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一残疾男子“听书”自学养蛇技术 “与蛇共舞”闯出脱贫之路

桂林晚报 2019-01-24 13:20 大字

张先送夫妇和他们养的蛇。

50岁的张先送是全州县绍水镇洛口村人,因先天性小儿麻痹症落下残疾,行动非常不便。2014年的一场大病,又让他瘫痪在床。近年来,不识字的他,仅凭妻子念书给他听,就学会了养蛇技术,与妻子一起努力通过养蛇实现了脱贫。近日,记者来到洛口村,见到了这个面对生命的不幸依然保持坚强和豁达的汉子。

家里养蛇500多条

张先送家在全州县绍水镇洛口村洛口码头,位于湘江边上。

1月19日下午,记者见到张先送时,他躺在床上。他解释说:“我虽说因为先天性小儿麻痹症行动不方便,但原本还是能够借助拐杖站立和行走的。2014年初,我突发脑梗之后才瘫痪的,再也没法下地了。”

不一会儿,张先送的妻子李祖英走进屋来。让人“毛骨悚然”的是,她脖子上缠着一条大蛇,有五六斤重。她一边把蛇从脖子上拿下来往丈夫手里塞,一边说:“你看看,这条蛇好像精神状态不太好,别的蛇都在喝水,就它没动。”

张先送接过大蛇,把蛇身往自己脖子上一缠,然后抓着蛇头仔细查看起来。约3分钟后,他把蛇还给李祖英,说蛇没事,只是因为天气太冷显得不活泼,让她给蛇窝上多加床被子。

天天与蛇亲密接触,不会害怕吗?张先送夫妇给出了一个否定的答案。张先送说:“我们养的都是法规允许范围内的无毒蛇,不咬人,就跟养鸡养鱼一样。”李祖英则大方地给记者展示了一番,她不仅把蛇头放到自己嘴巴边,任凭蛇信子在自己鼻子上摩擦,还敢让蛇把自己的手臂和脖子缠起来。

随后,李祖英领着记者参观了他们家的蛇屋。蛇屋离他们住的房子有10多米远,面积约200平方米,隔成8间小房。记者发现,这里的蛇都生活在用砖头架起的木板上。掀开盖在木板上的棉被,就会见到众多蛇趴在上面,相互缠绕,乍一看,让人不禁头皮发麻。

不过,这些让人头皮发麻的家伙,却是张先送夫妇二人眼中的宝贝。

目前,张先送家里有大蛇130多条、小蛇200多条,以及刚孵出来的蛇苗200多条。

李祖英介绍,现在是冬眠期,大蛇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不需要给它们喂的,只需给它们喂水就好。把装水的盆放在门板上,它们自己会把头伸进去喝水,两三天换一次水。

大蛇冬眠不用吃食物,小蛇还是天天要吃的,食物是鸡和田鸡。每天早上,起床后的李祖英第一件事就是把冰冻的鸡和田鸡拿出来解冻。等他们夫妇两人吃完早饭,鸡和田鸡也差不多解冻好了。李祖英把它们剁碎,用盆子装好,送进养小蛇的房间。

李祖英说:“小蛇一天吃一餐,吃完东西后就会睡觉。为了不惊动它们,我总是要到傍晚时才把盆子捡出来清洗。大蛇如果不冬眠的话,一个星期要吃一餐,食物是一样的,不过它们的食量很大,一条大蛇一餐要吃两三斤。”

200多条蛇苗就养在张先送夫妇的卧室里,每条大小都跟筷子差不多。张先送说:“现在天气太冷,蛇苗需要精心照料,除了专门的蛇苗食物外,温度和湿度都有要求,必须要仔细照看才行。”

“听书”学习养蛇技术

张先送说起养蛇技术来头头是道,给人感觉他就是一个养蛇老手。

然而,让记者惊讶的是,张先送根本没有系统地接受过养蛇技术培训,他的养蛇技术全靠自学,而且是“听书”学来的。

张先送是家中的长子,有3个弟弟妹妹,由于以前家境贫寒,他只读了小学一年级就辍学了。因此,他基本上不识字。好在李祖英是高中文化。为了学习养蛇,张先送让妻子去买了本《养蛇技术》回来,并念给他听。

“遇到不懂的地方,我就让老婆多念几遍,自己多思考。慢慢地,我就懂了。”张先送“听书”学习养蛇技术一度让他妻子感到惊讶。李祖英说:“他悟性蛮好,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的能力很强!书我也看了,但懂的还是没有他多。”

给蛇喂什么,怎么喂,李祖英全听张先送的:“他躺在床上指挥,我就好像是他的手和脚一样。我每天随机挑选几条蛇拿去床边给他看,他会视情况给蛇下药,有预防的药,也有治疗的药。”

说到张先送的“悟性”,其实从小就有体现。辍学后,张先送仅凭自己远远看别人捕鱼,就掌握了捕鱼技术,然后乘着竹排到江面上捕鱼,一天得到的鱼至少都有五六斤。

张先送15岁那年的某一天,家里打猪草的竹篮坏了,母亲花3元钱买了一个新的回来。张先送拿着竹篮看了半天,觉得这竹篮没什么技术含量,他也能做。

张先送父亲帮他备齐了工具和竹子。经过10多天的摸索,他还真成功了,一天能编五六个竹篮,一个卖3元至4元不等。接下来两三年,张先送靠编竹篮补贴家用。

张先送18岁那一年,旁边一个乡有个缝纫师傅到洛口村带学徒,张先送报名学习。张先送的悟性让老师傅惊讶,别的学徒至少一个月才能出师,他半个月就出师了。后来,他还跑到全州东山带学徒,一期的学徒就有一二十人。

1998年,张先送决定换个赚钱的路子。这回,他“盯”上了绍水街上一个补鞋的摊子,蹲在旁边看人补鞋。感觉自己胸有成竹后,他托父亲购买了补鞋的机子,并顺利上手,开始了好几年的补鞋生涯。

养蛇脱贫路一波三折

2006年以后,张先送在绍水镇开三轮车载客,因为到处跑,他结识了一帮朋友。看到张先送很辛苦,2014年初,全州县凤凰镇一个养蛇的朋友给他出主意,说养蛇有钱可挣,但怎么养要他自己琢磨。

张先送很心动,找朋友借了5万元当启动资金。然而,就在张先送着手养蛇之际,他突发脑梗住院,5万元全部拿来治病,虽然命是救过来了,可他瘫痪了。由于这场变故,张先送的生活一下陷入了困境。2015年,他家被精准识别为贫困户。

不过,突如其来的变故并没有打倒张先送。身体有所好转后,他继续准备养蛇,找人购买了100多条“菜花”、“大黄”等全州当地的无毒蛇。不过,养蛇初期,张先送对养蛇技术一无所知,两个月不到,那些蛇生病死了一半。好在他通过“听书”学到了养蛇技术,才没有让蛇“全军覆没”。

张先送把剩下的蛇养大后卖了出去,挣了3000多元,这也坚定了他养蛇的决心。随后,他通过南宁的朋友买了50多条水律蛇,这种蛇生病少,好养、好卖。张先送计划把这些蛇当种蛇,靠它们来开枝散叶。

2016年6月的大风中,一棵大树压倒了张先送的蛇屋,跑了30多条水律蛇。张先送依靠剩下的那10多条水律蛇再起炉灶。2018年,张先送卖了60多条4斤以上的大蛇、150多条两三斤的小蛇,净赚2万多元。同年,张先送顺利摘掉贫困户的帽子。

张先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眼下,他很想扩大养蛇规模,凭借他的养蛇技术,他和妻子可以养蛇3000条,到了那时候,生活一定会变得更好。

记者申艳文/摄

新闻推荐

桂林全州籍消防英雄孟鸣之昨“回家”

本报讯(记者陈静)1月22日中午12点50分,在安徽合肥英勇牺牲的桂林全州籍消防战士孟鸣之烈士的忠骨在其家属以及安徽消防救援...

全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全州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