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咏赞广西文场的好词
□李侃
我1979年5月从桂林市第一建筑公司调入桂林市群众艺术馆(当时还称文化馆),馆里交给我的工作是编辑一本刊物,取名《桂林文化》。创编室原来有两个同志,都上大学去了,暂时只有我一个人。之前馆里编辑出版过《桂林演唱》,已经从季刊变成了年刊,所以决定改刊。馆长李育文老先生找我谈话,大意是方向要端正,时间要抓紧,工作要做好,下半年拟出版两期。他强调馆里资金有限,要节约为怀。我只是一个业余作者,没有编辑过刊物。领了任务后,找了一些刊物来学习,依样画葫芦。不天,我弄出了个“《桂林文化》创刊征稿启事”,油印了大约50份,发往有关文化部门和我熟悉的文友。由于当时是文革后的文荒书荒时节,刊物少,图书出版更少,作者们发表的园地更是少得可怜。想不到的盛况出现了,来稿量激增,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收到各种稿件一两百件。
一天,编辑部里来了一位老人,大约六七十岁年纪,他交给我一份稿件,是两首词:一首是《西江月·文场发展管见》,一首是《鹧鸪天·文场唱奏感受》,署名蒋铁根。他是用毛笔书写的,字迹很端正、很漂亮,而且写的是繁体。我向来对字写得漂亮的人,有一种天然的崇敬感。他离开后,我立即看稿子。先看《文场发展管见》,觉得有点赶“形势”,内容是批“四害”,除流毒,稿子应该可用。当我看到《文场唱奏感受》,眼睛一亮,不禁拍案叫绝!真乃好词也。竟念出了声:
八桂文场久有名,
唱腔柔婉类莺声。
抑扬顿挫循旋律,
离合悲欢显感情。
曲曼妙,调清新,
珠圆玉润字晶莹。
大江东去铜琶扣,
百啭黄鹂深树鸣。
立即签发,用于第一期。此后这首词由于我多次引用,广泛传播,成为咏赞广西文场的经典之作。但我们一直没有搞清楚蒋铁根的详细身世。文场大家何红玉老师,致力于文场的资料挖掘收集整理,曾经花了很大的力气调研这个“不解之谜”,她得出的结果是:蒋铁根(生卒年不详),平乐文场名耍家(即票友)。1911年前后,桂林籍著名文场大师金紫臣到平乐任职时,蒋铁根就常与他及当地文场权威人氏陈芳梅、林瑞峰、何炽圃等在一起齐名唱耍,他柔软清甜、缠绵悱恻的“窄音”(女喉)唱法令时人赞叹不绝。代表曲目有《崔氏逼休》《武松与潘金莲》等。新中国成立后定居桂林。20世纪70年代,桂林市文化馆从事广西文场的录音抢救工作时,就得其辅佐。他是文场有名的“记老”,大凡有谁唱不下去的唱本,就请他提示,令桂林的一些名家如李景修、唐道成、秦春生、娄德沛、马直清、唐玉明等折服。蒋铁根对古典诗词很有研究,经常口中念念有词。他填词《鹧鸪天·文场唱奏感受》,以为绝唱。
新闻推荐
文明社区携手共建单位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45盏路灯照亮居民夜归路
工人在安装路灯。本报讯(记者周文俊通讯员周华光文/摄)“路灯亮了,我们终于可以不用摸黑回家,可以过上一个亮堂堂的国庆节...
桂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桂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