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 一架美国军机坠落在平乐县的稻田里

桂林晚报 2019-11-23 10:54 大字

当年坠落的飞机很有可能就是这种B-24重型轰炸/侦察机。(资料图)

陈德庆老人指认当年飞机坠落现场。记者陈张摄

■本报记者陈张

抗战期间,一架美国飞机因机械故障几乎完整地坠落在平乐县一个叫金鸡坪村的水稻田里,由于当时恰逢连年战乱,这一飞机坠落事件在平乐县的相关资料里找不到丝毫痕迹。时隔75年,记者实地考察并采访了坠机见证人,从而还原了那段历史画面。

1、飞机坠落机组人员跳伞

金鸡坪地处平乐县沙子镇东北端,是湘桂古驿道上一个有200多人口的小山村。据村里上了年纪的人透露,抗日战争期间有一架美国飞机几近完整地坠落在翻水井(地名)的稻田里。

82岁高龄的村民陈德庆是当年飞机坠落的见证人。据老人回忆,由于金鸡坪地处湘桂商贸繁华通道,为了躲避战乱和匪患,1944年,他家在村东边紧靠水马岭的山脚下选址建房,飞机坠落那天恰好是新房上瓦梁的日子,下午3点钟左右,正在房顶干活的陈顺华大声呼叫起来:“快看呀,有架飞机在斑山尾(地名)上空‘生蛋子’了!”大家举目远望斑山尾上空,目睹了飞机低空盘旋几圈,先后有11名机组人员跳伞的全过程。

机组人员跳伞后,飞机往北滑行,眨眼间就飞到陈德庆家房顶上空,众人见状纷纷躲避。飞机带着震耳的吼叫声飞临陈德庆家房顶,卷起的狂风把房屋旁边的一棵古樟树刮弯了腰。紧接着,听到“轰隆”一声巨响,小山村才安静下来。时年18岁的陈顺华是第一个登上坠落飞机的当地人。陈顺华回忆说,当时他正在房顶上安装瓦梁,飞机卷起的狂风差点把他刮落下来,好在他反应快,顺手抓住房梁才站稳了身子。飞机落地后,陈顺华朝飞机坠落的方向飞奔。登上飞机驾驶舱,看着满眼的仪表,他不知何物。坐在机舱里舒坦的沙发上,他心潮澎湃。当他要离开飞机时,发现座椅上有一副望远镜,于是将它作为纪念品珍藏起来。

据陈顺华透露,飞机坠落不久,另一架飞机飞临坠机的上空盘旋了好几圈才离去。傍晚时分,世平乡(现为治平村)的乡丁才赶来封锁现场。

坠落的飞机静静地躺在翻水井一块已收割了水稻的冬田里,半边机翼横跨在一条宽约15米的大冲沟,机身及另外一半边机翼遮盖着一块0.9亩面积的水田,机身尾部有一小节断裂,其余部件基本完好。金鸡坪地处平乐、恭城、阳朔三县(自治县)交界处,飞机坠落后,邻近的村民纷纷前来看热闹。

据陈德庆介绍,当时飞机上有七八挺重机枪,大蜡烛那么粗的红头子弹、绿头子弹有许多箱,可惜村民们和到场的警察都不会用。县里有个姓莫的警长,亲手把重机枪的枪口对准山坡,装上子弹却怎么也打不响。人们推测,这飞机上的机枪可能是电动的,由于没有电,所以无法击发。

2、美国技师拆走飞机核心部件

飞机坠落后,大约过了两三天时间,在地方官员的引领下,一名蓝眼睛、黄头发的高大个美国技师和三个讲粤语的中国籍助手进驻到村民陈书明家。由于陈书明家与陈德庆家是邻居,当时年仅6岁多的陈德庆见证了美国技师一行人在邻居家生活工作的点滴。

飞机拆解的第一件事就是将飞机上的油料排空。“哗哗”的燃油全部排放到了那块0.9亩的稻田里,那块稻田因受到燃油污染,被荒芜了三四年时间才恢复种植。飞机拆解工作进展得非常顺利,经过近一个月的努力,飞机发动机、武器等核心零部件被一一拆解下来。房东陈书明一家积极为工作队提供热水及保暖设施等。工作队员吃的牛奶、面包、罐头等,主要都是由专人从桂林运来。有时他们也向村民采购鸡、蛋、鱼等肉类食品。据陈德庆介绍,技师们把飞机核心零部件拆解后,通过人挑、畜驮的办法将零部件运到半边渡(地名)装船,从水路运往桂林。

经过近一个月的朝夕相处,飞机拆解工作队与陈书明家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临别前,工作队向陈书明发出邀请,只要他愿意,可直接带他到桂林国军航空部队学习开飞机。因陈书明为家中独子,无法离开家庭,于是,他将自己的好同学许绍明(音,沙子田村人)推荐给工作队,就这样,许绍明成为平乐籍首位中国航空兵。后来,许绍明随国民党军败退台湾,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他才获回乡探亲机会,当他再次与陈书明相见时,两人相拥而泣。

陈德庆介绍说,飞机拆解工作队离开之前,为表示对陈书明家的谢意,特地将那些从飞机上拆解下来的铝板留给陈书明使用,并写下书面证明,陈书明就用这些铝板搭盖了一间约30平方米的磨房。

3、飞机躯壳成村民躲避日军避难所

陈德庆说,1944年农历九月十五,飞机拆解工作队走后十多天,日军先头部队就到达了金鸡坪。因飞机坠落地点正处在相对偏僻的山旮旯稻田里,过往金鸡坪的日军一般情况下不会到达这一地方,因而宽敞的飞机躯壳就成了村民躲避日军的绝佳场所。

日军投降后,坠落田间的飞机躯壳却成了周边村民蚕食的猎物。村民看到飞机无人看护,他们就带上柴刀、斧头等工具,对飞机的躯壳进行了野蛮的分割。飞机上绝大多数材料为铝制品,坚硬的柴刀、斧头成了当时分割飞机躯壳的工具。

一天下午,马兰田村民唐懋林(音)趁下雨参与到分割飞机躯壳的人流中,当他借助横跨冲沟的机翼作桥,迈步过冲沟时,不幸滑落到10多米深的大冲沟下,造成腰椎骨折,最后被人用箩筐抬回家。

据陈德庆回忆,那时天刚亮就能听到人们挥刀“嘭嘭”地砍割飞机躯壳的响声,直到1946年底才把飞机躯壳分割完。1952年,平乐县人民政府张贴告示,要求村民把各自储存的飞机零部件上缴到沙子乡公所。据陈德庆介绍,当时上缴的飞机零部件和铝板材料堆满了好大一间屋子。

尽管飞机的零部件收缴工作已结束许多年,但是在飞机坠落的区域总有一些零部件散落荒野。金鸡坪村民陈坤华家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存留有一块约80cm×80cm见方的飞机外壳铝板,他将这块铝板制作成饭桌用了40多年。同时,陈坤华吸土烟的烟斗也是用飞机铝质高压油管弯头做的。陈坤华时常手提闪亮的铝质大烟斗,向人们炫耀手中的这件珍贵文物。

据金鸡坪村民陈良章介绍,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他和小伙伴在飞机坠落的那条冲沟摸鱼虾时,多次捡到过重机枪子弹(12.7mm型)及普通重机枪子弹。在那个年代,金鸡坪村的娃娃们在飞机坠落的那条冲沟,时常能捡拾到遗落的重机枪子弹。于是,有娃娃将弹头取下,倒出火药,将弹壳制作成简易的火冲打鸟玩。

4、坠落飞机四大疑惑

1944年,平乐县金鸡坪翻水井的稻田里坠落了一架飞机是不争的事实,但一直以来人们存在几大疑惑。疑惑一,这是谁的飞机?疑惑二,这是一架什么型号的飞机?疑惑三,平乐县为何对这个飞机坠落事件没有相关资料或文字记录?疑惑四,飞机坠落的原因是什么?为此,记者咨询了平乐县史志办,查阅过《平乐县志》,均无答案。

为了获得更权威的解释,记者将飞机上有11名机组人员成功跳伞,配置有七八挺重机枪及飞机外貌特征的信息反映到美国飞虎队桂林纪念馆一位秦姓先生那里。秦先生说,从飞机上的机组人员配置及飞机外貌特征看,坠落在平乐县稻田的飞机与1996年10月兴安县猫儿山发现的那架飞虎队飞机应属于同一机型,即B-24“解放者”重型轰炸/侦察机,隶属于美国飞虎队。

带着飞机为何坠落这一话题,记者咨询了驻桂空军某部曾经从事飞机维护二十多年的转业干部老钟。他分析,从飞机坠落相对完整和坠落后还有油料没用完来看,飞机是因机械故障造成坠落的。

后来,记者从网络调取的B-24“解放者”重型轰炸/侦察机图片拿给陈德庆识别,他指着图片说:“对,当年坠落在稻田里的飞机就是图片中的飞机!”

知识链接

B-24“解放者”是美国研制的四发远程轰炸/侦察机。飞机长20.22米,高5.46米,翼展为33.53米,全重27.7吨,航程5152公里。巡航速度281km/h,最大航速487km/h,载弹6吨,乘员8~10人,自卫武器为10挺12.7mm机枪。该飞机于1935年试飞成功,1941年交付使用。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生产得最多的大型轰炸机,共生产了1.9万架,是二战时期各大海空战场上的“空中霸王”。

新闻推荐

平乐发放扶贫济困救助金

■简讯本报平乐讯11月6日,平乐县举行“情满昭州”扶贫济困救助金发放仪式,为该县40户被救助贫困家庭代表发放救助金23万元...

平乐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乐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