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捷报频传 我们“发现”桂林

桂林晚报 2018-12-26 18:46 大字

塔山出土的陶片(图片由韦军提供)

韦军(图片由本人提供)

贺战武(图片由本人提供)

回顾即将过去的2018,桂林的考古研究捷报频传。塔山遗址、全州龙王庙遗址的考古发掘以及西庆林寺遗址的试掘先后展开,并在各级考古工作者的努力下慢慢揭开了尘封已久的“面纱”。一项项重要考古成果的发现,为桂林这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光彩和魅力。

韦军

“当第一块古代的陶片被发掘出来,我仔细地观察着它的花纹,脑子飞转,试图判断它的年代。同时,我也感到很兴奋:我们离历史的真相越来越近了!”

全州龙王庙是一处商周时期的遗址

龙王庙遗址位于全州县安和镇江明村委跳石埠村龙王庙山的山顶一带,东面临建江,北面是马路口遗址,西面为丘陵,南面为沿河分布的小平地。遗址距离建江水平面高约30米,长期以来埋藏在故土堆中不为人知。

今年10月11日,韦军作为本次考古发掘的领队,正式率队进驻跳石埠。作为桂林考古界的资深专家,韦军见惯了许多有价值的文物的出土。但回忆起龙王庙遗址的发掘过程,一贯低调内敛的他还是有些激动。

考古队员们进行发掘时严格按照考古发掘原理与流程,一干就是2个多月。除了依据土质、土色、包含物等不同而进行发掘与地层划分,考古工作者还对各类信息、数据进行科学采集。

12月22日,这次考古发掘正式结束,初步认为遗址年代在商周时期。“本次发掘布置探方12个,由于基岩裸露占地等原因,实际发掘面积达不到300平方米。但我们依然发现了包括房(窝棚)、墓葬、灰坑等在内的许多遗迹。”韦军说。

从龙王庙遗址出土的遗物有很多,如打制或磨制的石器、陶器、玉器。说及本次发掘的成果,韦军如数家珍:“磨制石器有穿孔石铲、石斧、石锛、小型石削或石凿、石镞、砺石等。陶器以陶片为主,多为夹砂灰褐或灰红陶,器形有罐、釜、钵、豆、鼎、纺轮等。此外,我们还发现了玉器(串珠等)、青铜器(箭镞、鼎足、铃铛)遗迹兽牙、兽骨。”韦军的神情和口吻,充满了对这些出土文物的喜爱和珍惜。

研究桂北湘江流域有了突破口

实际上,龙王庙周边的考古遗迹还有不少,桂林市文物部门已经根据这次考古发掘所取得的成果提出了新计划,要对龙王庙所在的建江流域开展深度调查。据了解,桂林市在1966年调查、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基础上,准备尽可能对建江(北至与湘江交汇处,南至冲积平原形成端口)冲积小平原上以建江干流为重点的沿河坡地、岩山进行调查。计划对同一种类型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尝试解读建江上、下游岩山类型遗址间是否有早晚发展关系,并通过考古调查寻找一个坡地遗址进行考古发掘,以此梳理“岩山———坡地”两类型遗址的时空关系。

作为一名热爱桂林、醉心考古的专家,韦军对此项计划饱含期待。“但愿通过几年工作,我们能对建江这一流域内的史前遗址分布状况、不同类型堆积时代早晚关系进行梳理。深度挖掘其内涵,或可帮助我们认识桂北湘江流域的史前文化面貌、文明发展进程。”

贺战武

“在探坑中挖掘,不同朝代的遗迹是有重叠的,而每个朝代的特征又是那么的鲜明和特别。发现一个接一个,让人忍不住想要继续深挖,并以此了解更多。”

塔山被认定为重要的古人类生活遗址

桂林市七星区塔山遗址位于漓江东岸,小东江西畔,与穿山东岩隔江相望。2018年8月3日至8月28日,桂林甑皮岩遗址博物馆、桂林市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院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对塔山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桂林市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院副院长贺战武,则是这次考古发掘工作的领队。

由于对塔山基本情况有了些许了解,贺战武最开始对这处遗址的考古发掘成果并没有很高的期待。而随着考古发掘的展开,他越来越兴奋,因为战果太喜人了: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考古人员发现了百余件包括陶片、石斧、牙齿和兽骨在内的重要考古标本,其中以陶片数量最多。贺战武笑着说:“每次看到这些遗存,在我的脑海中总会不由自主呈现一个鲜活的场景:旧石器到商周时期,小东江周边环境优美、草美鱼肥。古代桂林先民来到这里就舍不得走了。他们在塔山上安营扎寨,饿了就下河捞水产,吃剩下的蚌壳什么的就随手扔在了石头缝里……”

桂林作为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乃至东南亚地区史前文化交流中转站,具有重要地位。而此次抢救性发掘,对于梳理人类从洞穴居住到走出洞穴过渡到沿江而居的繁衍生息路线,还原新石器时代人类的生活风俗,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正因为如此,塔山脚的发掘得到了多方专家的高度重视。自治区文物局、桂林市文物局,在桂林召开了“桂林市塔山遗址保护利用专家咨询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广西师范大学、柳州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桂林甑皮岩遗址博物馆、桂林市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一致确认:塔山遗址为桂林市区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向商周时期过渡阶段重要的古人类生活遗址。

西庆林寺遗址迎来第一次考古试掘

回顾即将过去的2018,让贺战武印象极其深刻的,还有桂林考古界的另一件大事:桂林西庆林寺遗址进行了勘探和考古试掘。

“本次试掘的发现,却让我们有了不小的惊喜。”回忆发掘过程时,贺战武脱口而出。

2009年,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桂林市文物部门将西庆林寺遗址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点,不过登记面积只有6000平方米,“我们在原来的苏军烈士墓、西山脚下等不同位置,挖了好几条探沟,发现西庆林寺遗址的范围远远大于之前的估计。”随着考古的深入,不同时代的土层被发现并标记出来,碑座、柱础、栏杆、鸱尾、砖、兽面瓦、筒瓦、板瓦、瓦当等许多古代的文物被拂去了尘埃,呈现在贺战武的眼前。

考古勘探显示,西山公园所在的区域自隋唐之际开始开发建设寺院,历经唐、五代、北宋、南宋时期的寺院屡废屡建,到元代以后,寺院才被彻底废弃。寺庙遗址始建以后,经过了至少3次重建的过程。根据遗迹现象推测,西庆林寺可能是两进的院落,山门之后为前殿、后殿的结构。

为什么西庆林寺遗址的试掘会在桂林乃至广西考古界引发广泛关注?

贺战武说,勘探所发现的西庆林寺遗址作为主城区保存较为完整的唯一大型寺庙遗址,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本次试掘是桂林范围首次较大规模地对古代寺院遗址进行考古勘探和发掘。考古勘探还出土了较为丰富的建筑构件、发现了多时代并存且变迁较为明晰的建筑遗存,为桂林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记者梁亮

新闻推荐

纪念湘江战役84周年 弘扬红军革命精神 全州举行“烈士遗骸收殓保护”研讨会

本报全州讯(记者/李春生通讯员/唐宏)11月27日,“弘扬湘江战役革命精神暨红军烈士遗骸收殓保护”研讨会在全州举行。研讨会上...

全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全州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