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文明出行 与安全同行 桂林着力打造路宽车畅的和谐交通环境
叠彩区党员志愿者们积极参与到社区文明交通的行动中来。图为志愿者们在有序摆放非机动车。记者孙敏摄
8月14日上午,机场路交警大队走进秀峰区甲山街道阳江社区,开展交通安全知识讲座,并现场演示如何正确佩戴头盔,吸引了众多辖区居民前来参加。通讯员钟馨摄
非机动车过街专用道的设置,方便了过街行人和非机动车,实现有序过街。记者孙敏摄
□本报记者孙敏实习生杨川凌
交通是城市的血脉,是城市文明程度、综合管理水平和市民整体素质的集中体现。今年以来,桂林市全力开展交通秩序整治,全市公安交警部门认真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市公安局关于创城攻坚行动部署,全警动员、全警上路,着力提高市民交通出行的法制意识、安全意识、文明意识,交通管理更加科学,打造路宽车畅的和谐交通环境。
教育前置文明出行从你我做起
“作为一名志愿者,我们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关注文明交通,努力让更多人树立文明出行理念,营造桂林安全和谐畅通的交通环境。”7月12日上午,2020年桂林市“我为创城作贡献”创城惠民志愿活动在甲天下广场启动,在启动仪式上,文明交通志愿者代表杜李静发出了倡议。随后,10支来自各个系统的志愿者队伍和5个社会志愿服务组织分赴桂林各大广场、主次干道、交通路口开展志愿服务,劝导不文明行为,引导市民游客做文明城市的践行者。
“广大志愿者的积极参与,不仅有效协助了我们交警的工作,更重要的是,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文明出行,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象山交警大队副大队长刘树良介绍,如今在桂林各大交通路口,都有义务劝导员的身影。他们冒酷暑、迎风雨,在各个路口开展文明宣传和义务劝导,成为桂林文明交通秩序的一道风景线。
交通安全无小事。每一次的交通违法行为,不仅给自己带来了安全隐患,也为他人安全带来了威胁。正因如此,开展文明出行教育、查纠交通违法行为,是对每个交通参与者的高度负责。市公安交警部门从这一角度出发,实施“教育前置,学罚结合”,不断提升市民文明出行意识。
近年来,市交警支队联合市文明办、市道路运输管理处出台《桂林市机动车驾驶学员参与文明交通教育实践活动实施办法》,把实地开展体验式文明交通劝导活动作为机动车驾驶培训和考试的一项课程内容固定下来。联合多部门下发文件,将活动课程次数和时间延长,进一步提升学员的知晓率与参与度,建立起交通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目前,全市已有超过50万名学员参与了活动,学员在自身受到文明交通教育的同时,也积极影响和带动其他交通参与者和身边群体践行文明交通行为,活动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游客的一致好评。
与此同时,市交警部门还创新交通违法查纠方式:在各主要路口设置交通违法学习教育点,由行人、非机动车违法当事人选择抄写交通法规、保证书,站街参与交通劝导,或者接受罚款处罚;对机动车违法停车行为,在对车辆采取拖移措施外,还用锁车器对违停机动车予以锁定,交通违法当事人在接受处罚前,也集中组织开展文明交通学习教育或者参加路面劝导活动。据统计,从2017年起,桂林公安交警部门全面启用城区电子监控设备,坚持开展对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行人的“视频会战”,整治效果十分明显,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行人查处量由2017年的将近13万起下降至2019年的1万余起。同时,定期将处罚公交车、出租车以及公务车辆违法的信息传递给交通部门和相关单位,提高违法成本,形成叠加惩处效应,有效规范文明交通行为。
科学创新交通管理不断优化
“你好,非机动车过斑马线请推行,或者走专用道。”在丽君路口,新铺设的红色过街车道十分醒目,时刻提醒着非机动车过马路时遵守交通规则。
这一新变化是市公安交警部门打造文明交通示范路口的举措之一。近年来,市公安交警部门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聚焦主要交通路口的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非机动车不行其道、逆行以及汽车不礼让斑马线行人、乱停乱放等交通“顽疾”,坚持长效管理和创新提升,积极打造以秀峰区丽君路口为代表的一批“文明交通示范路口”,以点带面,让文明出行深入人心。
随着机动车、非机动车保有量的逐年猛增,对老城区道路交通疏导提出了更高的管理要求。为此,市交警部门开展了大量深入调研,创新路口交通组织方式,对老城区道路基础条件有限、交通流量大、人车混行、交通拥堵情况较为突出的交通路口进行精细化管理。
市交警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方面,交警部门在时间上“分秒必争”,对路口信号灯进行动态配时及相位优化;另一方面,在空间上“寸土不让”,对路口进行精细化设计,尽可能利用路口安全区域,将非机动车等待区整体前移,施划彩色地面涂料,设置非机动车直行、左转等待区。如:针对丽君路口等老城区路口部分机动车驾驶人在路口反向骑行过斑马线掉头的现象,对路口进行精细化改造,在人行横道和机动车停止线之间设置非机动车过街专用车道,在车道内施划非机动车标示、导向标线,并在路口机非隔离带上设立提示标牌,提醒过往机动车注意让行。以此实现行人与非机动车分开等候,让非机动车通行线路更加顺畅,通行效率得到提高,也更加安全。
据统计,截至目前,在市创城办组织协调下,市公安交警部门已与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管委、市林业和园林局等相关单位通力合作,对具备条件的19个创城路口创新设置非机动车过街专用通道。这些创新举措得到创城办的肯定和支持,更得到了市民的点赞,让市民们对创城为民、创城惠民的理解和支持度不断上升。
在“分秒必争”“寸土不让”的基础上,交警部门还在措施上“精雕细琢”。采取交通标线和隔离设施合理渠化交通等措施,规范路口车辆通行秩序,提高路口蓄车能力和通行效率。同时在路口行人过街红绿灯显示屏处设置文明交通提示字幕,播放文明交通温馨提示广播,推动文明交通理念入脑入心。
多措并举探索长效管理体制
交通秩序文明有序,不仅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内容,也是打造市民安全出行环境的必然要求。
如何攻克种种不文明交通行为的“顽疾”,市公安交警部门创新勤务管理模式,推行路口包联责任制,建立路口“1+3+N”管理体制。即由辖区交警大队领导、片区中队长分别担任巡长、点长,落实勤务定岗制度。交通高峰期和平峰期分别由1名责任领导、3名辅警、多名交通安全劝导员和1名以上警察、多名交通劝导员负责管理路口交通秩序,严查各类交通违法行为。
与此同时,市公安交警部门还每天调取、抽查前期路口视频,记录路口交通违法类型、起数,每周形成路口管理情况通报,总结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为激励各个路口做好管理,交警部门每周都召开创城交通秩序长效管理点评会,对各重点路口管理效果进行综合评比排名,每月颁发创城交通秩序长效管理“流动红旗”,并落实各项绩效考评、评优评先等奖惩措施。
在创新管理机制的同时,市公安交警部门还进一步强化对路面交通秩序的常态化严管,持续查处一批突出交通违法乱象,城区交通秩序和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据统计,今年5月以来,市区共处罚行人违法5500余起、非机动车违法4.2万余起,查处机动车违法停车3.7万余起、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行人1.3万余起。
当前已到了桂林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关键阶段。为切实贯彻落实7月29日全市创城工作决胜冲刺会议精神,市公安局和交警支队先后发出了决战决胜动员令,以此作为进一步完善长效管理机制的契机。各城区交警大队把全部警力、志愿者等管理力量用足、用到位,每天早、晚高峰期严防死守路口各个方向,加大文明交通劝导、纠正交通违法力度,进一步提升城区各点位见警率、管事率和秩序良好率;交警支队、各城区交通秩序整治组还与各城区党委、政府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辖区文明交通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全力做好创城决胜冲刺阶段交通秩序整治和整改提升工作。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孙敏实习生杨川凌)8月22日,桂林市今年女兵体检工作在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据了解,桂林市2020年女兵报名人数136...
桂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桂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