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聚合力 乡村振兴正当时 秀峰区创新“党建+”模式,激发基层工作新活力

桂林日报 2019-12-18 11:49 大字

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曾万明(中)在桂林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乐秦(右),秀峰区委书记蒋育亮(左)等陪同下考察“芦笛三村”。通讯员佘雪楚摄

秀峰区在鲁家村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助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桥头村舞狮队。

“芦笛三村”里的特色竹竿舞,图为游客正在现场体验。

通过“党建+”带动,如今鲁家村的乡村旅游发展红红火火。

2019年10月30日,桃花湾旅游休闲绿道二期工程开通,秀峰区举办逍遥跑庆祝活动。通讯员黄捷文摄

“芦笛三村”里的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图为张家村的绿茵场上,运动员们正在进行足球比赛。

桥头村文艺队。

芦笛鲁家水系新貌。通讯员梁辉萍摄

一轮红日从东边缓缓升起,照亮了桃花江水绕过的秀峰区桥头村。早起的村民出入青砖碧瓦的桂北民居间,在穿村而过的休闲绿道闲庭信步。在这里,独具一格的S形风雨桥、原生态的江岸古树、峰林,现代化的船闸、橡胶坝交相辉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美丽乡村,在桂林的山水画卷中徐徐展开。

美丽新乡村、振兴正当时。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秀峰区以党建为引领,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党建工作为支撑,绩效考核为抓手,探索推出“党建+新村建设+生态旅游+传统文化”新模式,引领乡村振兴不断向纵深发展。

□本报记者周文俊通讯员李薇黄海陈帮龙

党建+建设,破旧立新建新村

“有女莫嫁鲁家村,山又高来水又深。半夜起来磨豆腐,一年到头泪淋淋。”这是一首曾经流传在桥头村周边的民谣,市民游客或许不会想到,如今繁华火爆的鲁家村当年会是这么一个“穷样”。

桥头村委下辖庙门前村、张家村、鲁家(合家)村(现统称“芦笛三村”)等7个自然村。过去的“芦笛三村”,房屋破旧、布局零乱、群众贫困,村里污水直排入江,村貌与周边优美的山水风光极不协调。虽依山傍水风光无限,但抱守传统农业过穷日子,村庄人少、村空地闲。村民阳燕军回忆说:“到2011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还不到1万元,村民主要收入靠种地和卖点小东西,年轻人则外出打工,想找个姑娘结婚呐,难!”

改变来自于秀峰区委、区政府的战略实施以及各级党员干部“撸起袖子加油干”的乘势而上。区委、区政府深入实施“东升西拓、东西并进”战略,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理清抓党建、建新村、促旅游的发展思路,积极投入“桃花湾生态旅游度假区”建设,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貌”思路,推进桃花江流域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将区域内村庄建设成为生态、环保、富裕、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特色旅游新村,全力打好“生态旅游宜居乡村建设”这张牌。

与此同时,秀峰区委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调动基层党员想办事、能办事、办好事的积极性,不仅主动带头示范,还主动为村民服务和解决难题,破解新村建设和乡村改造中群众不理解不支持等难题。在建设中,党员一方面向村民积极宣传新村改造的大好前景;一方面积极投工投劳,主动拆除自家房屋,为改造带好头,做好榜样。

改造后的“芦笛三村”,联排式桂北民居糅合徽派坡屋顶、小青瓦、花格窗、白粉墙、青石板等建筑元素,与周围的山水相得益彰,游客“隐居”在民俗酒店间,观赏山水田园风光、漫步小桥流水人家、浸润民俗民风文化,尽享都市的“世外桃源”。

记者了解到,在新村改造中,秀峰区委、区政府一方面配齐配强支部班子,规范党组织建设;另一方面激励党员干部主动带头干事创业,在项目一线中学知识、练本领、长才干,培养锻炼了一支政治觉悟高、大局意识强、带头作用好的党员队伍。党员干部不仅主动认领村内事务,配合党总支部开展工作,更主动出击,为村民服务解决实际困难,党员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村发展红红火火。

在党员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下,桥头村陆续斩获一系列重磅荣誉:自治区“五星级党组织”、秀峰区“十佳优秀党组织”“十佳优秀党建品牌”“五星乡村旅游名村”“美丽广西乡村建设示范村”“文明卫生村”等。所辖“芦笛三村”先后获得“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广西特色旅游名村”等荣誉称号。党总支书记张建新喜获由共青团中央和农业部联合颁发的“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曾经贫穷落后的桥头村,成为了桂林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颗“明珠”。

党建+旅游,集体经济呈新态

“芦笛三村”一经改造,恰似在桃花湾里镶嵌了一颗宝石,一跃成为广西乃至全国新农村建设的典范。秀峰区委、区政府再接再厉,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按照“抓好党建促旅游”的工作思路,创新“党建+旅游+生态”发展模式,注重引导和发挥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快发展乡村旅游。

2015年,秀峰区政府在三村之间启动了总投资约16亿元的桂林碧宸芦笛桃花湾农业生态休闲旅游园项目,以桂林芦笛桃花湾生态旅游区的地脉和文脉特征为依托,以生态农业为载体,以山水田园文化为内涵,以精致农产品为特色,建设集农业科普、田园体验、休闲度假、创意文化、康体养身、商务配套为一体的高端旅游观光项目,吸引更多高端旅游度假人群,带动“芦笛三村”的旅游发展。

如今,各大旅行社纷纷将“芦笛三村”特色乡村旅游,作为旅游行程的重点之一进行推介,吸引了各地旅游团队接踵而至。据统计,今年以来,“芦笛三村”日均接待国内外游客2000多人次,节假日每天接待达5000多人次,目前已接待国内外游客200万人次以上,成为桂林乡村旅游新的“打卡地”。

旅游的红火,带动了产业的兴旺。秀峰区委、区政府以“芦笛三村”为示范以点带面,依托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大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村民夜校培训等方式,齐心共创一个集旅游观光摄影、生态餐饮民宿为一体的生态观光游和民俗休闲游产业。目前,在“芦笛三村”经营的宾馆、旅馆达36家,旅游旺季游客爆满。据桃源逸居酒店总经理介绍,每年都有大批外国游客预订入住;村内26家餐饮店、咖啡厅、油茶馆等店铺生意火爆。

秀峰区委、区政府还积极规划各自然村预留地的发展,抓好预留地招商引资、盘活各自然村集体经济。目前,桥头村委会于家村预留地依托芦笛景区通过招商引资,在集体预留地上建起了鸡血玉博物馆,每天接待大量游客,集体经济收入每年达60余万元;庙门前村利用集体租金修建民宿,打造出集书画、民俗、艺术等为一体的高端文化主题特色民宿———桂林和舍度假民宿,荣获2019中国“十佳民宿游学基地”称号,每年为庙门前村小组增加20万元集体收入;鲁家村的集体房屋通过出租,年收入达20多万元;桥头村的集体土地通过土地流转对外招标,修建了芦笛装饰城、夜市场,村集体收入达50多万元。

据统计,在秀峰区下辖的7个行政村中,有6个村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2019年广西村级集体经济培训班选择桥头村作为示范点供学员现场参观学习;今年11月6日至7日召开的全市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和11月20日召开的2019年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均选取了“芦笛三村”作为参观考察点,“党建+旅游+生态”发展模式得到与会人员高度肯定。

党建+文化,创建幸福文明村

村民物质生活富足了,如何促进村民家庭和睦、邻里关系融洽,让新农村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呢?在多年的探索中,秀峰区给出了“党建+文化,创建幸福文明村”的答案。

鲁家村以豆腐文化为主,制作豆腐已有400多年历史,该村在改造中挖掘、传承、弘扬“豆腐文化”,用古法制作豆腐脑、豆腐鱼、煎豆腐、炸豆腐等豆腐制品,建立起了豆腐广场、豆腐坊,推出了豆腐宴,成为市民游客舌尖上的“最爱”;庙门前村以“人民艺术家”阳太阳漓江画派山水画为代表,修缮了阳太阳故居,建设阳太阳广场和庙门前村画家部落等具有文化特色的景点景观,形成了庙门前村的漓江画派山水书画文化基地;张家村以状元文化、傩文化等为基础,因传承数千年、具有原始文化信仰基因的傩舞文化而闻名,傩舞文化修葺一新,迎接四方宾朋;合家村,以唐代广西历史上第一位状元———官风清廉的赵观文而闻名。这些村庄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一村一品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并融入了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的大格局,促进村民就业渠道逐渐实现了多元化。

2011年以来,“芦笛三村”已成功举办了九届桂林秀峰“三月三”民族歌圩节,成为桂林市新的文化品牌。2012年,这一被市民游客誉为“桃花江畔的文化盛事”的节庆活动获得“全国最佳传承弘扬传统文化节庆奖”。通过秀峰区每年举办的“三月三”民族歌圩节活动,“芦笛三村”知名度逐年提高,2012年以来,共接待中央、自治区以及世界各地党政考察团570多批、3万多人次。

秀峰区委、区政府注重丰富村民日常文化生活,积极组织村民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体育活动,举办“桃花湾之夜晚会”“中秋邀月晚会”“国庆游园活动”“九九重阳老年晚会”“桥头村气排球比赛”等活动,村民成了活动的主角,大大提升村民文化素养和文明素质。桥头村党员带领各村村民自发组织成立舞龙队、牌灯队、傩舞队、腰鼓队、彩调队、旗袍队等,积极开展各项活动,获得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授予的全区优秀村屯文艺队,精神文明建设在这里盛开出文明之花!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党建引领作用下,秀峰区桥头村聚力乡村振兴,以其丰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旅游资源,良好的人文素养,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旅游观光,焕发出源源不竭的活力,在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之路上奋力书写桥头村的新篇章。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秀峰区委组织部提供)

新闻推荐

水产养殖业进入转型升级关键时期 广西决定推广集装箱循环水生态养殖

本报桂林讯(记者/陈静通讯员/周凌辉)12月12日,记者从桂林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我区决定在全区示范推广桂林市创新集装箱循环水...

桂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桂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