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小平的叮嘱 桂林漓江环保展现伟人的远见卓识
□蒋桂斌 何丰伦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代诗人韩愈笔下的漓江飘逸地穿过桂林城,沿岸花树如荫、鸥鹭嬉戏,江面清澈如玉、舟楫往来,给无数中外游客带来几多绚丽的遐想。
桂林人民不会忘记,今天漓江之所以拥有世界一流的绝景和生态环境,与一代伟人邓小平的谆谆叮嘱和亲切关怀休戚相关,他的睿智和人格魅力永远在漓江的碧波里闪耀金光。
“为了发展生产,把环境破坏了,功不抵过啊!”
桂林漓江风景区是世界规模最大、风景最美的岩溶山水游览区,自古这里就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而举世闻名,是桂林山水的精华。
然而,进入上世纪70年代后,桂林市工业企业迅速发展,大量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往漓江排放。一时间,清澈的漓江水发黑、发臭,10多公里长的市区江面形成一半黑一半清的“鸳鸯江”。
1973年10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陪同加拿大总理皮埃尔·埃利奥特·特鲁多夫妇一行到桂林参观访问。
时任桂林市委常委、办事组组长的崔金才回忆:10月15日,小平同志陪同加拿大贵宾到芦笛岩参观,正在观赏风光时,附近桂林钢铁厂的烟囱“呼呼”地喷出许多黄烟,大煞风景;第二天,宾主乘船游览漓江,沿途风光如画,大家兴致很高,小平同志又发现多处污水正排入漓江,在江面上形成许多“黑带子”。
10月17日,小平同志参观完七星岩后,在回宾馆的车上问当时的桂林市委书记钟枫:“你们桂林有什么工业?”钟枫回答:“有制药、纺织、橡胶、机械等工业,有造纸厂、炼钢厂等。”小平同志问:“桂林人民是不是喝漓江水。”钟枫答:“是。”小平同志又问:“漓江污染成这个样子,还能山水‘甲天下’吗?”他语重心长地说:“你们为了发展生产,如果把漓江污染了,把环境破坏了,是功大于过呢还是过大于功,请你们好好考虑,不然的话,功不抵过啊!”
“漓江的水变清了”
“小平同志当年的一席话,真是高瞻远瞩,使桂林的干部群众第一次清醒认识到,如果为了发展经济而污染了环境,功不抵过。”崔金才说。
更让崔金才感慨的是,当时正处于“文革”期间,小平同志被“打倒”后刚刚复出。在那种政治氛围和个人境遇中,本该“慎言”的他还大谈不能为了发展生产而破坏环境的观点,体现了一名共产党人不计个人得失、敢于坚持真理的高尚品质。
在小平同志的关怀下,国家十分关注漓江的环保。当年,国务院环保领导小组到桂林调查污染情况,提出治理意见;1978年,《国务院环保领导小组办公室环境保护要点》把桂林市列为全国重点治理环境污染的20个城市之一;1979年,国务院转发了国家建委关于桂林风景区污染治理意见的报告。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桂林市先后“关、停、并、转、迁”了60多家污染严重的工厂,并在市郊建成3个污水净化厂,初步切断了漓江的污染源。经过努力,漓江的污染带消失了。
1986年1月27日,小平同志再次来到桂林畅游漓江。时任桂林市外办干部、摄影师的莫洲保回忆,当游船行至阳朔县兴坪黄布滩时,小平同志兴致勃勃地站在甲板上欣赏漓江风光,合影留念。他凭栏指着漓江高兴地说:“漓江的水变清了。”
生态环保:桂林递向世界的亮丽名片
几十年来,桂林广大干部群众始终不忘小平同志的叮嘱,大力发展旅游等环保型产业。短期来看,关闭了那么多企业,经济损失巨大,但从长远来看,生态环境保护推动了桂林市旅游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多年来,桂林市积极致力于漓江全流域的环境综合治理,通过各种手段防治、消除直接或间接进入漓江的污染源,使漓江成为全国流经市区水质最好的河流之一;在漓江上游设立水源林保护区,并实施漓江补水工程,在漓江沿岸封山育林。
20世纪90年代末,桂林市成功完成了集生态环保、城市基础设施、旅游文化等功能为一体的“两江四湖”环城水系工程,使市区生态环境质量彻底改善,城市品位得到很大提升。从1997年到2003年的历次全国环保“城考”中,桂林市连续多年取得综合排名第一、第二名的好成绩。
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成为桂林递向世界的一张亮丽名片。2004年上半年,桂林共接待游客502.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20多亿元。
(据新华社2004年8月10日电)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孙敏实习生何美容)第九届桂林国际山水文化旅游节开幕式暨古韵王城观礼仪式将于10月17日晚8时在王城景区举行...
桂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桂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