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传统村落勘录之 平乐县沙子镇沙子村
村域区位图
▲茶江畔景色
准提寺正立面
二楼栏杆
狮子桥
平乐县,古称昭州,今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位于桂林市东南部,东邻钟山,南接昭平,西北毗邻阳朔,北连恭城。漓江、茶江、荔浦河3条江河在平乐县城汇成桂江,县城为漓江分界点,以北称漓江,以南称桂江。桂江古时是桂北地区唯一通达粤港澳地区水上出口的运输通道,有“黄金水道”之称。
沙子镇沙子村距平乐县城约30公里,距阳朔县城约20公里,距恭城县城约19公里,省道163穿境而过,连通桂林与梧州两大城市。位于平乐、恭城、阳朔三县交界处的沙子村,是平乐县的北大门,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沙子村始建于唐朝,为岭南千年古村落,村落的范围从厄子头至石拱桥。现有村民约480户1800人。2012年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村内狮子桥为平乐县重点保护文物。
沙子村原是村民为了便于行走,从河中捞取河沙铺砌街道而得名。光绪三十三年,村民到治平老鼠山村凿取石块,用数以万计的长料石铺设村内道路,因而也得名“沙子石板街”。早在唐朝初年,沙子村已经是茶江河畔最为繁荣的村落。因湘桂驿道从这里经过,又邻茶江,水道交通便利,这里便成为连接湘桂粤,沟通桂南与桂中的交通要地,也成为南来北往商贾云集的地方。沙子石板街头至今还保存有唐驿道。沙子镇街道素有“三湾九塘十八巷”之说,因年代久远,“三湾九塘”早已消失,只有“十八巷”至今还在。
据《平乐县志》记载,沙子村近代还涌现出一批知名人物。如地方农民起义领袖杨西安,就曾久踞平乐县沙子街。1852年杨西安响应洪秀全起义,反抗清政府,集合多路义军,没收豪绅财物,开仓济贫。麦焕章,1905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爆发后,积极响应,慷慨陈词,宣传救国救民思想,引导进步人士加入革命队伍。抗战爆发后,麦焕章奔走各方,呼吁各地人民团结,主张一致对日作战。1926年3月,进步青年黄资生、黄在中等在沙子成立了第一个农会———沙子区协和左团博爱村农民协会,农会成立后,立即带领农民开展一场浩大的斗争。1930年2月,地主勾结湘军进入沙子村,将农会领导人黄资生、黄在中杀害,农会斗争失败。
村落格局
村落选址背山面水,背靠大岭主山,左有令公山、牛牯山相护,西南侧场地平坦开阔,土地肥沃可供耕种,前有茶江流过,且有支流环绕,便于生活及物资交流。沙子老村沿茶江而建,呈纵向的“一字形”,有明显的主轴,“三湾九塘十八巷”是对沙子古村格局的高度概括。
村落由一条平行于茶江的主街和18条横向小巷构成,主街全长约1.4公里,有三处“之”字形的转折,共分四个街段,由东北向西南依次为景仁街、仁里街、崇德街、太平街。主街又横向分岔出18条小巷,有石榴巷、当铺巷、茶岭巷、双闸门巷、莫福利巷等。据沙子古街上的周经生老人介绍,沙子古街旁原有9个水塘,这与沙子古街的建造历史有关,人们搬迁至沙子古街时,建造房屋的墙体均用泥土夯实而成,村民就近取土,取土洼地逐渐形成深坑,汇集雨水而成水塘。
传统建筑
沙子古村建筑皆沿主街、茶江而建,排列整齐有序,多为居住、商业混合型古民居,造型简洁古朴。居住、商业混合型民居分布于老街两侧,为一至二层,每栋山墙相连,沿街面整齐,青砖、木架结构,屋面高低错落,正面两侧突出约1米墙垛,墙垛顶端多为石雕装饰。
景仁街尾保留有一座建于清光绪年间的上行宫,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由两进院落组成。前院有一古屋,正面为圆形大门,两侧各有拱形侧门,其木梁斗拱用料讲究,木雕精美。沿茶江边的石板街上还保存有享有“广西第一当铺”美誉之称的沙子当铺,当铺为7层高楼,原为光绪初年开设,屋内螺旋楼梯、梯形货架直至顶层,连通浦口一座,共占地456平方米,其中当房390平方米。村落南面保存有广西唯一一座准提佛母寺,该寺初建于明代,清光绪十六年重修,整座寺庙高大雄伟,现仅存前殿及山墙,其余损毁严重。
沙子石板街建于清光绪年间,全长约1.8公里,宽约3米,路面青石铺装。街道两侧保留有古铺面400余间。石板街两头原建有石牌坊,“文革”时被毁。
沙子村内有15棵古榕树,树龄均已超百年,主要沿茶江边分布。
沙子古村西南面,有一座气势雄浑的石拱桥———狮子桥。古桥由西向东架设,横跨茶江支流,桥全长约30米,高7米,宽4.2米,桥有一大两小三拱,大拱为主孔,跨度6.1米,东端两小拱供泄洪防护之用。桥面两侧护栏各由5根石柱和4块石板镶嵌而成,两侧石柱顶端共雕有8头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的石狮,桥栏石板上刻有花鸟、人物等浮雕,其中中部桥栏石板上刻着的《樊梨花征西》《张果老骑驴》等浮雕,线条流畅。桥栏两侧无论是石柱上的石狮还是石板上的浮雕,从雕刻风格和制作工艺来看都迥然不同。据沙子古街上的老人们说,原来此桥是由广东会馆和湖南会馆共同建造,两个会馆各请了一班石匠,因而两侧桥栏的石狮雕像和石板上的浮雕风格迥异,体现了湘粤雕刻文化的差异。1989年,狮子桥被公布为平乐县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院落
和平街位于沙子村著名的商业石板街中段,其中的59号民居是沙子村规模较大、保存较完好的代表性民居。其特点有贯通上下二层的堂屋,以及入口山墙向道路凸出约1米的墙垛。和平街59号民居是典型的前店后坊式建筑,由于用地缘故,建筑入口处较窄,三进房屋排列紧凑。第一进正房规模最大,二层,进深约12米,总高约10米,是店铺所在;穿过一个约3米的内天井,是第二进单层作坊及储藏用房,进深约14米,高度约6米;紧接着是第三进生活用房,二层,进深约8米,高度约8米。
(本版文字、图片由桂林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提供)
新闻推荐
小车撞毁了车管所大厅大门。通讯员唐继林摄本报讯(记者申艳通讯员唐继林)1月23日上午,一辆崭新的小轿车撞毁了平乐县公...
平乐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平乐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