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坊,漓江沿岸发展的新探索

桂林晚报 2020-11-02 10:10 大字

大河坊项目效果图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2周年。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各种“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不断崛起,目前,我们“国家级新区”总数达19个。

经济高速发展之下,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突显,我们也在探索经济文明与生态文明和谐共生之道。从河北雄安新区的建设规划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根据《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来看,雄安新区今后发展三大亮点是绿色、创新和智能,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院长杨保军指出,发展雄安,生态是前提,蓝绿空间占70%,城建控制在30%以内。

从中不难解读出,以往的发展,多是为经济指标,大拆大建,粗犷发展,而如今的方向,是更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保存。这一发展观念的转变,在桂林这个山水城市也早已纳入城市管理者的管理意识。

江,始终引领着一座城市的未来。近年来,随着城市进阶,临江区域的建筑已经趋于饱和。作为漓江唯一的“留白”,政府在2012年提出的《叠彩江东生态旅游区概念规划》,揭开了城市东、漓江畔发展的序幕。

规划明确了江东片区的生态旅游发展方向,提出江东片区村貌改造项目要充分利用漓江东岸的优秀自然景观资源,以高端休闲旅游和生态田园观光的开发为切入点,在保护漓江和周边景观环境的大前提下,将漓江文化与休闲旅游业完美结合,引入休闲、康体、养生、养老等产业,打造漓江沿岸旅游产业试点。

而漓江·大河坊项目,就是这一规划下的示范样本,带着政府对漓江沿江发展的一种新的探索模式。“做大河坊和以往的拆迁大建不一样,并不是让原来村民卖地后移迁他处,村民还是在他们原来的居所,只是提升了他们原有的居住状态,原来的村庄变成了一个文创老村,保留下了村子千百年来的文化底蕴,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都还在。而如果按传统的开发模式,大拆大建之后,这块土地上的历史文化消亡,留下冷冰冰的钢筋水泥。”大河坊相关负责人表示。

城市的发展,最终目的是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从人居环境来看,目前桂林城北漓江两岸还基本保持了原貌,没有太多破坏的,所以今后在漓江这条线上先保持沿江生态好的前提下,去寻求文旅、康养的发展,而不是纯粹的地产开发。

“大河乡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文旅性质和农业观光,尽可能保持原生态,这是排在第一位,其次才是逐步适量发展,在增量发展中以文旅类、康养类性质来发展,至少跟以往的城市发展地产开发的模式不同了,会更易人居。”大河坊相关负责人说。

(陈延明图片由漓江·大河坊提供)

新闻推荐

《“最多跑一次”怎么要跑六次才办完》后续 相关责任人将被调岗

本报讯(记者申艳)一老人想把房屋过户给孩子,往市区雉山路口市不动产登记和房产交易中心跑了六趟才搞定。10月30日,本报对此事...

桂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桂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