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病床”,想说爱你不容易

桂林日报 2020-01-20 10:51 大字

新闻背景

“家庭病床”是指以家庭作为护理场所,选择适宜在家庭环境下进行医疗或康复的病种,让病人在熟悉的环境中接受医疗和护理,既有利于促进病员的康复,又可减轻家庭经济和人力负担。“家庭病床”的建立将使医务人员走出医院大门,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医疗护理要求,是顺应社会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医疗护理形式。

在推进新医疗体制改革的实践中,2015年,秀峰、叠彩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全市医疗系统率先推出了“家庭病床”服务试点。试点效果极佳,群众满意度高。随后,该项惠民便民医疗服务迅速全面推广,不仅帮助许多患者解决了就近就医问题,也使医改中的“双向转诊”得到更好的落实。

但记者在近期采访中却发现,这样一项优质的新服务在推广时却存在着一些瓶颈,制约了“家庭病床”的广泛发展,让“双向转诊”变得不够通畅。

□本报记者徐莹波

■使用“家庭病床”服务,患者就医负担大大减轻

2015年,家住叠彩区西清路的韦先生因突然出现左侧肢体无力症状被送到市二医院急诊。医生为他行头颅CT检查提示为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并破入脑室系统,诊断为脑出血。

经过一段时间住院治疗后,韦先生仍遗留有左侧肢体无力,需要进行后续康复治疗。随后,市二医院将韦先生转至叠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继续治疗。他也成为入住该中心“家庭病床”的第一例患者。主管医师与康复医师给韦先生制定了详细的康复训练及药物治疗、心理辅导等综合治疗方案。经过4个月的“家庭病床”治疗,韦先生由卧床状态到能拄拐杖行走,再经过8个月的“家庭病床”治疗,他不借助外力即能自由行走。

近日,韦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说:“每次回想起以前卧床在家的经历就非常感慨,多亏当时社区的医生护士每天风雨无阻,来到家中帮着做康复训练和检查,而且费用非常低(享受了一年时间‘家庭病床’服务,在医保报销后自己也就出了不到1000块钱)。如果是在三甲医院住院,费用大概要在10倍以上。”

叠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李东远介绍,“家庭病床”费用低廉,每次住院2个月,每年最多3次,每次费用2400元左右,个人支付9%左右,确实给患者带来了实惠。通过开展“家庭病床”服务,减轻了患者疾病负担费用,降低疾病负担率,建立了和谐医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率,促进社区患者及家属建立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家庭病床”每人每天报销最高仅有40元

江先生由于脑梗治疗后,右脚和右手一直没有力,无法行走,只能躺在床上让家人伺候。得知叠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的康复训练可以恢复肢体肌力后,经济拮据的江先生办理了“家庭病床”服务,并由中心医生唐卫星负责接诊。

接诊后,唐卫星与一名护理人员骑着电单车顶着寒风花费近20分钟到达江先生家中,随后为他进行身体检查,并根据病情为他进行康复训练,训练持续1个多小时。他一边为江先生做康复训练还一边指导他的家人。随后,唐卫星返回服务中心制定下一步康复计划和方案。据了解,“家庭病床”病人报销额度每人每天最高仅40元,按个人承担9%计算,江先生只用花费3.6元。

唐卫星说:“这样出诊一次来回时间差不多3小时,全部医疗费40元,包括出诊费用在内,除去用药等治疗费用,体现医师技术的诊疗费仅几元钱,自己的技术价值没有完全体现。”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各地对“家庭病床”收费不同,以区内兄弟城市———南宁、柳州为例,两市近年来对“家庭病床”收费进行调整后,每人每天报销80-100元,患者个人承担仅需7.2元左右,相比还是非常实惠。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生说,现在请人上门修电视机、修电脑,上门服务费就要50元,如果要更换零件,需要另外付费。医务人员来回奔波,每次都要在病人家里忙半天,劳动付出和收费不成正比。

江先生表示,如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开设“家庭病床”,自己只能去大医院做进一步康复治疗,那样医疗费用估计要增加很多,而且在医院住院,家人得来回两头跑,每天还得抽人轮流照顾。所以“家庭病床”服务费用适当提高,也是可以接受的。

据了解,目前根据市社保部门规定,享受“家庭病床”服务的市民每天可报销的金额为40元,这40元包含了上门服务费、诊疗费和用药费。每个居民每年可申请3次,每次住院不能超过2个月,大部分人总花费都在1500到2400元之间,而自费的部分不到200元,为总费用的10%左右。

■惠民项目却遭遇推广难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从大医院转回基层医疗单位继续进行进一步康复的患者大部分是卒中治疗后需要康复或癌症晚期需要进行关怀的病人。作为惠民服务的“家庭病床”医疗服务项目,在推行中却举步艰难,也导致医改倡导的“双向转诊服务”受阻。

广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易健萍等曾以“国家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管理应用于家庭病床中的研究”为题,对“家庭病床”服务进行调查。

调查认为,受以下一些方面因素影响,导致桂林“家庭病床”服务发展缓慢,上转到三甲医院等这些大医院稍容易,但下转到基层医院进一步康复却存在困难。

一是专业人手问题。当前各基层医疗单位可提供医疗服务的专业医生急缺,基层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聘有资历管病人的医师存在很大困难。从前期调查来看,每个社区潜在的、需要接受服务的人数均在300人左右。在现阶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逐步向社区医院转型,开设综合病房和家庭病床,虽然起步只有50余张左右,但医生尚且忙不过来,未来需求量增加后,人手问题将会更加突出。

二是医疗报销问题。据了解,目前持有职工医保的慢病患者在基层医院门诊就诊报销比例与大医院没有区别,导致慢病患者都往大医院就诊,派驻在社区的专家却发挥不了作用;而且2015年医保政策规定每位“家庭病床”每天限额为40元,其依据(桂林)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物价厅于2005年下发的一个文件,距今已有15年时间。15年来,物资价格都有很大上浮,医疗服务价格却纹丝不动,除去医疗成本,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反而缩水,导致基层医务人员积极性不高,三级医院下转存在困难,双向转诊路径不通畅。

三是信息化建设层面问题。桂林市各基层医疗机构因条件所限制,所能提供的医疗服务仍是一些基础性、康复性的服务,而在不少实现“家院互通”的发达地区,虽然患者是在家里就诊,但医院的技术资源和服务内容都可以通过信息平台让患者享受到。由于资金问题,桂林的基层医疗服务在信息化建设上还有很大一段路要走。

四是时间限制问题。“家庭病床”服务医保政策规定每人每年申报3次,每次不能超过2个月,全年不能超过3个月。而在社区建立“家庭病床”服务,其实大部分是一些长期卧床需要照顾的病人,他们长期需要医疗服务,但超过医保规定时间期限后只能在家暂停医疗服务或自费购买服务,对病人康复不利。

“不管是人手问题、医疗报销问题还是技术问题,其实都是由于资金不够引起的。希望有关部门能够重视,出台新的政策,对基层医疗机构扶持加大力度,能有效促进双向转诊、‘家庭病床’等一些利民医疗服务的全面落实,真正实现‘小病回社区,大病到医院’这一目标,让双向转诊畅通无阻。”李东远说。

新闻推荐

合理布局 政策扶持 加快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

提案名称:加快桂林市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提案人:民盟桂林市委员会关注理由:作为我国汽车产业升级和实现节能减...

桂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桂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