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装液化石油气治理步入深水区———能否扭紧瓶装气“安全阀”
相关人员在试点的毛塘路社区进行入户调查与安全用气宣传。(市城管委供图)
在福隆园一处瓶装液化石油气经营点,店内瓶装气旁就是店主的灶台。经营点为夫妻店,饮食起居就在十几个气瓶旁。
目前,市区各正规燃气公司正在推广红色的打有“桂煤”钢印的钢瓶,在4年的周期里,将对液化石油气钢瓶实现整体替换,最终实现瓶装液化石油气管理的全面信息化、现代化。
正规燃气企业的储配站。而“野气”、“黑气”大都是从湖南以及柳州、贺州市运送罐装液化石油气到桂林销售。
今年整治行动查处广西师大莫家坪一处不正规瓶装液化石油气配送点时,店内杂乱不堪,钢瓶也锈迹斑斑。
新闻背景:今年以来,桂林全面开展了燃气安全综合整治行动。截至目前,市城管支队联合公安部门查处非法经营燃气站点205家,暂扣槽罐车3辆、运输车10辆、煤气瓶3567个、磅秤15台、导气管25条、切割机1台、气泵6台,12名相关责任人员接受警方调查,对违法违规经营瓶装气的行为造成了有力震慑。
燃气行业属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行业,也是典型的民生行业,它与水、电同为城市的生命线,且其专业性较强,安全责任大。去年6月以来,为进一步推动桂林市瓶装液化石油气行业规范管理,桂林市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场“打非治违”(即打击非法经营、非法存储、非法充装、非法运输等各种非法行为和治理违法瓶装液化石油气经营点)的旋风。这些举措直指燃气行业多年痼疾,那么,燃气行业多年积累的历史遗留问题是否得到了彻底解决?还有哪些挑战?记者展开了走访调查。
□本报记者桂晨
走访:“野气”“黑气”充斥瓶装液化石油气市场
瓦窑路附近的一家餐饮店,不到一周时间就要更换一瓶液化石油气,店主王大哥说,就是附近一个店铺给送的瓶装气,是否是正规配送点他并未关注,而配送点是否取得燃气经营许可证等证件他更是没有留意。询问一些经营餐饮店铺的店主,近八成受访者都表示哪里配送关系不大。
记者从去年12月多次跟随城管支队执法人员执法,发现非正规瓶装气配送点经营场所简陋且大都存在混合经营现象,有的售卖桶装水,有的会附带销售直排式燃气热水器等燃气器具,有的还自备倒罐装置。这些配送点大都是租赁居民区或者城中村里的店面,有的配送点就在居民楼下,而店面里没有基本安全设施。记者在与部分经营人员攀谈中发现,他们均未受过专业培训。“做了那么多年,接触多了,不就都知道了?”在瓦窑路附近的一位店主这样说。
在执法人员看来,这些经营站点安全隐患重重,犹如一个不定时的炸弹,一有疏忽随时有可能引发事故。
灵川一燃气企业负责人刘平表示,她2011年进入市场,这么多年来,燃气市场混乱,倒气问题很严重,存在不少从外地灌装燃气到桂林销售的情况。据他们观察,非正规经营门店里并没有太多气瓶,而是在居民小区或其他地方设置仓库,囤积大量气瓶,在仓库倒气。
“在平乐,不少无证照经营点公开经营液化气,尤其是源头镇、同安镇,几乎没有正常的石油液化气渠道,被无证照‘黑气\’点占领市场。”平乐县一燃气企业负责人陈善民表示。
“公司原来的销量每日16吨左右,现在实际销量5-6吨,近七成的销量被‘野气\’站切分走了,公司发展生存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新海燃气有关负责人李玉梅介绍。
市城管支队在执法过程中摸排走访得到的情况与前面所说大致相同。
调查:“野气”“黑气”市场流通链如何形成?
那么,“黑气”、“野气”市场如何形成?为什么这些“黑气”“野气”能抢走正规燃气企业70%的市场?
追逐利润“野气”“黑气”充斥市场
“3月13日,刘某和银某将收购的煤气瓶装满各自的车,驾车到湖南道县的石油液化气充气站去灌装燃气。当晚6时许,两人将所有石油液化气瓶灌满后,就从文市收费站上高速回桂林,谁知道车辆刚驶出七星高速收费站就被交警查获。”
在近两年新闻报道中,高速交警查获多起非法运输瓶装液化石油气的案件。
2017年6月,针对燃气行业治理工作相对滞后的情况,桂林市开展了持续深入的行业治理行动。据相关部门摸排得出的不完全统计,当前桂林全市无证非法经营燃气站点达700多家,每天有40多台车辆往返湖南以及柳州、贺州市,拉着报废及过期钢瓶充装来历不明的液化石油气、工业废气、掺杂使假的液化石油气到桂林销售。到桂林后,逃避质监、安监和行政主管部门的检查管理,非法倒罐、非法充装、非法销售,以次充好,偷税漏税,牟取暴利。桂林由此形成了一条瓶装“野气”“黑气”流通链。
居民用气安全意识与技能相对匮乏
“在燃气执法过程中,我们发现,瓶装气行业经营市场中存在大量过期瓶、报废瓶到处充装、运输、储存并在居民用气户中流通使用,居民对燃气安全使用知识匮乏,对燃气安全事故的应急措施一知半解,违法经营燃气的从业人员、市民对燃气执法工作不理解等情况。”执法人员告诉记者。这是今年1月市城管委联合七星区政法委、市燃气管理处、市燃气行业协会开展的毛塘路社区燃气安全治理试点工作第一阶段入户调查结束后,大家的总体感受。
自去年11月中旬开始,由城管队员、技术人员、社区干事、小区楼栋长组成的检查队伍,陆续走进毛塘路社区所辖范围内的16个小区、3400多户居民,若干个街道铺面、学校等辖区单位,不仅逐一排查燃气安全隐患,还要登记每家每户的燃气供应来源,以清查辖区是否存在“黑气”点和“野气”点,为日后精准打击燃气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做铺垫。
“我们发现,居民用户不合格钢瓶占将近一半。”市城管支队执法人员列举了一组数据:试点共计走访小区居民用户1891户,检查钢瓶851个,其中合格瓶441个,不合格瓶191个,报废瓶219个;检查商业用户134户,检查钢瓶247个,其中合格瓶175个,不合格瓶48个,报废瓶24个。
在走访中,记者了解到,部分选择“野气”站点的居民是因为就近方便,并没有气源正规与否等相关安全意识,此外,就是价格相对便宜。
执法力量覆盖有限缺乏强有力执法
据了解,桂林11县6城区的燃气行业行政管理执法由市城管委燃气管理处负责。在走访中,记者发现,作为公益一类正科级事业单位,燃气管理处编制8人,没有专业执法队伍,面对大面积的燃气行业管理执法工作显然力不从心。
针对燃气执法专业性较强的特点,去年,桂林市城管支队专门组建成立了燃气执法大队,进行常态化执法。但在严管中,相关执法部门仍然缺乏强有力的执法手段,导致管理收效不佳。在朝阳路一经营点,店主面对执法人员前来执法理直气壮。他指着墙上挂着的2003年制订的一些供气点防火安全管理制度等规定,称自己多年从事该项工作,合法合规,但却拿不出任何经营许可证等相关证件。据了解,针对这一配送点,执法人员已经多次上门进行教育劝说,但该店主仍然从事经营活动。而执法部门只能暂扣其店面内钢瓶等物品,别无他法。
瓶装液化石油气步入专业管理整治阶段
市燃气管理处主任袁魁介绍说,桂林市燃气行业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起步阶段。桂林市第一家燃气公司成立于1982年,当时燃气在市场上是稀缺商品,1982年至1989年桂林市仅有桂林市煤气公司一家企业经营燃气。第二阶段为无序迅速发展阶段。从1989年到1995年,桂林市燃气企业一哄而上,全市燃气储配站曾达到40多个,当时大多数燃气储配站设施简陋,管理混乱。第三阶段是专业管理和整治阶段。1995年成立了桂林市燃气管理处后,逐步对全市燃气行业的规划、建设、运营进行规范管理。
“2004年以来,我国推进公用事业投融资体制改革,鼓励城市燃气资本多元化,使得城市燃气市场呈现明显的地域特征和竞争激烈的格局。”袁魁说,也就是2004年,桂林市开始实施液化气瓶产权转移——— 由用户向充装单位的转移,建立以气瓶充装单位为安全责任主体的气瓶安全管理模式,全面实现气瓶充装单位拥有气瓶产权,向用户提供包装气瓶,负责气瓶建档,并对气瓶安全使用、检验和维护全面负责,用户只能租赁气瓶使用。
自2004年至今,桂林共整改达标的燃气储配站有23座,停业、关闭有重大安全隐患的燃气储配站8座,目前全市取得“燃气供应许可证(燃气企业)”的企业有29家。
对瓶装气的安全管理往往把工作重点放在对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的监管上,而对气瓶在储配站充装后的管理、供气过程的安全控制、用户用气场所的安全指导和检查等方面重视不够或者管理的触角还没有延伸到这些地方。这是不少城市瓶装气管理存在的短板,桂林也不免面临同样问题。
据了解,目前瓶装液化石油气行业由多部门监管。燃气经营许可证经由燃气主管部门市城管委办理,液化石油气充装单位资质证由质监部门办理,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在交通部门办理,此外,还有防雷设备安装及检测由气象部门办理。因液化气行业的特殊性,对该行业具有监管职能的,除了上述部门外,还有公安、消防、工商、税务、环保、城管、街道社区等,这些部门各自都能对该行业的某一种行为实施监管,有相关法律法规支撑,但由于监管部门各自为政,容易造成管理不到位。
针对以上多头管理力量分散的现实情况,为进一步规范燃气监管,桂林在广西各地市中实现联席会议制度、专业燃气执法队伍等4个率先。早在2016年9月,桂林市成立了市燃气行业常态化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市政府一名领导为总召集人,各县(区)和市发展改革委、公安局、财政局、住建委、交通运输局、文新广局、安监局、规划局、城管委、物价局、工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武警消防支队、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燃气管理处等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明确各成员单位的具体职责,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落实燃气行业安全管理。
2017年7月,桂林市在全区范围内率先组建成立了城管支队燃气管理执法大队,填补了燃气行业日常监察执法的空白和短板。近一年时间里,针对燃气行业各种违法行为的联合执法行动步步为营,燃气专业管理整治取得实效。
挑战:拧紧瓶装气“安全阀”还要破除哪些阻力?
当前,由市政府牵头,通过联席会议正在大力解决瓶装液化气站准入门槛低、“野气”“黑气”猖獗泛滥等历史遗留问题。在完善一系列机制体制,高压“打非治违”的同时,燃气管理还面临何种挑战?
2010年,袁魁就已经意识到传统液化石油气配送模式等管理短板。为此,他呼吁建立和完善燃气行业法律法规制度,通过编制《桂林市燃气专项规划》,总揽桂林市燃气行业发展大局。袁魁和多位同事撰文对此进行探讨,建议推动气瓶集中配送和电子信息化系统管理。而这些于2016年在正规企业管理中得以实现——— 市城管委建立了燃气监控预警指挥平台,实施全方位无死角和远程实时监控。同时,还建立了燃气呼叫配送服务平台,建立详实的钢瓶电子“身份证”,对瓶装液化石油气充装、运输、销售、使用的全程可追溯管理。
这两个平台的建立,对桂林市瓶装气行业规范管理起到了很好的监管作用。为进一步规范瓶装气管理,目前市区各正规燃气公司正在推广红色的打有“桂煤”钢印的钢瓶,在4年的周期里,将对液化石油气钢瓶实现整体替换,最终实现瓶装液化石油气管理的全面信息化、现代化。
规范管理的同时,对“野气”、“黑气”强有力的“打非治违”行动持续深入开展,进一步遏制了行业乱象。2017年,市城管委、市燃气管理处、市城管支队联合公安、交通、消防、工商等进行联合执法,共计47次行动,收缴瓶装液化石油气7229瓶,协助公安部门刑事拘留25人,公开销毁非法钢瓶1886个,有效震慑了燃气行业的非法行为。但走访中,执法人员也坦言,市区情况复杂,建成区120平方公里范围内有180多个大大小小城中村、788个无物业管理小区,规范治理工作覆盖面大。
“瓶装气的非法经营、非法存储、非法充装、非法运输等各种非法行为门槛低,利润空间大,因此违法人员逐利猖獗,在今年几次联合执法中,就曾发生多次暴力抗法的行为。”市燃气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坦言,在管理整治中不免阻力重重。
“联合行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各职能部门的力量还需要进一步整合。”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对相关从业人员要严格考核审查、持证上岗,对各相关企业、站点、经营户要建档立案,落实定期检查考核制度,不符合规定的限期整改,不按期整改的关停整顿,以规范行业管理。
今年,市城管委结合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计划向市人民政府申请增设燃气执法大队,专门负责燃气行业执法工作。
此外,还将通过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扩大社区安全用气示范点建设,唤起全社会对安全用气的重视。相关部门希望市民自觉抵制“野气”、“黑气”,使用正规燃气公司的液化石油气,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记者桂晨摄
新闻推荐
生态安葬逐渐深入人心2018年04月02日星期一首页上一期下一期版面导航标题导航版面概览放大缩小默认重厚养选薄葬生态安葬逐渐深入人心在花坛葬仪式上,亲属用鲜花缅怀逝者。编者按草长莺飞,百花盛开...
平乐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平乐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