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精神卫生日”关注心理教育 学生心理健康比考分更重要
每年的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其意义在于提示全社会对精神卫生的重视。
近年来,中学生和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轻生的事件屡见不鲜,早已引起了家长、学校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日前发生在本市的一起中学生跳楼轻生事件,更是引起医疗界和家长们对当前青少年心理教育的关注。
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并非个例,那么哪些心理问题比较常见?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学校又是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
高中女生因抑郁而轻生
上月中旬,第九二四医院接诊了桂林某高中一名高二女生。据了解,该女生从学校三楼跳下,造成盆骨、颜面部、肋骨及手脚多处骨折,并伴有皮外伤及脑震荡,所幸并无生命危险。
据该院一位医生介绍,这名学生被送到医院时意识清醒,生命体征稳定。“交流中我们了解到她有过抑郁病史,曾接受过治疗并曾经休学一年,今年9月才刚刚回到校园。头天晚上她的妈妈还去学校看望她,没想到第二天就出事了。”该医生表示,了解到病人情况后,该院心理科、脊柱关节骨病科、创伤骨科的医生都对其进行了会诊。
“她说她跳楼前两天一直失眠,平时总觉得同学们在议论她。”该医生表示,考虑到病人情况特殊,或许会有二次自杀的可能性,医生决定采取保守治疗的方法,并随时监测生命体征。
“住院期间我们一直对她进行心理疏导,不断开导、鼓励她,和她关系较好的老师、同学也到医院看望她,慢慢地她的心理状态稳定了很多,目前已经出院。”这位医生告诉记者。
部分学生面临心理问题
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并非个例。
日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团队协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对14~35岁青年进行的心理健康专题调查显示,受访青年中近三成具有抑郁风险,其中近一成有抑郁高风险,其中中学在读学生有7.7%存在高抑郁风险,高等教育在读学生有6.6%存在高抑郁风险。此外,超过半数受访青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问题。
调查表明,与2008年相比,青年没有抑郁问题的比例下降了5.3个百分点,而有轻度及中度抑郁风险的比例增多了近5个百分点,有抑郁高风险的比例也高于2008年。
记者走访了本地几家心理咨询机构和心理医院了解到,如今桂林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不少。
上周,记者来到桂林市心理医院,该院心理咨询师周琳玲介绍,医院设有桂林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专门为未成年人提供免费的心理辅导。“有不少青春期的孩子来咨询,其中处于初三、高三升学年龄的比较多,他们主要面临的是学业压力、人际关系、亲子关系以及自我成长方面的问题。”
她表示,青少年在这一阶段学业压力大,时常感到迷茫,觉得自己没有追求,甚至不知道活着为了什么,认为生活无意义。“有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的初高中学生并不少见,有些孩子有情绪情感障碍、情绪波动大,有时甚至会出现自杀自伤的行为,一些孩子会主动要求来看医生,也有些是家长感到不对劲,才带他们过来。”
随后,记者又来到中山中路上一家心理服务机构,几间咨询室的门关着,咨询师们正在为到访者进行心理疏导。
该机构首席心理咨询专家谢裕中告诉记者,前来咨询的人大多是十一二岁至十七八岁的青少年,其中初二初三的学生最多,占比60%左右。“近几年,来咨询的青少年越来越多,每年大约接待500名未成年人,这说明心理咨询的接受度逐渐升高,同时也表明现在生活学习节奏越来越快,压力也越来越大。”
他介绍,对青少年来说,升学压力是第一压力,其次则是人际关系压力,逆反、厌学、亲子关系差、胡思乱想等是青少年比较常见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又可能诱发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甚至是胸闷、头晕、反胃等躯体化反应。
除了青少年之外,该中心接待的大学生,特别是大一新生也较多。谢裕中说,大学生的症状主要集中在喜欢胡思乱想、负面思维多,导致人际关系敏感,适应不了环境,从而造成失眠、抑郁、自残等现象。
孩子心理状况应受家长重视
在谢裕中看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十四五岁是逆反的高峰期,这一阶段学业加重、学业压力大,加上多数家长的管教都是主导式的,因此孩子和家长很容易发生冲突。”他表示,到了十七八岁时,学业压力是主要压力,一些孩子在之前的高压下形成的心理障碍此时容易集中爆发出来,从而导致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各种症状。
他认为,除了外因之外,不良的个性、人格不健全等内因也会导致心理问题。“比如个性过于内向、不爱交流、缺乏合理宣泄渠道的人比较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而有健康的爱好、喜欢运动的人,就不太容易出问题。”
周琳玲表示,除了课业压力大、生活节奏快之外,未成年人出现心理问题也与和父母缺乏沟通有关。“很多家长都特别关注孩子的学业,而对孩子心理健康的意识不足,即使孩子已经生病了,家长还担心看病会耽误学习。”
谢裕中也表示,如今很多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还属于“被动关注”,只有孩子社会功能受损时家长才会引起重视。“比如出现成绩下降、不愿上学、不愿和父母说话、想自残自杀、离家出走、和同学发生激烈冲突等情况,父母才会被动重视,倘若孩子出现了一些症状但社会功能没受损,有些家长可能都不会太关注。”
市民文先生的女儿刚上高一,他认为自己对孩子的心理状态还算重视。“我平时也经常和她聊天,了解一下她最近和同学相处得怎么样,学习压力大不大之类的,我觉得孩子的精神状态好、情绪好,学习才有保证。”
“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关注度比以前的确有所提高。”周琳玲建议,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做在前面,提早预防,学校、家长应多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状况,有问题最好能在早期识别出来并进行干预。
此外,学生也不要一味地学习,可培养健康的课余爱好,这样即使面临压力也有宣泄的途径。“可以多和他人交流、多运动,建立更多健康的兴趣爱好,家长也要注意对孩子的个性和人格的培养,不要过分地片面地强调学习成绩,让孩子始终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谢裕中说。
校内心理教育正在展开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如今桂林不少中学和高校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配备了专职教师,开设了相关课程。
桂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桂林的小学大多未配备专职专业的心理教育老师,但中学已基本配齐,部分学校甚至有几名专职心理教师。“很多中学都有心理咨询室,也有专门的心理教育课程,最近十年市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得很迅速,县区和城区则相对较弱。”
据介绍,目前桂林多数中学都非常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一些学校也在逐年招聘心理老师。“市教育局对此也比较重视和关注,局里早已引进专职专干,负责全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行政管理,这在全区都是走在比较前面的。”
广西师范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方老师告诉记者,学校针对大一新生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必修课。“之前这个课程是选修课,从2015年开始,调整成了必修课,这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并由老师传授心理健康调适技能。”他介绍,学校还会针对新生组织开展各类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帮助新生尽快融入大学生活中。
此外,该校每年都会针对本科、硕士及博士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并筛选出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进一步约谈,若情况确实严重,则会安排专职心理健康老师介入或转介到医院。“从测评结果来看,本科生容易出现问题的比较多,比如家庭关系问题、抑郁情绪、宿舍人际关系问题等,我们中心每天都有老师值班,接受学生的咨询。”
记者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了解到,该校也设有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室和户外心理行为训练基地,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网络课,并推出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程,实现心理健康教育课全覆盖。
“现在大部分高校都会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我们也在做,并根据学生的反馈组织相关教师进行排查、辅导和帮助。”该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也会在每年5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举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普及。“无论是专职心理教师还是兼职心理教师每年都会参加培训,保证老师的技能能够达到辅导学生的水平。”
记者唐霁云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倩通讯员蔡林珊)为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假期,以干净、整洁、有序的市容环境迎接新中国成立...
桂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桂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