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中心一座有70多年历史的民国建筑悄然破败 专家:亟需抢救保护,但要先找到古建筑的历史资料
民国建筑俯视图。
民国建筑已经破烂,成了危房。
民国建筑的一部分至今仍然有人住。
□本报记者景碧锋文/摄
“我非常惊讶地发现,在市中心的楼宇包围中,有这么一处如此破败的小洋楼!这小洋楼,一眼就可以看出是民国建筑,透出浓浓的民国范。它用自己的衰败,书写着那段远去的历史。”近日,网友庞先生在朋友圈发布这样一段文字,并配以图片。
记者仔细查看庞先生发布的照片,发现该建筑“黄墙灰瓦”,屋顶的很多椽子已经露出来,部分已经坍塌,从照片基本可以断定房屋已成危房无疑。
记者辗转联系上庞先生后,得知该房屋位于榕湖南岸的白果巷附近。记者随后找到离崇善小学不远处的白果巷,从一处唤作“百味佳油茶店”的居民楼旁的大门进去,就发现了庞先生所说的“民国建筑”。
记者发现该建筑外观确实跟庞先生描述的分毫不差,“黄墙灰瓦”,跟桂林市城区的李宗仁故居、王城内的民国建筑、叠彩机关大院的黄绍竑故居等民国建筑的风格、外形很相似。整个建筑面积有数百平方米,配有八角楼。在四周居民楼的环绕包围下,从白果巷经过的人很难发现这里还隐藏着这么一栋古建筑。
记者围着古建筑察看,发现墙体外部装饰脱落的地方有青砖露出,由于该建筑占地面积比较大,有的部分坍塌,有的部分经过修缮现在还住着人。记者多次敲门,并没有人应答。记者随后询问了周边的居民,也没有人能讲得出建筑的历史。
记者随后联系了桂林市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中心常年从事文物修缮保护的尹文军馆员。尹文军从事文博工作有20余年,对桂林本地的古建筑及历史遗迹了如指掌。尹文军告诉记者:“几年前,我曾经走访察看过这座房屋,最近向我打听这座房屋情况的人也很多。首先,从房屋的外形来判断,房屋应该是1945年抗战胜利后、新中国成立前这一段时间建设的,大概有70余年的历史。基本可以判断是一座建于民国的历史建筑。其次,从房屋的属性上来说,应该属于公房而不是私房。如果属于私人所有,在这个地段估计早就拆掉或修缮了。目前这座房屋跟普通的住房一样,既不是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也非历史建筑,也不知道其从前的历史、与哪位名人有关。按理来说,这栋建筑应该评定为历史建筑。”
“在桂林闹市区还能保留这么一栋比较完整的民国建筑,实属难得,很有对其进行保护的必要。但目前欠缺的是古建筑的历史资料,这个亟需寻找。”尹文军告诉记者,以这栋建筑的规格来看,应该是当时有影响力的人物才能住得起的,但目前缺乏相关资料佐证。
记者联系了桂林市及象山区住建部门,但均告诉记者房屋的交易资料留存有,但历史资料不得而知。尹文军告诉记者,目前对这栋古建筑实施保护的话,还无从着手。
新闻推荐
“万年文化延续现代设计首款产品发布会”在甑皮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举行 “蛋系列”杯具茶具正式揭晓
本报讯(记者孙敏通讯员李怡慧实习生杨川凌)作为“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系列之一,6月14日,“万年文化延续...
桂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桂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