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四大博物馆之一的上海博物馆
纹样自然生动的长沙窑器物
桂林籍画家石涛的画作
宋徽宗瘦金体真迹
□记者胡晓诗文/摄
上海博物馆创建于1952年,新馆于1996年全面建成开放,其收藏、研究、展览以中国古代艺术品为重点,馆藏文物百余万件,其中珍贵文物14万余件。新馆是方体基座与圆形出挑相结合的建筑造型,具有中国“天圆地方”的寓意。馆名“上海博物馆”系新中国成立后上海第一任市长陈毅所书。
上海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并称为“中国四大博物馆”。作为一座一流的综合性艺术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尤以青铜器、陶瓷器和历代书画为特色。
博物馆里的青铜器,记录着真真切切的春秋。器物器型从开始的简单的平板类钺,再到复杂的爵、觚、斝、鼎、觥、觯、彝、盉、卣、壘、簋、瓿、盨、盘、盆、铺、豆、座,精彩纷呈。再仔细观察青铜器,从育成期、鼎盛期到转变期、更新期,各个时期的花纹从粗犷到细腻,从简单到复杂,是技艺水平提升的最好佐证,也是古人智慧和创意的完美记录。这些埋藏在历史长河的宝藏,每一件单独拎出来都能作为当今的设计源泉。今人在服装、图文、造型、建筑等设计当中,缺乏创意、文思枯竭的时候,不妨去博物馆走走看看,也许会带来灵感的启发,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书画部分,有宋徽宗的《千字文《柳鸦芦雁图》,还有众多人们耳熟能详的书画大家如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等人的作品。条件所限,读书时只能从历史课本上看到古代书画的插图,但是远远比不了看到实物带来的震撼“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很开心。”一位正在观赏字画的年轻人在一旁说道。除了展品可看性强,该馆的布展也特别优秀,当观众走向书画藏品时,感应灯灯光会慢慢亮起来,一幅幅精致的书画就出现在眼前。
在书画区,还可以看到来自桂林的画家石涛的作品。石涛本姓朱,名若极,出生在桂林靖江王府,是明靖江王朱赞仪的十世孙,朱亨嘉的长子。1645年(明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八月初三,朱亨嘉身穿黄袍,南面而坐,自称监国,纪年用洪武二百八十七年,隆武二年(1646)四月被绍宗朱聿键处死。朱若极由桂林逃到全州,在湘山寺削发为僧,改名石涛。其别号很多,有大涤子、清湘遗人、清湘陈人、清湘老人等。石涛一生云游四方,最后定居扬州,以卖画为生。
有意思的是,在石涛作品旁展出的,是与他同为前朝遗民,都出家做了和尚,都是著名画僧的“八大山人”朱耷的作品。在展出的《荷花翠鸟图轴》上,荷花似开非开,翠鸟翻着白眼,其中一只鸟儿站在头重脚轻、上大下小的怪石上,充分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扭曲以及对现世的不满。
博物馆内的临时展“宝历风物———‘黑石号’沉船出水珍品展”更加不能错过,这是上海博物馆在今年疫情期间恢复开放后推出的第一个国际合作展览。
1998年,沉寂了千年之久的阿拉伯商船“黑石号”在印度尼西亚勿里洞海域被发现,大量出自中国的商品被打捞出海,此事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年代最早的海洋沉船发现之一。沉船出水器物极为丰富,有陶瓷器、金银器、钱币以及生活用具等。其中陶瓷器的数量最多,达6万余件,几乎涵盖了唐代南北方最为著名的窑场产品。
展品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长沙窑。在打捞出的文物当中,有58000件是长沙铜官窑的瓷器,占总量的83%。据了解,长沙窑是唐五代时期一处重要的瓷窑,窑址位于今长沙市望城区丁字镇石渚湖附近。长沙窑兴起于8世纪中后期,10世纪后逐渐衰弱。在中国漫长的陶瓷史上,长沙窑开创了彩绘瓷器的新时代。现场展出的长沙窑器物上,工匠用寥寥数笔,勾勒出生动形象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等形象,充满了生命力。其中还有少量用诗文书法装饰的器物,让人叹为观止。
此外,上海博物馆的玉器、造像、钱币、民族服饰、家具等常设展,也非常值得一看。这里的藏品之丰富,需要一天甚至更长的时间来细细品味。亲眼看一看这些国宝级的文物,或许更能清晰感受到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历史脉络。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唐霁云通讯员温泉刘琼)12月4日,南宁海关在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为该公司颁发海关AEO高级认证企业证书。据悉...
桂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桂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