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做心脏健康的守护者 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团队
市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黄群英在进行查房
市二医院承办的国家“十三五”重大科技专项———H型高血压精准医学项目启动会
市二医院心血管内科医师在为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术
心血管内科前主任、老党员庞振瑶在给年轻医师进行诊疗指导
市二医院心血管内科救治的105岁心衰老人
为了满足患者就医需求,2019年医院增设二病区
心脏是人体收集和排出血液的“泵”,像是一个发动机,推动着血液在血管里运转,然后输送全身,是维持生命的原动力。然而,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最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在我国居首位,并具有突发性的特点,使患者随时面临生命危险。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近年来不断打造品牌建设,用精湛的医疗技术、先进的科技设备,成功开展各种复杂的心血管疾病治疗,为广大患者送来了一个希望的春天……
自1999年在桂林市率先开展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市二院心血管内科至今已成功进行了上万例各类心脏介入性诊疗术。近年来,该科在心血管疾病诊疗技术上发展迅速,尤其是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的诊治处于全市先进水平。目前,在H型高血压方面能做到基因检测,采用ECMO成功救治数例重症暴发性心肌炎和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2018年12月在全区率先开设心衰专科门诊;2019年首批加入国家心力衰竭医联体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心成员单位,该科主任黄群英当选第一届心力衰竭指导委员会委员,标志着该院可针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规范诊疗和系统管理;今年4月该院胸痛中心第一批通过了国家级认证;已成功开展了数百例室上速、频发室早、室速、预激综合征等常见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手术;近两年对难度较大的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采用射频消融手术治疗获得较好临床效果。此外,对药物治疗效果不好的慢性心力衰竭采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收效甚佳,对具有高危性心脏性猝死风险患者进行植入型复律除颤器治疗,均达到区内先进水平。
作为市二医院重点发展专科,该科共获18项省、市级科研奖励,在全市同行业处于领先水平。
□记者胡晓诗通讯员唐清
介入治疗开启心血管之门的金钥匙
介入治疗是应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的一种微创性治疗,也就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将特制的导管、导丝等精密器械引入人体,对体内病灶进行诊断和局部治疗。介入疗法的多数项目都是在血管内进行的,它不用开刀,只需一个不到米粒大的小口子,把细管子插入血管内即可治疗许多过去无法治疗、必须手术治疗或内科治疗疗效欠佳的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塞、部分先心病及某些风心病及外周血管疾病、心律失常、肿瘤、各种出血、脑血管畸形等。该疗法具有不开刀、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的特点,被称为开启心血管之门的金钥匙。
市二院心血管内科在全市较早开展心脏介入性诊疗,至今已成功进行了包括冠心病介入治疗(即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永久心脏起搏器置入术、风心病二尖瓣狭窄的球囊扩张术、临时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封堵术)等各类心脏介入性诊疗术,均获满意效果。
市二医院心内科黄群英主任介绍,冠心病目前较准确、可靠的诊断、检查手段即为冠状动脉造影。早年常规检查途径为右股动脉穿刺送入一根长约1.2米、粗约2毫米的导管至心脏的供血血管(冠状动脉)口,注射少量造影剂,同时X光电影记录来显示该血管直径大小、堵塞情况及血流速度等,明确有否冠心病,并指导是通过药物、介入或冠脉搭桥手术治疗,判断治疗效果;检查完毕止血包扎,卧床一天恢复往日生活状态。整个过程,病人无任何痛苦。近十几年来该科在此基础上渐改用右手腕动脉(桡动脉)穿刺途径,检查完毕,止血包扎,可立即下床,不需卧床,更利于病人接受该项检查。
去年7月,市某厂职工王某在一次散步中突发剧烈胸痛,视线模糊,继而出现意识丧失。由市二医院急诊科出诊接回,检查发现“前壁心肌梗死伴阵发性室颤、心跳骤停”,立即予以心肺复苏,先后进行了近5个小时的抢救,通过溶栓治疗,患者各项症状得到改善。心血管内科进一步采用目前较先进的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法为患者进行治疗。当从病床上做完介入治疗术后,医生嘱其起床步行回到病房时,他怀疑自己是否还能站起来,经过医护人员的开导鼓励,王某试着下了床,感觉和往常没什么两样,就大胆走回病房,令在病房等待的家属喜出望外。
惠民工程让H型高血压患者轻松接受正规治疗
2018年,国家“十三五”重大科技专项———“H型高血压精准医学与中风防控项目”在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启动。
据悉,H型高血压被中国学者定义为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cy≥15umol/L)的原发性高血压。研究数据显示,我国成年高血压患者中,H型高血压约占75%(男性占91%,女性占60%)。流行病学研究证明,H型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较单纯存在高血压的患者高出约5倍,较正常人高出25-30倍。
国家“十三五”重大科技专项办公室针对中国脑卒中高发的特点,在全国开展了“H型高血压精准防控与中风防控项目”。该项目启动后,市二院在门诊和住院部同时筛查H型高血压。
对H型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干预是控制脑卒中较经济、有效的措施,规范诊疗H型高血压,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对脑卒中防治工作有着重要意义;国外研究证实,当高血压病人体内Hcy≥6.3μmol/L时,会急速加重血管损伤,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降压、降hcy可有效减少血管危险因素的发生。
该项目全面启动后,将为H型高血压患者进行规范、科学、有效及专业化防治,对脑卒中防治具有历史意义,将有数千名H型高血压患者从中获益,是巨大的惠民工程。
胸痛中心为急性心梗患者打造生命的绿色通道
建立“胸痛中心”是为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出的概念,通过多学科(包括急救医疗系统、急诊科、心内科和影像学科等)合作,提供快速而准确的诊断、危险评估和恰当的治疗手段,从而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能力,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的可能性或者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并准确筛查出心肌缺血低危患者,达到减少误诊和漏诊及过度治疗,以改善患者临床预后的目的。
4月11日,中国胸痛中心总部官网发布《2019年度第一批次中国胸痛中心及基层胸痛中心通过认证单位公告》,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顺利通过国家胸痛中心标准版认证。这表明该院的急性高危胸痛,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快速救治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为本地区的胸痛患者打造了一条生命的绿色通道。
自启动标准版胸痛中心创建工作以来,市二院整合了多个相关科室的资源,与6家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签订区域性合作协议,进一步形成桂林市北部区域急性胸痛患者协同救治体系,再造急性胸痛诊疗救治流程,促成院前急救系统与院内先救治后收费的无缝对接,努力使急性胸痛患者得到快速而精准的多学科联合诊治。
去年5月,61岁的王大爷睡觉醒来后自觉胸闷、伴出汗,在家中测血压为80/50mmHg,自行前往市二院就诊。王大爷刚刚到达二医院门诊大厅时突然倒地,医护人员见状立即对王大爷进行抢救,通过心电监护提示室颤,医护人员立即予除颤、胸外按压等救治;王大爷意识逐渐恢复,查心电图考虑急性下壁ST段抬高型心梗,立即予“心梗一包药”;随后送入导管室急诊冠脉造影,发现左侧冠脉回旋支完全闭塞,予血栓抽吸,回旋支植入一枚支架。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后,王大爷顺利出院。
心衰中心让更多市民得到综合防治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或晚期阶段,被称为“21世纪心血管病的最后战场”。黄群英主任介绍,心衰是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医疗卫生问题,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也会随之增长,40岁以上人群中,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心力衰竭患者。中晚期心衰治疗效果差,目前心衰管理形势严峻,诊疗指南仍不规范,是医务工作者们面临的挑战。
心衰的规范诊治尤为关键。通过饮食控制、戒烟限酒等方法,能够积极控制冠心病、高血压等危险因素,并可有效减少心力衰竭的发生。此外,坚持规范化的院外抗心衰药物管理模式,及时发现非药物性抗心衰治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时机,建立心衰康复指导等综合性措施是降低心衰患者心脏性猝死和再住院率的手段。
自2016年开始,市二院针对严重心力衰竭和心脏性猝死主题,每年开展一次包括桂林地区基层县医院和乡卫生院、社区服务站在内的医务人员的专项学习班,旨在不断完善和提升区域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心衰疾病的综合防治水平。
2017年底,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衰学组与中国心血管疾病健康联盟正式启动中国心衰中心建设和认证工作。项目建设目标是“规范心衰的诊治,让每一位心衰患者均能接受到最恰当的治疗,最大限度降低心衰再住院率和死亡率”。
今年7月,53岁的罗女士突然出现胸痛,胸部重压感,打嗝后稍有好转,在当地医院输液治疗后好转。随后反复出现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然后到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治。经诊断为扩张性心肌病,心功能III级,经药物治疗后心衰控制不理想。该院心内科专家综合诊疗为其进行了经锁骨下静脉行心脏再同步化联合复律除颤起搏器(三腔ICD)安置术,术后结合药物继续利尿,改善心功能,改善心室重构,改善供血,营养心肌等治疗,患者心衰明显改善出院。
据了解,市二院在2019年申请国家级“心衰中心”的同时,还设立桂林首家“心衰门诊”,安排专家利用每周三全天为市民进行诊疗服务。在“心衰中心”的创立过程中,通过多学科管理团队的合力以规范心衰的诊治,改善心衰患者长期随访管理,实施并强化以指南为导向的心衰评估、诊疗与管理,持续强化高质量发展,提升区域心衰诊疗水平。通过心衰中心的建立,将让众多心衰的患者享受到更为优质的诊疗服务。
(图片由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提供)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韦莎妮娜)近日,2019“十如对话”在桂林市圆满举行。来自中国、美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负责人及...
桂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桂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