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转型机遇,实现桂林新型制造业超越发展
□窦均林姚增福马建森
2017年6月30日,市委、市政府在荔浦县、平乐县召开全市工业发展大会,出台了《关于加快桂林新型工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等指导性文件,正式吹响了“重振桂林工业雄风”的号角。市委书记赵乐秦代表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要抓住产业发展这一关键的论断,对于桂林实现超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桂林制造业发展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从广西情况看,由于工业“短腿”,桂林与南宁市、柳州市在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方面的差距不断拉大,处于追赶地位的梧州市、北海市与桂林的差距日渐缩小,可谓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从国内情况看,为推动区域制造业升级换代,我国各地陆续出台了借力国家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的相关具体措施。此外,在技术层面,TMT(Technology、Media、Telecom,即科技、媒体和通信)的深度融合不仅引领着制造业变革方向,也对全球制造业分工格局产生了巨大影响。
作为广西传统的工业优势地区,近年来桂林的制造业出现了增速放缓、增长动力不足的现象。
一是工业生产增速平缓趋降。2017年桂林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1980.39亿元,同比增长0.2%;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566.32亿元,同比下降1.5%。规模工业总产值虽然与2016年基本持平,但增加值却出现了多年来罕见的负增长,对全市经济平稳运行及增长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二是R&D经费(ResearchandDevel-opment,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过少,限制创新水平提升。2017年,桂林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642家,其中有R&D活动的企业共82家,比上年仅增加了2家,增长2.5%;R&D项目512项,比上年也仅增加2项,增长0.4%。
三是一些企业缺乏明晰的品牌发展战略。桂林曾经拥有众多的优秀制造业品牌,如三金、漓泉、啄木鸟等,但目前尚没有一个真正的世界级品牌。在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BrandLab)发布的“2017年中国最具价值品牌500强”名单中,桂林企业中仅有“三金”以111.97亿元位列359位(广西第二位)。桂林很多制造业企业的产品质量令人称道,但忽视对品牌的构建、管理,压缩了企业长远发展空间。
抓住制造业转型机遇,寻找新的增长动力。
重振桂林工业雄风,需要我们与时俱进,充分研判产业发展趋势,认识到新型制造业的重要性以及对桂林经济发展、对桂林“两个建成”的作用,更要抢抓机遇、扬长避短,做大做强桂林的新型制造业,并促进桂林经济再上新台阶。目前,桂林制造业水平整体落后等问题虽然突出,但若能抓住机遇,发挥自身优势,仍可能把握难得的产业转型升级机遇,加速实现弯道超车,在较短时间内重振工业雄风。
一是桂林工业基础扎实。桂林曾生产制造了我国第一台海用雷达、第一套光纤室外试验系统、第一台(套)特高压电力电容装置,桂林的电子工业、橡胶工业一度占据广西的2/3以上。经过长期努力,桂林在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等几方面,形成了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
二是桂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2017年桂林高技术行业增加值达到50.61亿元,同比增长5.8%;高耗能行业增加值139.32亿元,同比下降2.5%,高技术行业增加值增幅高于高耗能行业8.3个百分点。智神信息技术、飞宇科技、中昊力创机电、信通科技等4家高新技术企业2017年产值增幅均超过100%。
三是以桂林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代表的园区经济重大项目落地情况良好。2017年经开区实现工业总产值410.1亿元。2018年1月-6月,经开区规划范围内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94.8亿元,同比增长7.5%。
四是桂林人力资源比较充裕。桂林在我国非省会(首府)地级城市中拥有高校最多,现有普通高校12所,成人高校2所,2016年末专任教师超过8000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3600余人)。桂林还有14家科研(设计)机构,拥有科技人员1100余人。优异的人力资源条件为桂林新型制造业发展提供了良好保障。
做大做强新型制造业,抢占工业经济竞争制高点
桂林要实现从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的转型,必须在发展制造业上实施一系列重大战略和政策安排:
第一,以《中国制造2025》为指引,制定桂林新型制造业发展战略。《中国制造2025》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重大技术装备需求为目标,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完善多层次人才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政府工业主管部门与相关企业必须高瞻远瞩,主动求变,积极顺应《中国制造2025》战略方向指引,适应市场环境的具体要求,充分把握我国制造业转型带来的机遇。
第二,抓住变革机遇,优化主导产业,释放新型制造业产业集聚能量。《桂林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已提出要综合考虑桂林经济基础、产业优势等资源要素实际情况和未来的发展定位,同时与国家和广西相关发展规划有机衔接,重点选择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材料、大健康、智能制造等五大产业作为桂林“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发展方向。在具体实施方案时要善于借机而为。例如,可借助汽车产业转型机遇,以新能源客车项目为主攻方向,在全力支持桂林比亚迪迅速做大做强的同时,推动桂林客车工业重整辉煌,在新型制造业领域开创一个产值达数百亿元的大产业,并由此带动桂林仪器仪表、电子信息等产业发展。
第三,实施“小独角兽、小瞪羚”培育工程,推动民营高科技企业快速成长。“独角兽企业”指发展前途良好的初创企业,“瞪羚企业”则是银行业对成长性好、具有跳跃式发展态势的高新技术企业的一种通称。桂林曾经有非常好的机会实现“独角兽”“瞪羚”企业零的突破。2008年3月24日创建的桂林鑫鹰电子科技公司曾是我国重要的民用无人机生产研发企业。遗憾的是鑫鹰公司未能抓住机遇,迅速确立行业地位。与此相反,2006年成立的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公司在2012年推出到手即飞的世界首款航拍一体机“大疆精灵Phantom1”,将单纯的飞行体验拓展至航拍体验后,大获成功。据测算2017年大疆公司销售额会达到180亿元人民币(27亿美元),占据了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的80%份额。从桂林目前的情况看,桂林智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桂林啄木鸟医疗器械公司等企业具有“独角兽”“瞪羚”企业的特质。为这些企业的研发、生产、销售等提供一切可能的扶持,可促使其在较短时间内做大做强,推动桂林新型制造业在质的方面取得突破。
第四,创建“桂林制造”品牌示范区,拓宽新型制造业发展空间。对国家(区域)而言,制造业水平的高低,最终都体现在其所拥有的优秀品牌的多寡上。桂林曾经是广西拥有知名产品与品牌最多的区域之一。早期的芦笛电视、漓江收录机,以及依然活跃在市场中的天和骨痛贴膏、漓泉啤酒、三花酒、三金西瓜霜等,都曾在国内外有比较大影响力。但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一大批桂林品牌的行业地位被其他新兴品牌逐渐取代。从桂林产业集聚的实际出发,桂林可率先发展以药品、医疗器械制造为代表的“大健康产业品牌示范区”,以手持稳定器、光电设备制造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品牌示范区”,以食品饮料制造为代表的“食品产业品牌示范区”和新能源客车、汽车零部件等为代表的“机械产业品牌示范区”。在产业集群的基础上,形成品牌集群,并进而拓宽桂林新型制造业的发展空间。
(作者系桂林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桂林新型制造业发展研究”课题组成员;相关数据来自于广西、南宁、柳州、桂林2017年统计年鉴。)
新闻推荐
这个“客车大盗”栽了本报讯(记者陆鑫通讯员陈文萍)在人员密集、行驶颠簸的客车上,不小心被谁碰了一下,也许大多数人都不会...
平乐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乐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