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 昂起来
《苏东坡》
潘葵与其作品
□牛建农文/摄
2020年10月1日,国庆、中秋双节同庆,新建的龙船坪特色街区,赶在这一天开街迎宾。临江一排新建的青砖青瓦仿古建筑披红挂彩,绘画、书法等7个展览同时开展,突出了特色街区的文化艺术主题。
我走向桂林根雕奇石文化精品展展厅。展厅入口,有个简介,道是“桂林根雕奇石产业规模和水平在全国居于前列,享有‘巧夺天工’和‘化腐朽为神奇’的美誉”,又说:本展厅展出的这批根雕奇石精品,具有国内一流水平。
我心里画了个问号。在浙江游走多年,对誉满天下的东阳木雕,还是略知一二的,那有“江南故宫”之称的东阳卢宅,那被权威专家称为木雕艺术博物馆的义乌黄山八面厅,我都去过多次,那精美,那恢弘的气势,确实让人震憾。眼前展厅里的这些出自桂林人之手的作品,能够与之相比吗?
这么想着,就走了进去。
满眼都是根雕作品。一路看去,真可谓题材丰富、造型生动、技艺精湛、情感饱满,技法与理念更是融通古今中外,充盈着强烈的创新意识并且确确实实在创新上收获颇丰。
特别是那件一人多高的、极富动感的《苏东坡》,右臂向斜后方伸出,手中握一管毛笔,那右肩线条极简,却极富力道,力道牵动之下,那右臂似乎瞬间就会收回,挥动那枝笔,疾风狂扫,写下“大江东去”,写下“老夫聊发少年狂”。作品的材料,可能是一段朽木吧,它只给艺术家留下了雕刻苏东坡头部和右臂的条件,应该雕刻左臂的地方,却只能空着,左侧的半边身体,也只能空着,然而,就是这“半个”苏东坡,却以其动感与气势,一下子就紧紧地抓住了我的目光,脑中立即涌出这位豪放派大诗人的佳句。
作者,潘葵。
离开苏东坡,前行不数步,智慧虔诚的弘一法师,站立在我的面前。这件作品的手法,与《苏东坡》相似。所不同者,《苏东坡》是以动感撼人心魄,《弘一法师》,则是以静“抓”人。
作者,也是潘葵。
转过墙角,看见了比我略高一点的《屈原》和《陶渊明》。
屈原,行吟江畔,孤高严峻又略带几分忧郁;陱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忘我。这两件作品,同样是有实有虚:头部、面部精雕细刻,身体线条极简,并且,有一部分身体空着———屈原不见右臂,陶渊明的身体,从胸至脚,中间部分都空着。
我断定:这应该还是潘葵的作品。
看一下作品简介,果然是他!
这位潘葵先生,不得了,他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风格,是作家、艺术家的“识别码”。
风格,是作家、艺术家成熟的标志。
约了潘葵先生在他的《屈原》和《陶渊明》面前会面。
万万没有想到,潘葵不是我想象中的饱经沧桑的老先生,而是一位白白净净的小青年。
采访从查“户口”开始:潘葵,现年34岁,壮族,桂林龙胜三门人。家境贫寒,初中毕业后,便跟从父亲干木匠活,在农村帮人铺木地板、装木板壁什么的。
“你什么时候开始转行搞木雕艺术?”
“说不清。不知不觉就转过来了。”
转过来,便痴迷,便一日三竿地进步。
孔夫子说:三十而立。2015年,而立之年的他,开始拿大奖。一拿,便一发而不可收:
2015年,他的作品《弘一法师》获广西工艺美术作品“八桂天工奖”金奖;
2016年,《不朽》获广西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创作工程金奖;同年,这件作品荣获“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是全国的最高奖项。
2017年,是他大丰收的一年。
这一年,他的《千年梦圆在今朝》获广西壮族自治区艺术作品展精品奖;《齐白石》获第十二届中国(东阳)木雕竹编工艺美术博览会特等奖;《水墨系列·诗中圣贤》入选第十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手工艺术精品博览会,并获“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银奖。
2018年,入编《中国当代雕塑名家》。
从铺地板的小木匠到广西工艺美术大师,到中国雕塑名家,这中间是一条十分漫长的路,他只用了十几年。
“我勤。”潘葵说:“多做。多读书。我每年都要买五六千块钱的书。雕塑、绘画、建筑设计、园林设计、企业管理、美学、哲学、历史、文学、中医中药、心理学,什么都读。我对心理学特别感兴趣。”
能准确生动地刻画苏东坡、屈原、陶渊明这些大文人的形与神,对任何艺术大师,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潘葵只是初中毕业。
“也没别的什么高招,就是多做,多想,多悟。”
指着《屈原》和《陶渊明》这两件木雕,我问潘葵:“你的这些作品,属于哪一种类别?”
他说:残雕。
残雕,应该是大写意与工笔的巧妙结合吧,人物身体那空着的部分,则可以看作是中国画特有的“留白”。
留白,是笔不到而意到,吸引观赏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补足,去完善。这样,就动员了观赏者和作者一起投入到创作的过程之中,观赏者通过这样的合作与沟通,就会与作者心心相印,自然也就会永远记住并喜爱作品。
近年来,“寻找桂林文化的力量,挖掘桂林文化的价值”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然而,到哪里去寻找,又如何挖掘呢?
从潘葵身上,我得到了启示。人民群众是历史文化的创造者,又是历史文化的载体。桂林文化的力量,蕴藏在人民之中。桂林人民,是推动桂林发展的主体,是创造桂林文化最根本的力量,比如这个年纪轻轻的潘葵,他就用自己的创造和业绩,为桂林增添了光彩。
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根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西工艺美术协会副理事长、桂林工艺美术协会理事长、广西工艺美术大师张利梓告诉我:协会成立十年来,会员从最初的40人发展到近300人(其中有广西工艺美术大师44人),所获奖项从数十个增加到了一千多个,行业从业人员约3万人,年产值约20亿人民币。
这一组数据,让我看到了桂林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劲势头和辉煌前景。这不就是一股强大的文化力量吗?
我想,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投资150亿的桂林漓西新区,应该以建成旅游业、文化产业、商贸业和相关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城市新区为目标,而多种产业的融合,应该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应该吸引、鼓励尽可能多的市民和类似桂林工艺美术协会这样的群众文化团体参与进来。
龙船坪是漓西新区的龙头。当老百姓万众一心地投入到龙船坪的创业创新之中的时候,这个龙头,就昂起来了。
新闻推荐
“双节”期间桂林公交安全输送乘客达146万人次 客流量恢复至去年同期的71%
本报讯(记者苏展通讯员阳娟)记者从桂林交通控股公交集团获悉,今年国庆、中秋黄金周期间,集团安全输送乘客达146万人次,客...
桂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桂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