建设促保护。

D健全机制,形成全员保护局面

《意见》强调,严格落实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共同责任机制,实现耕地从“一家管、大家用”向“大家管、大家用”的根本转变。各市、县政府要树立保护永久基本农田的强烈意识,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

建立经济激励机制,也就是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主体的补偿激励机制。按照“谁保护、谁受益”的原则,探索实行耕地保护激励性补偿和跨区域资源性补偿。鼓励市、县统筹安排财政资金,整合有关涉农补贴政策、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并与生态补偿机制联动,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给予奖补,拓展惠民利民渠道,提高保护永久基本农田的内在动力。

强化约束机制,即通过监管、执法、考核等措施,有效压实保护主体责任。加强对全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监测监管,在广西已建立的永久基本农田动态监管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功能,扩大巡查力量,形成全员保护永久基本农田的局面。健全土地执法联动协调机制,及时发现并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行为。加强对地方政府履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责任的检查考核,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的实绩考核、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的重要依据,与安排年度土地利用计划、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和耕地质量提升资金等挂钩。

全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全州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