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上种满了杉树,6亩水域里养了几万尾叉尾鮰和镜鲤 桂江边的廖兵生:告别了贫困,往“小康”奔去

桂林日报 2020-06-17 11:19 大字

廖兵生正在给自己养殖的镜鲤投食。记者刘健摄

□本报记者刘健通讯员王华君成泽鑫

桂江水质上乘,沿江的平乐县大发瑶族乡历来盛产肥鱼。近年来,大发瑶族乡的网箱养鱼事业正在蓬勃发展,其中不乏贫困户的身影。家住龙合一队莲花村的廖兵生,曾经因为父母患病而陷入贫困,后来一边打工一边学习养鱼技术。如今廖兵生也搞起了养殖。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廖兵生说,他相信,通过自己的勤劳一定可以让家人过上幸福生活。

边打工边学习如何创业

廖兵生一家有6口人,父亲患有间歇性精神疾病,需要终生服药,母亲患有白内障,妻子则要照顾年幼的小孩,所以家里全部开支就落在了廖兵生一人身上。他从2008年就开始在广东惠州打工,能勉强支撑住一家人的生活。

2012年,打工的工厂倒闭,百般无奈的情况下,廖兵生选择了回到家乡。回到家后,他贷了5万元买树苗,花了两年的时间把自家山地种满了杉树“自从开始种杉树以后,我的压力就更大了。因为杉树并不是很快就能见效益的产业。除了贷款的压力以外,我也一直在想怎么样才能改变家庭的现状。”

2014年,廖兵生一家被评定为贫困户。廖兵生说,政府给他家送来了关心和扶贫政策。帮扶干部还多次就近给他介绍工作。从那以后,他心里想做点事的想法更强烈了。

“2014年,村里有人养鱼,我到他那里去打工,一方面可以照顾到家里,另一方面我也很好奇怎么样才叫‘创业’。”廖兵生说,在打工养鱼期间,他格外留心养鱼产业的每一处细节。

“我会去了解,饲料应该怎么配合使用,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哪些事项,甚至连在网箱上自己要如何生活,我可以说是处处留心。”廖兵生说,那个时候,他跟着老板养了10万公斤草鱼,每斤能卖到6元钱,一年下来效益十分可观。

“因为有了相对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来源,2015年我就实现了脱贫。而且随着接触养鱼的时间越久,我就越想尝试着自己做。”廖兵生告诉记者。

在网箱上“生活”了4年后,廖兵生觉得自己终于准备好了。2019年,他辞去工作,在离原先养鱼水域不到500米的地方搞起了自己的养殖“事业”。

开始创业打拼,要给家人小康生活

“2019年年初,我拿出了自己的全部家当加上借来的共6万元钱,准备搞养殖。和我原先想的一样,经过几年的学习,做什么都是熟门熟路的。”廖兵生说,和其他搞养殖的人不同,他少了一个摸索的环节,从布置网箱到购买鱼苗,一切进展都十分顺利。

采访当天,记者看到,在廖兵生的网箱上,一个简易的棚子就是他目前居住的地方,棚子离养鱼的网箱只有几步路。廖兵生告诉记者,到了7、8月份的时候,除了吃饭以外,一整天都在喂鱼、挑鱼,所以住在网箱上是最方便的。

在正式进行养殖之前,廖兵生就了解到目前叉尾鮰和镜鲤的市场前景比较好,所以他养殖的鱼种并不是自己熟悉的草鱼。虽然从未养过这两种鱼,但廖兵生也找到了诀窍。

“我跟饲料公司的人特别熟悉,而且他们往往是养鱼专家,所以每次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我就问他们。从养鱼至今,我一次都没有碰上过死鱼的情况。”采访中,廖兵生提出一桶中药,往养殖水面洒下去。他告诉记者,这些中药里面有青蒿、黄芪等,能帮助鱼提高抗性。这个诀窍也是饲料公司的技术员教给他的。

到如今,廖兵生已经养殖了5万尾叉尾鮰和3万尾镜鲤,养殖水域达到了6亩。目前他养殖的叉尾鮰已经长到差不多两斤,价格也达到了9元一斤,远超草鱼。

“看到鱼长得快,我就开心了。虽然我现在欠的账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多,但我这是在创业呀!”廖兵生乐呵呵地说,自己采购的饲料和鱼苗都是赊来的,但是等鱼卖出以后,不仅能还清种树的贷款和所欠的饲料、鱼苗钱,还能得到不少的收入。

“现在我儿子在县城上学,偶尔周末一家人能在网箱上聚一聚。生活越来越有起色,我感到很有底。”廖兵生说,自己最终目标就是给家人创造好的生活环境,让老人孩子过上幸福的小康生活。

新闻推荐

平乐大发瑶族乡:查看群众转移情况

6月7日,平乐县大发瑶族乡党委和相关部门人员深入河道、水库泄洪道等安全隐患点,进行防汛和地质灾害防御抢险工作。图为工作...

平乐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平乐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