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2300多个小时的精心呵护 体重从600克增加到2200克 “巴掌宝宝”创造“生命奇迹”
医护人员正在看护宝宝。通讯员何永芳摄
“小宝宝,醒醒哦,今天要跟爸爸妈妈回家啦……”几天前,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还在睡梦中的宝宝在护士的呼唤声中睁开了朦胧的双眼。换过尿片,穿上新衣服,这个在医院住了97天的“巴掌宝宝”,第一次被妈妈李女士紧紧抱在怀里。
日前,一名出生时仅巴掌大小,体重600克(1.2斤)的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在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护下康复出院。这名宝宝的顺利出院,刷新了该院成功救治早产儿孕周最小体重最低纪录,创造了“生命奇迹”。
1出生宝宝体重仅600克
5月末的一个晚上,孕30周、患有重度子痫前期的产妇李女士在桂林市妇幼保健院接受了紧急剖宫产手术。“当时产妇血压很高,胎儿在子宫里的生长发育受到严重限制,而且还出现了胎儿窘迫等情况,继续妊娠无论对产妇还是宝宝都十分危险。”产科医生蒋盈介绍,虽然只有30周,但当时实施紧急剖宫产手术是最好的选择。
当晚20时许,伴着一声微弱的啼哭,一名巴掌大小的宝宝出生了。
“这个宝宝才600克重,当时情况非常危险。宝宝身体仅比成人巴掌稍大一些,体内各器官都还未发育成熟,血管细如发丝,对于静脉通道的建立极为困难。”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有关负责人介绍,“一般来说,低于1000克的新生儿属于超低出生体重儿,是新生儿科住院患者中最难救治的群体,出生后需经历呼吸、循环、消化、营养、感染五大关卡,住院的每一天都是挑战,救治过程长,并发症多,对新生儿科的综合救治能力要求很高。”
宝宝的妈妈李女士告诉记者,这个宝宝是她盼了好几年的孩子。孩子出生前,医生跟她讲过一些孩子的基本情况,她不敢多想,只能默默地等待结果。
这个巴掌大的小生命出生后便被放在辐射保暖台上,医生立即对其进行保暖、气管插管维持呼吸等处理。经过紧张激烈的抢救,几分钟后宝宝肤色转红、呼吸困难减轻。初步抢救成功后,医生迅速而又温柔地将小宝宝放入转运暖箱,以“无缝衔接”的速度将宝宝转运到新生儿科病房。
2抢救专业团队打通生命通道
刚到新生儿科时,宝宝由于孕周小、体重轻,需长期依靠静脉营养供给维持机体需要,脐静脉置管便成为供给营养的重要保障;由于肺部发育不成熟,无法自主呼吸,需依靠呼吸机辅助;由于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极易出现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种种问题摆在眼前,新生儿科所有人都知道,这将是一场持久的“硬仗”。
为了保证液体输入,医生连夜为宝宝置入脐静脉导管,打通了抢救的“生命线”。住院10天后,护士为宝宝置入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这两条纤细的导管成了维持宝宝生命的通道,24小时不间断地输送各种药物及营养物质。打通生命通道后,宝宝在新生儿科医护人员的帮助下开始了艰难的“求生之路”。
在前期的救治中,宝宝病情极危重,出现了呼吸衰竭、感染、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胆汁淤积等等症状。根据病情需要,医务人员给予宝宝气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呼吸机支持、抗感染等救治措施。
为了让宝宝逐渐适应由宫内环境到宫外环境的巨大转变,新生儿科团队还为宝宝开展了新生儿“鸟巢式护理”,通过适宜声光、合适体位、减少疼痛、新生儿抚触等早产儿发育支持护理技术,让宝宝高质量地存活。
3护理精心照料让宝宝“挺过来”
在整个救治过程中,日常的喂养对于护理人员来说也是巨大的挑战。
“刚开始给宝宝喂母乳,只吃了仅仅0.5毫升,肚子就鼓得像个气球一样。当时天天请外科医生会诊,随时做好‘穿孔就立刻手术’的准备,好在孩子很坚强,挺过来了。”医生回忆,为了保证宝宝充分获得来自母乳的抗体和营养,在妈妈的配合下,护士们坚持为宝宝进行纯母乳喂养,从最初的每次0.5毫升,慢慢增加到5毫升、55毫升,宝宝的体重也一点一点增加。
随着宝宝的状况一天比一天好转,护士们每天为宝宝做抚触,通过肢体接触和言语交流促进宝宝的健康发育。渐渐地,宝宝的脸色红润起来了,肢体语言也丰富起来了。
“宝宝的情况日益好转,和宝宝的爸爸妈妈的坚持和呵护也是分不开的。”医护人员介绍,宝宝妈妈李女士得知可以探望宝宝,便第一时间赶到新生儿科。
“第一次看到宝宝,我心情非常激动,但又不敢摸,生怕伤害到宝宝。”李女士说,在医护人员的鼓励下,自己才握住了宝宝的小手,“有一种血脉相连的感觉,我下定决心,不管后面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尽一切力量把宝宝留在自己身边。”
4出院97天体重增加到2200克
经过97天、2300多个小时的精细化治疗,医护人员凭借精湛的技术,陪着宝宝闯过各项难关。
经检测,宝宝各项指标均已正常,体重2200克,达到治愈标准。
出院当天,李女士和家人早早来到医院,对所有帮助过他们的医护人员表示感谢。“一开始,我是没有任何信心的,有很多的顾虑,又难以割舍,担心宝宝随时可能离开我们。新生儿科的医生护士们总是像朋友一样和我沟通,不断给我心理辅导,鼓励我坚持,我才有勇气和信心走了过来。”李女士告诉记者。
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负责人介绍,这名宝宝的成功救治,刷新了该院新生儿科建科20年以来成功救治早产儿孕周最小体重最低纪录,堪称“生命奇迹”。
记者曾龙晖通讯员何永芳
■延伸阅读
116天精心救治龙凤胎连闯“生死关”
今年31岁的阿婷(化名)怀孕25周时早产生下龙凤胎,出生时两姐弟分别只有465克和670克,身体仅有成年女性巴掌那么大。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新生儿科全体医护的精心照护下,经过连续116天的救治,两姐弟连闯几道“生死关”,体重分别达到2.35公斤和3.34公斤,于8月11日健康出院,创造了“生命奇迹”。
这个救治案例中,姐姐的体重只有465克,弟弟体重也只有670克,姐姐为广州救治成功的超未成熟儿中最轻的体重,广东省救治成功超未成熟儿第二轻的体重。据统计,自2006年起,我国成功救治500克以下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总数不到10例。
出生时不到一斤浙江最轻新生儿出院
9月10日,在浙江温州一医院内,该省最轻存活新生儿出院。据了解,这名婴儿5月22日出生,孕期仅25周零3天,属超早早产儿。他出生时身长26.5厘米,仅有巴掌大小,重量仅450克,比一瓶矿泉水还轻。同时,他还面临全身营养和发育状况很差等问题。经三个月治疗后,孩子体重已有3300克,比出生时重了七倍,生长曲线达到正常水平。
据医生介绍,超早早产儿是指出生胎龄低于28周的孩子,超低体重儿是指出生体重低于1000克的孩子。早产儿的出生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死亡率越高。因此,获得成功救治的超早早产儿、超低体重儿,都被人们视为生命的奇迹。
综合《羊城晚报》《温州都市报》等
新闻推荐
老师在公益课堂上教授小记者和家长们如何建立和谐亲子关系。本报讯(记者徐莹波实习生唐文睿文/摄)9月19日上午,桂林日...
桂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桂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