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桃花江龙船歌

桂林晚报 2020-06-23 10:16 大字

■李侃

划龙船就要唱龙船歌。桂林龙船歌流传在本地的各个版本略有不同,南郊与北郊,东郊与西郊,在曲调上大同小异,有些差别,在唱法上却非常自如。根据唱词变化,曲调也随之变化,没有固定的唱本。但有一例外,漓江龙船歌(大河)与桃花江(小河)龙船歌却有着迥然不同的风格。漓江大河龙船歌,为八首一组,而桃花江小河龙船歌是十三首半一组,数量上就差了五首半。前些年我采访桂林知名音乐家徐承翰老师,受益良多。

因为漓江与桃花江双双流经桂林市区的城东与城西,汇合于象鼻山下,形成了漓江与桃花江两套同源同宗的龙船歌。唱大河歌的船队扒进小河,仍唱大河歌;唱小河歌的船队扒进大河,仍唱小河歌。《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广西卷》在推荐漓江龙船歌(灵川版)与桃花江龙船歌(甲山版)时,热情地评介说:“这两套龙船歌在我国民俗音乐中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是不可多得的民族文化珍品。”(《集成》562页)

我1979年调入桂林市群众艺术馆工作,曾经收集到8首桂林龙船歌(应是大河歌),序号是:1.集人歌,2.出船歌,3.游船歌,4.划船歌,5.连船歌,6.赢船歌,7.贺歌,8.哭龙歌。这是按联唱形式组合成的一套完整的组曲。组曲富于鲜明的劳动节奏,头三首是表示集船到游船的过程,速度平缓;第4首划船给力,速度加快;唱到第5首时顿音移到强拍,速度放慢;第6首表现出得胜的愉快心情,速度又转快了;第7首行船将靠岸,水手们边饮酒边欢唱,节奏流畅;第8首表示将船扯到岸上的紧张劳动情绪,唱得干脆而有气势。

桃花江龙船歌流行于城西桃花江流域甲山芦笛岩张家里、庙门前和于家庄一带,这是一套雄壮、苍劲、古朴又风趣的原生态龙船歌,素有“十三首半”(如加上贺歌共十五首)之称,人们习惯地以“小河歌”定位。歌名是:1.开船,2.游江,3.二江,4.转艄,5.上滩,6.招旗,7.催艄,8.饮酒,9.喊兵(一),10.喊兵(二),11.装龙头,12.得胜,13.收兵,14.拉船,15.贺歌。据徐承翰老师介绍,当年他们在桃花江畔访问张荣双、于志成、张三九、张伙弟和张九连等五位民间艺人,歌手那高亢的嗓音和浓重的甲山口音的演唱,塑造了一幕惊山川,泣鬼神,动民心的画面。这套龙船歌是解放以来直到1980年采风时才进入音乐家的视野,经他们进行抢救性的采录才得以传世。而漓江的大河歌却在1958年大跃进年代就为前辈音乐家所赏识,早已进入广西民歌选集的“珍品”名录了!

小河歌与大河歌的共同特点是:一、乐汇的结构与取材基于奇山秀水,方言俚语,我们可从旋律线上基本分出“山的清音”与“水的清音”;二、歌曲演唱上以唱“字”不唱“词”为主,充分表现音乐抒情的潜能;三、曲式结构较自由,顺理成章,自成一格;四、演唱者(也是扒船者又称桡丁)感情十分投入,“船就是我,我就是船”,不论人数多少,都能造出惊天动地的现场氛围的艺术效果来;五、文化含金量较高的贺歌的比赛,比的是肚才、口才、文才、人才,打出的是地地道道的“桂林文化牌”,好看好听极了。

小河歌最明显的特色是:1.结构较庞大,与扒船的现实景象吻合,如表现船在水里的操作比较细腻,有《游江》《二江》《转艄》《上滩》《催艄》等多首类似的曲子可以灵活选用;2.音乐语汇较复杂,如《得胜》模仿唢呐有腔有板,《饮酒》刻画的醉态惟妙惟肖,《喊兵》(一)(二)虽然歌名相同,但志趣各异;3.以八六拍子和八五拍子的旋律节奏与线条为主,避开了大河歌粗线条的四二拍子和四三拍子,使人豁然开朗。

古人云:“桂林无杂木,山水有清音。”桂林两套龙船歌是原生态的桂林龙舟风俗大曲,大河龙船歌旋律粗犷奔放,节奏铿锵有力,战斗气息浓郁,小河龙船歌用音细腻,线条婉转,句句求美,余音幽远。正是“山水有清音”的明证。

新闻推荐

叠彩区城管拆除凤东小区78个私建铁皮棚

本报讯(记者曾龙晖通讯员黄帅君)近日,叠彩区城管大队组织力量依法拆除圣隆社区凤东小区内78个私建铁皮棚,进一步推进社区环...

桂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桂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