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一部“程控电话”到“大哥大”(1988年)
见证者黄桂沈
1968年入伍,1986年转业到原桂林市政府经济协作办公室工作,是桂林第一批程控电话、BP机的使用者之一,现退休在家。
记者沈青摄
1987年,施工人员正在紧张地安装桂林首个程控交换机。(中国电信桂林分公司供图)
上世纪90年代,市民使用的“大哥大”。(资料图片)
昔日的桂林市中山中路邮电营业厅。(中国电信桂林分公司供图)
1988年1月26日零点,桂林从日本引进的数字程控电话交换设备顺利开通。桂林成为广西第一个开通程控电话、最先使用6位数电话号码的城市,而且桂林的电话交换也由过去机械动作的模拟式通信时代进入了程序控制的数字化通信新阶段。
由此开始的“电信狂潮”,带来了那个经济爆炸时代的鲜明特征,家里有电话、腰别BP机、手拿“大哥大”,曾经是当时成功人士的标志性“三大件”。
回顾排队装电话要等两个月
桂林上世纪80年代末的居民楼里,常常会出现这样两个场景:“四楼老李,有你的电话”“要打电话去2楼叔叔家,他家有电话”。
此时的通讯行业,正在经历一个历史性跨越的时期,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程控电话的安装。
市民黄桂沈回忆说,他家在1988年装上了电话,当时花了3000多元的“天价”,而这部电话也是他住的居民楼里唯一的电话,楼上楼下的邻居曾纷纷跑来围观这个“高科技”设备。
黄桂沈说,电话成为当时市民消费的一个热点,安装电话出现旺盛的市场需求。据了解,为了解决电话装机难的问题,当时的市邮电局积极筹措资金,不断扩大程控电话交换机的容量,为了解决机线不配套的问题,每年投入200多万元资金,从成都、南宁等地聘请4个施工队,加快市内通信电缆的建设。
尽管如此,电话报装业务还是供不应求。黄桂沈回忆说:“那时装一部电话不像现在一两天就搞定了,两个月内能装好算是快的了,都要排队。”
当时,市民装电话的热潮还要得益于桂林引进的第一套数字程控电话交换设备。
1985年以前,桂林用的还是国产纵横制半自动电话交换机,技术较为落后,虽然打电话基本上可以实现直接互通,但由于是机械式控制,速度慢,接通率低;长途通信还要靠人工转接,通信范围有限,通话质量不高。
1985年8月,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桂林市引进一套日本富士通程控电话交换机。这套设备总投资为1727万元,资金由自治区、市政府和自治区邮电管理局共同解决。整个项目包括长途交换、市话交换、市话管道、市话线路、电源、市电引入、土建等工程。
1986年9月,相关设备运抵桂林,仅设备的安装就花了三个月。第一批交换机到货时,2米多高的机器就有10台,原桂林市邮电局的职工们整整折腾了几天,才把这些“大家伙”搬进机房,随后就是放电缆、布线、调试设备……1987年12月,设备终于安装成功,接下来就是不停地进行调试。
直到1988年1月26日零时,这台进口的1.2万门数字程控交换机终于开通。
这台交换机的开通创造了很多纪录。据《桂林市志》,它不仅使桂林成为广西第一个开通程控电话的城市,更使桂林的电话由机械动作的模拟式通信进入到了程序控制数字式通信阶段。随着这台交换机的开通,桂林的电话号码也由原来的4位数上升到6位数,桂林因此成为广西最先使用6位电话号码的城市。
它的经济意义似乎更能说明一切:程控电话交换设备1月开通使用,3月初敞开安装电话,到6月底4个月的装机量就相当于程控电话开通前4年的总和。
这无疑是一次历史性跨越。1988年5月7日,自治区邮电管理局、市人民政府、市邮电局在桂林还专门举办了开通典礼。现场,自治区内及区外邮电系统及市内各单位160名代表参加了庆典活动。
新闻推荐
9月6日,笔者从桂林移动获悉,该公司已在市内26所大中专院校建设5G网络,将为桂林高校师生带来全新感知5G高速智能新体验。据桂...
桂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桂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