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桂林市首次实行花坛葬,当年参加人数为27例今年3月31日,在市第五届公益生态花坛葬仪式上,共为134位逝者举行了花坛葬——4年来,桂林“花葬”增长4倍
参加花葬仪式的逝者亲属,手持鲜花在仪式现场。
花葬仪式现场,逝者亲属在签名。
□本报记者景碧锋文/摄
从2014年的27例到今年的134例,4年间花坛葬增长了4倍,花坛葬由市区向周边市县延伸覆盖
3月31日上午,在官帽山墓园举行的桂林第五届公益生态花坛葬仪式上,134位逝者回归自然,“入土为安”。桂林市举行花坛葬的人数从2014年首届的27位增加到今年的134位,增长了4倍,并引来了贺州市及平乐县等市县相关部门现场学习。
“花坛葬是将骨灰放置于可降解的环保骨灰坛中,将骨灰坛深埋,上面种植美丽的花草,不起坟头,不单独竖碑,骨灰不到一年就自动降解,与泥土、花木融为一体,回归自然。”市殡葬管理处主任黄水华介绍,自从2014年桂林市首次实行花坛葬后,采取花坛葬的人数逐年增多,2015年达到51例,2016年达到57例,2017年达到113例。4年来,全市共有382例逝者实行了花坛葬。
据悉,在2014年桂林市举行第一期花坛葬的时候,实行花坛葬的死者大多都是没有直系亲属的人;到了第二期、第三期,死者有直系亲属的逐渐增多,他们的子女、父母、亲戚比较赞同实行花坛葬。而今年的花坛葬现场,大多都是死者亲属主动报名为其实行花坛葬。桂林市为了鼓励节地生态安葬,不仅免费向参加花坛葬的死者亲属发放可降解骨灰坛、纪念证书和500元现金奖励,并免去管理费等其他相关费用。
“我父亲生前就喜欢读书看报,他从报纸上看到花葬的这种形式,觉得既节约土地,又不给儿女增添负担。选择花葬,是他自己的遗愿,我们也尊重他。”为去世父亲采取花葬的市民吕琤女士在现场告诉记者。其实,在现场像吕琤女士有这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市殡仪馆馆长汤健介绍:“现在的年轻人思想观念转变很快,觉得能让逝者很好地安息,得到纪念就可以了,比起竖碑埋葬来,他们更青睐花坛葬。不过,由于民政部门经费有限,广泛宣传还是不够,很多人还不知道花坛葬;如果广泛宣传,肯定参加的人会更多。”
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等“绿色殡葬”是大势所趋。市民政局提醒广大市民:每年3月初到清明节前,及时留意本地媒体发布的“花葬”通告
“花坛葬最主要的地方在于不浪费土地,可以重复利用。怎么重复利用呢?花坛葬采取了一种可降解的骨灰盒,在入土3个月到半年时间左右,盒子就会降解,骨灰与土壤就会融为一体。地上可以种一些花花草草,而且这个地方还可以再次利用。同时,也会给死者留一个标识名字的地方,用来纪念。”黄水华介绍,4年来,桂林举行的花葬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今年的花坛葬仪式上,毗邻的贺州市及平乐县专门派人来参观学习,准备在贺州及平乐推行花坛葬。
市殡葬管理处的罗逸介绍,从目前情况来看,推行节地生态安葬是大势所趋,有很积极的意义。一块墓地,最先入葬的经过两三代后,有一部分人的后代就不记得了,没有去墓园交管理费用。这部分墓地就成了无主墓,如何管理成了大难题。而花坛葬等生态殡葬就没有这方面的问题。随着去世的人越来越多,而土地是有限的,因此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等“绿色殡葬”是势在必行。
罗逸说:“从每年的3月初开始,市民政局都会在桂林市民政局网站、桂林生活网、桂林电视台、《桂林日报》、《桂林晚报》等新闻媒体上发布公告,希望广大市民提前留意。”
2016年2月24日,民政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这是国家在殡葬领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首个专门性文件。“我们是想通过鼓励和引导的方式,推广节地生态安葬的理念,让市民接受这种安葬的方式,支持和选择节地生态安葬。”汤健说,其实,在文件出台前,桂林市早已有这种生态安葬的做法了。在这个文件出台后,我们更要大力提倡,让人们达成共识。目前桂林已建成3个公益生态花坛安葬点,花坛葬由市区向县乡村延伸覆盖。
据罗逸介绍,在殡葬方式上有过两次改革,一次是从土葬到火葬,一次是节地生态安葬。所谓提倡节地生态安葬,基本就是不保留骨灰,包括树葬、海葬、火葬、花坛葬、格子存放等几种方式。现在我国各地都在寻找适合的生态葬切入点,像广西区内北海市靠近海,就大力倡导海葬,桂林市目前主要推广的是花坛葬。
新闻推荐
本报平乐讯(记者/韦宏宁通讯员/王学秋)3月29日,全区社区戒毒社区康复“8·31”工程推进会在平乐县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我区将力争在今年实现全区乡镇街道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全覆盖,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执...
平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乐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