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到强谋突破 ——全州县农产品主产区走访
本报记者 唐广生 通讯员 谭逢贵
文桥的小脚鸭在塘里戏水,龙水的禾花鱼在市场摆卖,东山的黑土猪在圈里奔跑,两河的金槐米在竞相怒放。烈日炎炎下,农民驾机收稻插秧,果农挥汗护理柑橘,菜农喜摘辣椒豆角……
7月下旬,记者穿行在全州大地,一幅幅六畜兴旺、人勤物丰的喜人画卷令人目不暇接。作为广西农产品主产区,全州县名不虚传!
A
面向市场调结构
7月26日,记者来到全州县才湾镇,在322国道两旁,但见加工干米粉的厂家一家连着一家,待装干米粉的卡车排起了长队。
县工信局一位领导介绍,全州县上规模的米粉加工企业多达34家,年产干米粉33万吨以上,几乎占据全国干米粉市场的“半壁江山”。“除西藏、新疆外,全国各地都有全州干米粉的‘身影\’。”
一家米粉加工企业的老总说:“同样是1吨大米,通过‘一榨一干\’,产值要多出600元。如今在全州,农民根本不存在卖粮难问题。”
记者了解到,全州是一个农业大县,有“鱼米之乡”“桂北粮仓”的美誉,但长期以来种田效益低,“有饭吃没钱用”,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如何跳出农业抓农业,打好农业“翻身仗”?全州县委、县政府认识到:只有面向市场,调整产业结构,打造农产品主产区,形成规模化优势,才能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该县紧紧抓住获批为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广西无公害水果生产基地县的优势,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突出抓好优质粮油、蔬菜、银杏、水果、花卉、中药材等76个特色产业基地建设,通过创建13个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36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精心打造“十大”农产品主产区,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转化,低效农业向“三高”农业转变。
县委书记林武民介绍,全州县财政每年投入3000多万元,由政府统一采购沃柑、金槐等苗木免费赠送给连片20亩以上示范场种植。目前累计种植水果43.2万亩,其中沃柑种植8万亩,金槐种植30万亩,总产量约1.67万吨,产值约10亿元,“水果、金槐种植逐步成为富民增收新的主导产业。”
面向市场调结构,带来的是县域经济红红火火,现代农业风生水起,农民收入持续增高。2016年,全州县实现农业总产值80.55亿元,同比增长4.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万元,增长10.6%,一举迈入2016年度广西科学发展进步县行列。
B
特色产品成规模
说到全州特产,“湘山酒、禾花鱼、醋血鸭、红油米粉”,不少人耳熟能详。禾花鱼、醋血鸭已成了广西诸多酒楼饭店的“必备节目”。
全州县领导从中悟出一个道理:只有抓特色才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只有抓规模才能避免“提篮小卖”,应对市场挑战。
县长廖照德谈到,按照“整合要素、突出特色”的思路,全州县因地制宜,引导18个乡镇的农民根据技术和区域优势,全力做好“农业四子”文章。
做优“米袋子”。在实现粮食连续13年每增产的同时,重点推广富硒水稻种植2万亩,每公斤卖到32元,且供不应求。
做丰“菜篮子”。全县种植蔬菜36.5万亩、产量51万吨,年出栏生猪80万头、家禽800万羽、水产品2.5万吨。
做大“果盘子”。大力发展沃柑、葡萄、优质李、猕猴桃、酥脆枣等优势水果,全县水果总面积达43.2万亩,总产量34.2万吨。
做靓“花仙子”。发展油菜花、茶花、荷花、菊花等花卉产业,扶持打造休闲农业赏花基地,已初步形成了春看油菜花和茶花、夏赏荷花和格桑花、秋览菊花、冬玩天湖“雪花”的四季花海系列,探索出一条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之路。
据统计,目前全州县有特色产业示范基地面积42.8万亩;无公害农产品基地40万亩,禾花鱼、东山猪、文桥鸭获国家农业部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
扬长避短抓特色,规模种养增效益,而今全州不少农产品逐渐掌握了市场“话语权”。每年稻田养殖乌鲤禾花鱼总面积40万亩,总产量5万吨,稳居全国第一;金槐种植面积30万亩,年加工金槐米4000吨,被国家林业局认定为“中国金槐之乡”;“三辣”(辣椒、大蒜、生姜)共种植7万亩,年总产量18万吨,列广西各县(区)首位;种植芦笋1500多亩,面积为广西最大;年生产食用菌1300万平方米,成了全国食用菌优秀基地县……
记者了解到,全州县把田间建成工业第一车间,搞好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主产区的种田效益,全县依托16家市级龙头企业、53家家庭农场,搞好产供销一条龙,形成了一、二产业相融互动的格局,实现了农民和企业“双赢”。去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万元,16个贫困村的1.2万名贫困人口甩掉了贫困帽。
C
逆势而动谋突破
记者走访多个部门、龙头企业和农户时,了解到大家有一个共识:作为农产品主产区,全州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但依旧存在许多问题:农业基础比较薄弱,农业产业大而不强,投入有限,人才缺乏,品牌不多,一二三产融合仅处于起步阶段,现代农业发展面临诸多制约因素,农业持续发展矛盾比较突出。
粮食部门一位工作人员说,农民种一亩水田,一年辛苦下来,也就是收益500元左右,还不包括他本人付出的劳动。“种田不来钱,以后谁来种?”
两河镇一户农户反映,他今年种植70亩西瓜,预计能产生30万元效益,但7月的一场大雨让他欲哭无泪,仅收入1000余元。“搞农业风险高啊!”
全州干米粉产品全国各地都有卖,但生产厂家各自为政,没有一个统一的品牌,互相压价、无序竞争。
农业是个高投入的行业,但农业大县往往又是财政穷县,捉襟见肘的财力能保工资、工作运转和基本的民生支出就不错了,“哪有钱投入生产?”
建设示范区涉及农业、发改、财政、林业、水利、农机、畜牧、国土、科技等部门,但各有各的验收标准,导致资金分散,难以整合,推进难度大……
上述难题已引起全州县领导的高度重视,有的已向上级反映争取政策支持,有的正在起草相关文件力求破解之道,有的正在付诸实施。
针对全州干米粉加工企业的实际,该县已组织骨干企业参与起草制订干米粉行业标准,拟打造统一品牌。目前已有5家企业入驻特色食品产业园,努力打造“全国干米粉之都”。
鉴于农业基础比较薄弱,目前全州正在推进农田水利“亿元工程”,拟在4年内投入4.91亿元,完成全县近1400公里0.1个流量以上渠道的硬化建设,至今已投入1.48亿元。
县工信局透露,目前全州正与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合作建设农村电商平台,建设全州国际农贸城,全面提升冷链、物流、加工等综合服务水平,确保农民种得出、卖得脱、能赚钱。
全州县领导表示,办法总比困难多,在逆势中谋突破,在改革中求创新,全州县有信心按照“农产品主产区”的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关键农业经济项目的引领作用,形成以农林畜水产品生产和加工为主要支柱的农业产业融合产业体系。
新闻推荐
探索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全州将成为桂林副中心城市。(本报资料图片)“北望全州,南看荔浦。”2015年至今,桂林两大经济强县不但城乡“颜值”巨变,民众的“幸福指数”也大幅提升,这得益于两县全力推进国家...
全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全州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