贩毒链上“黑吃黑” 五名嫌疑人被批捕

桂林日报 2020-10-12 08:21 大字

本报讯(记者王文胜通讯员蒋稳)卖家以白糖冒充毒品贩卖给买家,诈骗31万毒资,被骗的买家以被诈骗为由报警。警方经过调查,将涉案的多人全部擒获,目前已有5名嫌疑人被秀峰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李某在桂林经营着一家渔场,疫情期间生意难做,于今年6月中旬一天,与有生意合作的王某权通电话,表示想进些毒品贩卖。王某权想到其小舅子梁某是云南人,可能能搞到毒品。两人一拍即合,由李某联系买家,王某权联系卖家,事成后由王某权给李某好处费。

随后,王某权联系了云南人梁某,后者答应可以提供毒品。另一边,李某通过王某华、唐某两人联系到买家赵某。买卖双方协商,买家以31万元价格,向卖家购买一公斤毒品“K粉”,并于7月某天在桂林某地交易。

随后,买卖双方到达交易地点,买方要求先验货,而卖方却坚决要求先验钱。后双方达成协议,买家赵某付毒资后,最终拿到一塑料袋“K粉”,然而验货时却发现“毒品”竟有甜味,断定是白糖冒充毒品。为索回毒资,买家赵某喊人一道,将王某权、云南人梁某扣押在一处民房内。

王某权等人被扣押后感到危险,遂报警,后两人被警方解救。买家赵某人财两空、心有不甘,后以买药材被诈骗31万元为由,向派出所报案。公安机关经过侦查后发现了上述真相。

日前,秀峰检察院以李某(渔场老板)、王某权、梁某(云南人)、王某华、唐某涉嫌贩卖毒品,已经批准逮捕,对赵某决定不批准逮捕。

新闻推荐

桂林全力打造共享单车管理示范城市

本报讯(记者徐莹波通讯员张一帆)为更好地维护整洁有序的市容环境,强化对共享单车的规范运营,杜绝共享单车违停乱象,日前,市...

桂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桂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