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笛岩的第一次开放(1962年)

桂林晚报 2019-08-23 12:10 大字

1963年,陈毅和西哈努克游览芦笛岩。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朝晖楼。

芦笛岩内景———雪山倒影。

1959年,芦笛岩被重新发现,经开发修整,于1962年春节正式向游客开放。几十年里,芦笛岩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前往游览。

桂林属于喀斯特地区,奇山多洞,芦笛岩更是被誉为“大自然艺术之宫”,洞中的石笋、石钟乳、石幔、石柱形态各异,惟妙惟肖。来桂林旅游,参观岩洞必不可少。

见证者李洪志

出生于1929年,先后在雁山公园、芦笛景区、七星景区工作,芦笛景区第一任主任,1989年退休。记者唐霁云摄

回顾芦笛岩被重新发现

芦笛岩位于桂林市西北桃花江畔,在光明山的南侧山腰。芦笛岩形成于70余万年前,洞深240米,最宽处93米,最大高度18米,游程约500米。

据了解,历史上曾有人到芦笛岩游览过,但历代都没有开发,这神奇的山洞一直鲜为人知。据《桂林市志》记载,战乱时期,洞内曾作为附近村民的避难所,洞口被封闭。

1959年,家住芦笛岩附近的一位村民发现了岩洞,根据其提供的线索,桂林市园林部门进行勘查,重新发现了芦笛岩。

芦笛景区第一任主任李洪志介绍,芦笛岩被发现后,市领导对此十分重视,决定开发芦笛岩。“那时候芦笛岩周边的环境是比较差的,山都是光秃秃的,树几乎被砍光了,我们当时就开始封山育林,种花种树。”

李洪志说,岩洞中天然形成的石笋、石柱、石幔、石花等千姿百态,颜色各异,十分漂亮,但要看起来更加美观、更有意境,就需要灯光的配合。“比如洞里有一条白色的石头,像瀑布似的,我们就在思考怎么能让石头‘动’起来,这就需要借助灯光打造出流水的效果。”他表示,自己之前也没有相关的经验,只能和电工一同研究如何根据环境使用合适的灯光。除了灯光之外,岩洞里也铺好了路。

经过开发修整,1962年2月4日,芦笛岩正式向游客开放。

芦笛岩开放伊始,桂林市委、市政府还邀请了全国著名的风景园林专家和灯光设计专家到桂林指导,协助芦笛景区进行规划设计。进一步投资修整岩洞内的游览道路,重新布置洞内灯光,首次进行了岩洞景灯的设计安装,并在洞口依自然地形建造了一座两层亭台结构的休息厅。同时,发动全市群众在光明山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环境;又在光明山下开挖芳莲池,形成了多样统一的景观系统。

李洪志回忆,芦笛岩最早的门票是2毛5一张,但当时去游览的人并不多。“芦笛岩当时是一边修建一边开发,一开始去的大多数都是游客,还有一些外宾,后来内宾、外宾都多了起来,讲解员也从最初的两三个增加到了七八个。”

新闻推荐

多部门联合行动 集中销毁一批漓江“黑筏”

22日上午,执法人员销毁“黑筏”。本报讯(记者庄盈通讯员舒家棋周颖文/摄)8月22日上午,漓管委综合执法支队联合海事、公...

桂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桂林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